望長城內外 蒙漢民眾共敬中華武聖-香港商报

望長城內外 蒙漢民眾共敬中華武聖

2022-07-13
来源:香港商報

 陝北榆林,是萬里長城重鎮。明長城在榆林地區蜿蜒數百公里,現存烽火台200多座。八十多年前,就是在這裏,開國領袖毛澤東吟誦了一首「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的千古詩篇,被世人傳頌。

 為尋訪長城內外關帝文化風情,我從荊楚大地飛往陝北榆林。榆林市關公文化研究會會長任富福駕着越野車到機場迎接,並帶我走訪參拜了長城內外幾家頗具特色的關帝殿堂。

 榆林城西北20多公里的井克梁村,有一個金克山敖包,關公、成吉思汗和木華黎,同時供奉在這個殿堂。一年一度的傳統廟會,吸引數千蒙漢民眾參加。大家在關帝廟前賽馬,摔跤,扭秧歌,唱大戲,祭拜英雄,比春節還熱鬧。

 任富福會長介紹,金克山的十三敖包盡頭,就是關帝大殿。關公、成吉思汗、木華黎幾百年來被蒙漢民眾共同祭拜,這是蒙漢一家親、民族大團結的象徵。

 成吉思汗乃縱橫天下的元太祖。木華黎(公元1170-1223年)是成吉思汗手下驍將,開國功臣。他以沉毅多智、雄勇善戰著稱,40年間追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

 關帝崇拜隨着朝廷官兵進駐榆林逐漸興盛。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榆林首建三義廟。隨着榆林城不斷擴建,古城東西南北都建起了關帝廟。榆林境內的明長城,沿線36座軍事城堡幾乎都建了關廟,在州縣鄉村,更是少不了關帝殿堂。據榆林市關公文化研究會最新統計,榆林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現存大小關帝廟286座。

 榆林百姓稱關公為老爺,表達了民眾對關公的虔誠、尊崇與敬畏。每年春秋兩季,各地紛紛舉辦廟會和物資文化交流,民眾以關帝廟為中心,上香許願,布施抽籤,舉辦展覽,期待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強。

1.jpg

 榆林井克梁村長城一側,有一個金克山敖包。關公、成吉思汗和木華黎,一起供奉在神龕之中。(朱正明攝影)

 榆林東山關帝廟位於榆林城內駝峰山巔。我們登上古長城,俯瞰東山關帝廟和榆林古城,關帝廟的深綠色琉璃瓦和金黃的龍吻飛簷,在陽光下分外醒目,古老的樓台殿閣與新興城市的林立高樓遙相呼應。任會長說,榆林東山關帝廟始建於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佔地20餘畝,清道光年間曾擴建維修。關帝廟構建奇特,廟內外原有三橋四牌樓和一座精美的五彩琉璃九龍壁,由於戰爭和後來的文革浩劫,古建築屢遭毀壞,文物大量失散,一片荒敗不堪。所幸廟院大殿等建築曾因糧庫佔用而得以保存。

 改革開放後,任富福等善信不懈奔走,關帝殿堂終於歸還道教社團,並逐步得到修復。2007年,在各級政府和信眾支持下,籌資近800萬元精心恢復修建,完成了崇寧殿、三清殿、春秋殿和鐘鼓樓、西廂房等建築工程,迎置5尊貼金銅像。東山關帝廟大殿正門簷下,高懸「崇寧殿」巨匾,高3米的銅鑄關公鎮坐神龕之中。關公頭戴冕旒,雙目炯炯,右手托膝,左手捋髯,令人肅然起敬。神龕前有銅鑄關平、周倉、趙累、王甫文官武將。42件銅質兵器組合的全幅鑾駕,分立文官武將身後,金光閃爍。

 長城鎮北台,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榆林城北4公里的紅山頂上。這裏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宏大的建築物之一,與山海關、嘉峪關一起,被譽為中國長城「三大奇觀」。鎮北台據險臨下,控南北咽喉,是古長城現存最大要塞之一。鎮北台關帝廟,就坐落於台下不遠處。這裏每年5月和8月舉辦的鎮北台老爺廟會,成了遠近蒙漢民眾必到的節日,以廟會為中心,燒香許願、拜神布施、抽籤過關,賽過春節的熱鬧。

 在榆林的短短三天,任富福會長帶我走訪了十多家關帝殿堂。每到一處,任會長都會亮起秦腔般豪放的嗓門,亮起信天遊般的淳樸,向廟殿管理人員大講誠信規矩。我歸納了一下,講得最多的有三條:德不配位,必遭其累;人不行就神不靈,神不靈是人不行;人活靠一口氣,神靈看一爐香……

 湖北省委統戰部原海外中心主任

 中國攝影家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朱正明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