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孫艷玲:八條建議扶持中小微企業 個體工商戶渡難關

2020-05-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着力穩企業保就業。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儘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刺繡第四代傳承人孫艷玲在接受採訪時稱,「針對當前黑龍江省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過程中微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我調研多家企業完成《關於疫情過後恢復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經濟扶持的建議》。」
 
  孫艷玲表示,2020年,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來勢兇猛,不僅嚴重危害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對我國經濟增長和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其影響嚴重程度,要看疫情持續的時間。 她說,我們相信消滅病毒是遲早的事情,疫情不會持續一年時間。然而,它對經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持續的。經濟發展不僅關乎民生,影響社會穩定性,更會影響到我們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疫情時期應該提前研討出關於恢復經濟增長的一系列對策和方案。
 
 
  為此孫艷玲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疫情過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儘快復工復產,爭分奪秒恢復受損的經濟。為確保中小微企業有足夠的資金恢復生產,建議金融部門能夠在貸款問題上轉變方式,為他們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款,無須擔保人擔保,降低貸款的門檻,使他們能儘快拿到資金,恢復生產,加快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復工節奏,快速的提高生產力。
 
  二、建議金融部門能夠將貸款額度調高,為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在10萬元到100萬這個區間適當的提高貸款額度,同時將貸款年限從一年改成三年,緩解企業的還貸壓力,輕裝上陣,開足馬力進行經濟建設。
 
  三、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給予企業相對寬鬆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企業,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企業最大的責任是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因此國家要對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多一些支持力度,幫助各行各業渡過難關。一是從稅收方面可以按照產值達到的標準值高低定稅,如產值達到500萬元按5%的稅率收稅,產值達到1000萬元按照3%的稅率收稅……通過稅收,刺激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帶來更多的創收。快速的達到指標數,配合政府,完成更好的稅收。或者是按照產值高低設定不同的返稅政策,當企業產值達到一定標準後,給予不同比例的返稅獎勵政策,激發這些企業的積極性。
 
  四、對於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技術支持和電商平台的扶持,鼓勵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大力發展電商。針對中小微企業人才短缺的現狀,政府能否為這些企業從人才引進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勵人才到中小微企業發展。協調組織大型招聘會、開辦專業培訓,讓企業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把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組織起來,形成報團取暖的局面共同發展、共同壯大。
 
  五、儘快恢復物流行業的發展。物流行業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與日俱增。物流可以說是經濟的動脈。恢復物流行業的發展,讓商品儘快流通起來,才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訂單。讓企業和商戶獲得足夠的現金流,生產和銷售才能活起來。
 
  六、刺激國民消費,尤其是國內消費。中國的國內人均GDP已達到1萬美元,再加上現代化小康社會的不斷建設,老百姓大多經濟富餘,刺激國民消費早已不是陌生的話題。但如何建立國內中高端消費市場,讓老百姓在國內獲得性價比更高的消費體驗,這是管理部門應該着重解決的。
 
  七、加強對高科技行業的支持力度。高科技行業的發展將提高經濟附加值,同時儘可能地彌補疫情對經濟產出的負面影響。儘可能地推動生物、醫藥、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業,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還可以加大高科技知識產權的出口。目前我國在多方面處於科技行業的世界領先地位。如有可能,還可以增加高科技軍工產品的出口,增加外貿收入。
 
  八、建立恢復生產、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國際競爭中,企業發展以及各行各業的生存都處於艱難時期。尤其受到疫情影響,各種不確定因素都為其帶來很大風險。國家應該在政策導向上鼓勵經濟發展,並適當給予政策傾斜。
 
  孫艷玲相信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戰勝病毒後,中國經濟會克服暫時的困難重新崛起,產業結構將更加合理,供給側改革也將更加成功。(王琳)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