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每日经济

6小時直播帶貨1.6億!黑龍江賣手都想做「辛巴」

2020-07-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7月5日,由黑龍江團省委聯合省委組織部、省農業農村廳等6家單位主辦的「『青』GO一夏·小康龍江」公益助農網購活動上,一場「辛巴」帶貨直播的豪橫六小時正在爆棚!
 
 
  「太快了!沒搶到的親們不要急,下一個產品來了,大家準備好啊!」主播「辛巴」——辛有志面前的桌子上,黑龍江農特產品不斷更換,產品越來越少,五常大米一上架就被瘋搶40萬袋,完達山酸奶3分鐘內就下了35萬單,紅腸、蜂蜜、豆油、冰棍等黑龍江特產,各個引發了「圈粉」大戰。直播熱度越來越高,看着直播被「刷屏」,後台電子訂單「爆棚」, 現場工作人員掩蓋不住心中的激動:「太震撼了!6小時成交額1.658億元,銷售訂單401萬。」
 
  這是辛有志創造的又一個奇蹟,不過,這個奇蹟首次發生在黑龍江。
 
 
  辛有志,快手平台坐擁五千萬粉絲,去年「雙11」,他創立的「辛有志嚴選」創下20億銷售額的直播帶貨記錄,全年完成逾150億成交額,是網民心中的「電商一哥」。抗擊新冠疫情,「辛巴」團隊捐款捐物1.5億元,一度登上社會熱點。
 
  對於這場「直播帶貨」的輝煌戰果,辛有志說,「不是我賣得好,是黑龍江產品好,粉絲海海。」
 
  黑龍江農特產品「粉絲」營銷時代,正在到來。這一刻的到來也許並非偶然。這些年,黑龍江農特產品知名度大,全國消費者都知道——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為黑龍江農特產品帶來得天獨厚的口感和品質,在「哪裡的大米最好吃」這個問題上,幾乎全網都會投給五常大米一票,黑龍江其他特色產品也是粉絲無數。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龍江大量農產品,還沒能將產品優勢、品牌優勢轉化為銷售優勢。用現在流行的營銷術語來說,就是「粉絲」和「流量」沒有能夠「變現」。
 
 
  有着「中華大糧倉」「綠色大廚房」等美譽的黑龍江,一直在摸索着營銷之路。
 
  辛有志此番「回家」,帶來了新的轉機,也許,一個龍江農特產品的營銷時代正在到來。辛有志是從黑龍江通河縣走出的營銷「大咖」,這次直播帶貨主要為扶貧助農,是黑龍江農特產品銷售的一次「小試牛刀」。他剛剛被選舉擔任黑龍江省青年電商協會首任會長,無疑,他已成為黑龍江農特產品推廣大使,龍江農特產品的營銷變革已經開始。
 
  「我是從小吃着龍江食品長大的,黑龍江農特產品的品質,絕對信得過!」當辛有志拍着胸脯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粉絲瞬間「爆發」為直播的銷量和營業額。
 
  實際上,黑龍江一直在不斷捕捉互聯網營銷的風口。可以這樣說,」辛有志」串聯起的,是黑龍江所作的各種努力。
 
  此次公益助農網購活動就以「小康龍江」平台為主要載體,計劃舉辦12場次網絡直播帶貨,首場直播的成功為接下來的直播增添了巨大信心。
 
  為這次公益活動,黑龍江下了大力氣——37位縣長、駐村第一書記,42位龍廣電主持人,12位企業家,20位網紅主播等化身帶貨主播,通過快手、抖音、淘寶等平台直播帶貨。「此項活動,由黑龍江團省委牽頭,會同省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廳等部門,以「互聯網+農業」和消費扶貧為牽動,全面推動扶貧產品銷售。
 
  直播帶貨正在改變黑龍江的農民,他們開始紛紛轉型,在自家小院、田間地頭支上直播架,也成為一名帶貨主播,一些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也把銷售員送到了鏡頭前,各地領導幹部也紛紛跨界,走進直播間爭當推介員、代言人。成為像辛有志一樣的電商網紅,是人們格外中意的新職業。
 
  實際上,聞風而動的不止地方政府和農民,黑龍江已有20多所高校開設營銷培訓相關課程,讓直播「門外漢」成為內行人。
 
  辛有志「效應」為黑龍江的新營銷開了個好頭,黑龍江需要不只一個「辛巴」,農特產品營銷正在呼喚千千萬萬個「辛巴」,轉變觀念,擁抱直播帶貨新業態。
 
  黑龍江團省委書記苑芳江表示,未來將與「辛巴」團隊合作,在黑龍江成立一個直播基地,推廣龍江農副產品和特色產品,與相關企業合作,培養更多黑龍江「網紅」,讓黑龍江農特產品走出黑土地,走向全國和世界。(徐佳倩 衣春翔 王琳)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