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文化旅游

首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暨2019大禹誕辰祭祀典禮將在北川縣舉行

2019-06-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新聞發佈會現場 張寶杉/攝
 
  【香港商報網訊】6月24日,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一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暨2019(己亥)年大禹誕辰祭祀典禮新聞發佈會。會上獲悉,活動定於7月8日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禹王廣場舉行,屆時將有來自海峽兩岸、港澳地區和海外的嘉賓代表近500人參加。本次活動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指導,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和綿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綿陽市委宣傳部、綿陽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和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承辦。
 
  據介紹,活動持續三天,期間將舉行2019(己亥)年大禹誕辰祭祀典禮;展示北川活態大禹文化、羌族文化活動;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會;台灣知名人士高金素梅第十二次為北川20名在「5?12」特大地震中失去父母一方的孩子發放助學金;以中華立國始祖、上古治水英雄大禹為題材創作的電影《禹城秘事》開機儀式。此外,還將舉辦綿陽市(北川)投資推介會、大禹文藝獎頒獎等多項活動。
 
  4000多年前,大禹這位偉大的始祖誕生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最早記載禹生石紐的古籍是戰國《竹書紀年》,最早記載禹生石紐具體地址的是西漢揚雄的《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其地名痢兒坪。」廣柔縣包括後來的汶川、理縣、石泉縣(北川縣)。北宋歐陽修在《新唐書·地理志》中界定石紐山在石泉縣。其後歷代史書皆以石泉縣石紐山為禹生之地。明、清至民國的地輿圖中都將「石紐」「禹穴」標註在石泉縣和北川縣。
 
  數千年來,北川縣人民一直保持農曆六月初六祭祀大禹的民間習俗。北川祭禹習俗最早可追溯到夏朝,經歷了最初的原始祭祀、唐之前形成的廟宇祭祀,從民間廟祭到宋代以來的官民同祭,在清朝乾隆年間達到鼎盛,形成了知縣着黃馬褂代皇帝以「太牢」(豬、牛、羊三牲)之禮祭祀的國祭。境內至今集中完好地保存着揚雄、李白、顏真卿等歷史名人題寫的有關大禹的題刻,祭祀大禹的禹王廟遍布全縣各地。
 
  改革開放之後,民間祭禹活動得以恢復,如今保留下來的對大禹的祭祀方式主要是唐代以來形成的廟祭,目前已搜集、整理50餘篇關於大禹祭祀資料,「禹的傳說」「大禹祭祀」被列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近年來,北川大力弘揚大禹精神、傳承禹羌文化,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全國首個「中國大禹文化之鄉」,被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確立為「大禹祭祀地」。
 
  新聞發佈會後,文化學者李德書所著《禹羌文化研究》,為綿陽市圖書館和北川縣進行了新書贈送。
 
現場贈書 張寶杉/攝
 
  第一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暨2019(己亥)年大禹誕辰祭祀典禮的舉行,將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連接港澳台同胞、海外華人血脈,促進認祖歸宗,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推動四川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凝聚起治蜀興川、中華復興的磅礴力量。(張麗 張寶杉)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