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特别报道

武漢臨空港試行工業建設項目「批前提速」

2019-12-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同樣是辦理新建廠房的施工許可審批手續,10年前要用1年多時間,如今僅用18個工作日。12月6日,武漢俊華恆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俊華恆泰公司」)董事長助理柯於勝拿到新項目的用地規劃許可證後,激動不已:「太快了,不可思議!」
 
  工業建設項目投資大、產出高,但因審批流程繁雜,動輒三年兩載的審批「長征」曾讓不少企業「心有餘悸」,成為影響地方營商環境的主要因素。2018年11月,湖北省出台政策,要求最大限度優化審批流程,確保工業建設項目在50個工作日內取得施工許可證。
 
  儘管審批時間大幅壓縮,但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部分企業仍反映:50個工作日,再加上準備相關材料、公示以及完成土地交易所需時間,項目從簽約到開工耗時往往還是需要1年左右,甚至更長,難以應對市場變化。「施工許可審批時限能否再壓縮,讓企業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今年10月18日,臨空港經開區自我加壓,在武漢市內率先試行工業建設項目「批前提速」工作流程。截至12月9日,該區行政審批局已成功對3個符合條件的工業建設項目實施「批前提速」,將企業取得施工許可的審批時限,由50個工作日壓縮至18個工作日,壓縮比例達60%以上。
 
  俊華恆泰公司就是首批「吃螃蟹」的3家企業之一。
 
  柯於勝介紹,該公司於2009年落戶東西湖區,主要生產符合國家標準的普通門窗幕牆產品。近年來,由於新型防火產品供不應求,急需擴建廠房、升級生產項目。今年6月,公司與東西湖區商務局簽約,準備在走馬嶺街投資3億元建設一座佔地50畝的新廠,生產納米防火隔熱材料,預計每年可生產PVB納米防火玻璃60萬平方米,防火窗20萬平方米。
 
  柯於勝說,公司多年未曾擴建,沒有專職資料員,對於政府審批手續「一無所知」。但簽約後,區行政審批局主動與其對接,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不僅一次性告知了審批流程、所需材料,還安排了「幫辦員」吳笛全程幫辦,並召集相關部門進行審批業務對接。
 
  10月下旬,俊華恆泰公司接到區行政審批局通知,該區試行「批前提速」,該公司項目符合條件,可以進一步「加速」。
 
  從10月18日向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交材料算起,俊華恆泰公司到11月13日就完成了所有預審查,實際耗時18個工作日。預審查完後,其他環節都「順風順水」:11月29日,該公司成功拿地;12月5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12月6日,拿到用地規劃許可證。柯於勝介紹,12月10日,該公司申報了工程規劃許可證手續,預計在本周就可以拿到。「不出意外,12月底,施工許可證也可以到手了。」
 
  區行政審批局「批前提速」工作小組負責人余翔介紹,「批前提速」的工作原理,就是將原本「單線程」「分步走」處理的審批流程,變成了「多線路」「同步走」,有效節約了審批時間。
 
  余翔解釋說,一個工業項目從簽約到開工,一般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拿地」,即企業完成土地掛牌交易,拿到目標土地的使用權,並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第二步是審查,包括立項、備案、專項審查、報建等工作,最終拿到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三證」後方可開工。
 
  而在傳統審批流程中,這兩大步是「單線路」處理,即完成了上一步,才能進行下一步。也就是說,企業需要先拿地,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後才能立項、備案,製作勘測圖、規劃圖、施工圖、環評報告,逐步進行審批。
 
  余翔介紹,該區對這一流程進行「逐幀」分析後發現,不少審批流程可以整合集並、同步進行,從而有效壓縮時間。通過近半年梳理,該區試點推出了「批前提速」工作流程,「核心意思,就是單線程變多線程,『兩步走』變『同步走』。」
 
  如此,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與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對應完成的規劃審查、工程報建、環評審查等三大項工作,就可以同步進行。「我們還讓各部門承諾辦結時間,進行追蹤。企業在進行土地交易的同時,就可以提前申報專項審查。相關部門出具預審查意見書,等企業拿地成功後馬上轉換成正式許可證,最快18個工作日就可以取得「三證」。
 
  據介紹,目前,臨空港經開區已為合肥壹物(投資4億元)、蒙牛(投資8.3億元)、武漢俊華恆泰(投資3億元)等3個工業建設項目提供了「批前提速」服務,審查時限全部控制在了18個工作日以內。余翔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方案,擴大服務範圍,方便更多企業和項目。」(吳超群 宋亮 張潔)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