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时政要闻

黑龍江:推出九項措施抗擊疫情守好守牢防線 促發展保民生

2020-04-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4月23日,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第48場「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進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德喜;國家傳染病應急隊隊員、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調專家高飛出席發佈會並回答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發佈會現場   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德喜(左二)
 
  發佈會上,李德喜表示,針對黑龍江省境外輸入與本地疫情交織疊加,形勢嚴峻複雜。下一步,將堅決落實好「執行規定要嚴,流調工作要快,隔離措施要早,檢測範圍要大,救治能力要強」的要求,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責任。各地、各部門要確立任務清單和責任人,落實重點場所、重點人員包保責任制,融入業務、固於流程、一崗雙責,納入考核、嚴格獎懲。堅決摒棄麻痹鬆懈僥倖心理,入排查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台賬。加強社區村屯基層一線防控人員和物資保障。
 
  二、實施標識碼管理。對於牡丹江綏芬河境外回國人員治療或隔離期間一律按照龍江健康碼紅碼管理。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所在樓棟單元,實施14天全封閉管理,樓棟單元內人員全部按照龍江健康碼黃碼管理,並進行2次核酸檢測、1次抗體檢測。對於精準管控區域內人員在龍江健康碼原「三色碼」的基礎上,單獨設置「市內碼」,即對新發本土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所在小區內人員(封閉樓棟單元內居民除外)設置「市內碼」;對密切接觸者所居住的整棟樓人員設置「市內碼」;對當地指揮部根據流調結果確定的人員範圍設置「市內碼」。被設置為「市內碼」的人員只限於在本市內通行,但限制離開本市出行。如特殊情況需要出行到其他地市的,須在目的地集中隔離14天並做2次核酸檢測。
 
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德喜作情況介紹
 
  三、完善跨區域疫情嚴防嚴控機制。在機場、火車站、客運站、公路出口,嚴格落實外來人員「身份必問、健康碼必掃、體溫必測、口罩必戴」要求;外來人員到達目的地,需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和單位登記,如實報告出發地、出行方式、健康狀況等信息,嚴禁瞞報、遲報、謊報。對綏芬河以及發生本土疫情的縣區按照中風險區實施嚴格管理,精準管控區內人員賦予「市內碼」標識。持有「市內碼」外來人員,應採取集中隔離14天並做2次核酸檢測的措施。
 
  四、加大常態化監測篩查力度。守好社區村屯、發熱門診、流行病學調查三道防線,加強境外人員、外來人員、隔離人員、治癒出院病例等重點人群監測。加強流調專業力量,加強核酸及血清抗體檢測能力建設,組織做好「六類人員」的核酸檢測排查工作,根據風險研判情況,及時擴大檢測範圍,提高檢測準確率,鼓勵群眾自願申請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需檢盡檢。
 
  五、科學轉運隔離期滿人員。在牡丹江綏芬河14天集中隔離期滿後,本省入境人員由目的地地市專人專車「手遞手」方式轉送到目的地;需轉運外省的人員,依託聯防聯控機制,提前三天將相關信息推送給目的地指揮部,安排專用車廂、專用排位,「手遞手」交給其他省份接續管理,確保形成閉環,不出紕漏。返回屬地後,屬地繼續實施集中隔離7天並進行1次核酸檢測無異常後轉為居家隔離觀察14天。對擅自離開的,依法處理。
 
  六、增強突發疫情管控能力。迅速開展流調,深挖密接者,及時公布活動軌跡,及時推送密接者信息,及時採取隔離與檢測措施,精準篩查發現散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及時進行集中救治。嚴格隔離點管理,嚴格執行醫學隔離觀察點技術指南,嚴防隔離人員隨意流動,減少傳染風險。定點醫療機構無論有無正在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都要科學設置發熱門診。加強醫護人員安全防護,堅決杜絕醫患交叉感染再次發生。非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住院病人分區管理、「一患一陪護」管理,要對所有入院患者和陪護人員開展核酸等四項檢測,未經檢測的不允許住院和轉院。
 
  七、加強復工復業復學防控管理。企業對員工實現全時段管理,要求員工疫情期間實行「兩點一線」上下班模式,做好消毒、測溫、間隔作業、個人防護等工作,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積極推動企業復工穩產達產、員工返崗就業。
 
  切實做好復學防疫方案,全面摸排師生員工復學上崗前 14 天的行程軌跡、本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有異常情況的及時處置。做好口罩、測溫儀、洗手液、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的儲備工作。
 
  八、持續強化防護意識和健康管理。做好常態化下防護知識宣傳引導工作,自覺做到少出門、不聚集、不聚餐,出行用好測溫、掃碼、戴口罩「三件寶」。開展常態化的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公共防疫,規範公共交通工具、醫療機構、餐飲企業等重點場所的消殺工作。
 
  九、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科學梳理、取消前期應急防控時採取的與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相適應的措施,加大對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復業和員工返崗就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生產要素循環流動,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王琳)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