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特别报道

「天下無橋長此橋」 尋訪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式石橋五里橋

2019-09-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呂斯達 報導:一提福建泉州,每一個人腦海里閃現的畫面可能都會略有不同,開元寺、東西塔、清源山、關帝廟、聖墓、清真寺……不管是名勝、古迹,還是美食、文化,泉州能展現的城市名片太多了。不過,對於生活在五里橋附近的人們來說,五里橋在他們心目中絕對佔據着無法替代的地位,這是一種緣於時間、地理的精神牽絆,是一種獨特的靈魂依賴。
 
  五里橋,又名安平橋,位於南安水頭,建造於南宋紹興八年,是中古時期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同時也是中國現存的最長的海港式石橋,1961年被紀錄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彼時內陸地區才經過女真族入侵,北方已經淪陷,後遷都杭州的巨大變局。政局動蕩之時,民間仍有此財力興建此浩大工程,可見宋代之時東南部的經濟繁盛、社會相對安定,是海外貿易頻繁的功勞。
 
「全球商報聯盟媒體南安行」採訪團一行尋訪五里橋
 
  八百年守望一方子民
 
  唐宋年間,泉州刺桐港因海外貿易繁盛,已成為東方第一大港。而安海灣和水頭港,以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成為中外商船雲集停泊、商賈貿易繁榮的重要港區。
 
  「當時的水頭,與對岸的安海隔海相望,陸上交通十分不便,往來均用小船,事故頻發。」 提起宋代造橋的初衷,當地文史愛好者介紹道,當時的安海、水頭兩地,行人往來全靠船隻搭渡,常受風暴海浪之害,船沉人死,損失慘重。於是,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龍山寺高僧祖派提出「捐錢修橋」倡議,着手修造這條日後名震神州的跨海石橋。
 
  跨海大橋的建造,不僅需要財力物力,還得有建橋技術為支撐。主持建安平橋的祖派是個得道高僧,《閩書·方外志·釋衲》略曰:「本州承天寺祖派慈惠禪師,述南北《華嚴》懺文,極詣精妙,至今行世。」祖派不僅精通佛學禪理,而且熟諳水利工程。
 
五里橋,又名安平橋,是中國現存的最長的海港式石橋
 
  據介紹世界名橋的相關資料顯示,五里橋有三個世界第一:世界最長的石橋;世界用石料量最大的石橋;世界上唯一的在一條長橋上因水勢不同而採用三種不同橋墩的古橋。
 
  五里橋的橋體橫跨東西走向,是花崗岩石料構築的梁式石橋,全長2255米,為世界上最長的橋樑。五里橋有疏水道362孔,橋墩361座,橋板2308條,整個工程包括橋欄、橋台及附屬建築等需石材45000立方米。
 
  而今,時光已在這座宋代古橋上,縫下了密密麻麻的針腳。800多年來,五里橋就與在這裡生生息息的南安百姓相伴相隨,同呼吸、共命運,結下不解之緣。
 
五里橋,也是中古時期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
 
  巧借潮汐運石築橋
 
  這樣浩大的工程,在宋代沒有現代化設備的情況下,巨石是如何開採,如何搬運,又是如何架設成功的呢?
 
  據當地文史愛好者介紹,「睡木沉基」是當時先進的築基建橋技術,既簡單方便,又省工省料。五里橋的大部分石料是從金門附近的大佰島開採的,石料長短不一,最長的有11米長,最重的有二三十噸。利用漲潮時用船運載石板,浮架於墩之上,待潮汐慢慢下退,橋板從而橫放在墩的上面。橋完工後,利用橋墩養殖牡蠣,待牡蠣長成後其外殼嵌包着橋墩,這樣可減少海浪的沖刷和外表風化。
 
  五里橋橋墩築成方形、單邊船形及雙邊船形三種。
 
對於生活在五里橋附近的人們來說,五里橋在他們心目中絕對佔據着無法替代的地位
 
  為什麼橋墩要設計成三種形狀呢?據當地文史研究者介紹,由於五里橋跨越中亭港、西姑港、水頭港等五個港道,港道有深有淺,水流有緩有急。設計者注意灘涂地質的特點,根據海潮洪水的流速和流向的不同,設置橋墩的位置和形狀,因地制宜,各有特點。方形橋墩築在水流較緩的淺海上;單邊船形墩,迎水流急的一頭為尖形,背水流緩的一頭為方形;雙邊船形墩,兩端呈尖形,狀如舟筏,築在水流湍急而港面較寬的主要港道之間。可見,當時就能巧妙運用潮汐漲落規律,區別不同部位,採取形態各異的橋墩結構,以緩和水流衝擊。
 
  世界古橋中的唯一創舉
 
  無數先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五里橋這一偉大工程。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大家也被五里橋的偉大所吸引。
 
  1938年農曆九月二十,弘一法師應水心亭豐德法師之請,從漳州經同安梵天寺到此,住五里橋頭的水心亭,居住在這斗室中,並提筆命斗室名為「澄渟院」,意為「心清凈如水」。現在,澄渟院門前的對聯「如來境界無有邊際,普賢身相猶如虛空」,就出自弘一法師之手。
 
  1962年11月,郭沫若偕夫人於立群一行用一個月時間在福建視察,並為《鄭成功》電影劇本的創作搜集資料。郭沫若等驅車到五里橋,並作詩一首:「五里橋成陸上橋,鄭藩舊邸縱全消。英雄氣魄垂千古,勞動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夢醋,愛看明儼偶題糕。復台詩意誰能識,開闢荊榛第一條。」
 
「全球商報聯盟媒體南安行」採訪團一行在五里橋拍照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院長李約瑟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中國宋代在福建「造了一系列的巨大板橋樑」,這些橋「在中國其他地方或國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和它們能相比的」。中國橋樑專家茅以升評價五里橋時說:「這在世界古橋中,恐怕是唯一的」。
 
  在中國橋樑史上,五里橋在工程技術、人文藝術、文物考古等方面,均佔有重要的地位。五里橋是海峽兩岸人文、歷史、經濟密切聯繫的歷史見證,更是海上絲綢之路和東亞文化之都的重要載體。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