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海島 武聖大殿雄峙南海之濱-香港商报

東山海島 武聖大殿雄峙南海之濱

2022-11-02
来源:香港商報網

 福建東山島,漂浮在廈門與汕頭之間浩瀚的南海之上。這裏有磅礴大氣的海濱風情,有獨特奇異的漁家民俗。最讓我感動的,是東山民眾對關公的虔誠敬仰之情,稱得上中國大陸之最。

 第一次聽說東山島,還是台灣朋友的介紹。那是31年前的早春,台灣台中聖壽宮張子清總主持給我寄來一份資料,這是台灣著名關帝廟主席在大陸首召開關帝文化交流會的紀錄。這次會議的會址,就選擇在台灣海峽的東山島。張總主持在來信中說,台灣民眾很看重東山島武聖殿,期待我去那裏拍攝采風,編入中華關帝文化專著。

 這年春天,我乘綠皮火車從荊楚大地出發,在江西鷹潭轉車,在福建廈門換乘大巴,再換乘小巴,一路風塵來到東山海島。東山縣對台工作部黃振桂部長,是位典型的海島帥哥,咱們一見面就成了好朋友。當晚,黃部長安排我在海堤旁的台灣漁民接待站住宿。接待站緊靠大海,入夜,聽着台灣海峽一層接一層的海濤相互追趕的聲音,想着明天就要到東山武聖殿朝聖關帝爺,感覺真好!

 追溯東山島關帝文化歷史,還要說到我的家鄉。早在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朝廷之命,赴東山島建銅山水寨,以防倭寇入侵。為撫慰守城官兵思鄉之情,從長江岸邊三國故地遠道而來的江夏侯,在銅山城東建起關王廟,「刻像祀之,以護官兵」,揭開了東山人祀奉關公的歷史。明正德三年(西元1508年),東山民眾在關王廟舊址擴建成關帝新殿堂。

 東山島家家戶戶供奉關公,還有一段歷史淵源:這裏曾是鄭成功抗清復明的基地,清政府對東山持蔑視態度,不予註冊入籍。相傳關公聞訊,託夢島上各大姓族長到關帝廟聚會,商議入籍一事。各族長匯聚廟殿,悟得關公託夢緣由,無不稽首感恩,誓作關帝裔孫,立名「關永茂」為東山島籍戶主。至康熙五十六年,東山人終被納為清朝子民,豁減稅役。東山人為感激關帝恩德,從註冊之日起,家家戶戶懸掛關帝畫像,作為祖先奉祀,日日進香祈禱。東山民眾遇上婚姻、功名、出海等家事,都愛去關帝廟求籤問詢;每年正月,東山民眾抬起關帝神像,奏樂鳴炮,沿海岸街巷遊神,以示「造福民間,消災避邪」;逢農曆五月十三關帝誕辰,東山人自願捐資,請島外戲班到關帝廟前搭檯唱戲,以示慶祝,屆時人山人海,漁歌陣陣,溫情融融。豐富多彩的關帝文化風俗,數百年綿延不斷,薰陶着一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東山人。

1 (2).jpg

   農曆五月十三,東山島姑娘托舉起壽桃,慶祝關帝誕辰。   朱正明 攝影

 東山湧動關帝熱,除了歷史流傳的關公文化積澱,還有其地域因素——東山人歷來以捕魚為主業,大小漁船數百艘,日夜出沒於驚濤駭浪之間,淬煉出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桃園結義」情結。東山是個孤島,歷史上受倭寇侵擾之時,主要靠東山人自發抵禦,時常犧牲慘烈,此時,更需要義勇精神來感召東山人前赴後繼。

 如今,東山關聖殿仍保存明清遺風,且具濃郁的閩南建築藝術特色。正殿裝飾富麗堂皇,許多雕琢精巧的金燦燦的龍蝦等海洋生靈,鑲嵌於殿梁門廊,獨具海島韻味。正殿有兩尊關公,其中一尊端坐轎中,供喜慶之日沿街巷遊神。大殿神龕之上,高懸清咸豐皇帝禦匾「萬世人極」。殿柱上,有明武英殿大學士、銅山人黃道周手書木刻楹聯:

 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為了一生事業;

 誌存一統佐熙明降魔伏虜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

 早在明清時期,東山關帝的香火就隨東山人東渡台灣,東山人還在台灣建起數座關帝廟殿。隨着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不少台灣朝聖者認東山關帝廟為祖廟,並多次組團赴東山島朝聖祭祖。每逢農曆五月十三,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節,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兩岸朝聖者。

 第一次到東山島,我就感到了東山關帝廟沉甸甸的分量!記得30多年前從東山島回到長江岸邊,我撰寫了《中國大陸最著名的五家關帝廟》,《人民日報·海外版》登載後,被海內外多家媒體轉發……

 湖北省委統戰部原海外中心主任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朱正明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