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2019年南京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0餘萬件 多項工作全國領先

2020-01-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1月11日,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會議上做工作報告。2019年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02022件,辦結266974件,同比分別上升7.6%和10.2%。其中,市法院受理37667件,辦結33736件,同比分別上升5.8%和8.8%。

1月11日,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
 
  打造法治營商環境南京品牌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代院長孫道林表示,優化營商環境,人民法院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為,而且要走在前列。2019年南京市法院出台護航自貿區南京片區建設17條舉措,加快推進法治園區建設,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2019年7月1日正式運行,助力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提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對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進行嚴格限制,防止案件久拖不決。審結涉產權案件40402件,同比上升9.6%,標的額281.7億元,2件案件入選江蘇省法院買賣合同商事糾紛十大典型案例。加強涉外商事審判,審結107件,持續促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推進創新名城建設方面,孫道林指出,貫徹中辦、國辦《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和2019年市委一號文件,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全年受理知識產權案件5372件,審結4944件。加大對重複侵權、惡意侵權行為的懲罰性賠償力度,審理的「小米商標案」判決賠償5000萬餘元,讓權利人獲得充分救濟,讓侵權人付出高昂代價。實施知識產權審判精品戰略,進一步提升南京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首位度,華為、宜家、香奈兒等國內外知名公司選擇在南京市提起訴訟,南京正成為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的「優選地」。加強與中國(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溝通協調,共同完善快速授權、確權、維權一站式服務機制,大幅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效率。
 
  助力美麗古都建設方面,孫道林指出,踐行「兩山」理念,共抓長江大保護,讓一江清水向東流。全年審結環境資源案件701件,同比上升22.1%。獲批設立全國首家環境資源法庭,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全省原由各中級法院管轄的環境資源案件,玄武區法院設立西南低山丘陵地區環境資源法庭,構建集中管轄、專業審理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
 
  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孫道林表示,堅持「清障化瘀」與「治病救企」相結合,綜合運用破產重整、和解、清算等手段,推動救治無望的「殭屍企業」退出市場,幫助陷入困境的「病危企業」脫困重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受理破產案件768件,審結702件,同比分別上升33.3%和42.7%,2件案件入選全省法院企業破產十大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免費發佈公告,讓破產管理人通過網絡拍賣高效處置資產,企業破產成本佔比從22%下降至11%。推動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級層面的企業破產處置協調聯動機制,增補30家破產管理人,促進企業破產處置工作市場化、法治化。

  深化司法改革 服務發展大局
 
  孫道林指出,2020年要服務全市大局上施展更大作為。堅持新發展理念,找准司法服務大局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創造性落實市委全會提出的「八抓八提升」要求,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優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營造一流創新生態,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序推進「殭屍企業」處置,依法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极參与和推進自貿區南京片區、法治園區建設,有力提升南京法治核心競爭力。
 
  孫道林表示,要積極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加快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全面加強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合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南京樣本貢獻司法力量。深化司法改革上打造更多品牌。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深度應用,努力把智慧法院建設提升到新水平。(杜林 陶政)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