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今日热点

2020年GaWC《世界城市名冊2020》發佈 成都位列全球第59名

2020-08-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记者 郭代勤 報導:8月21日,最新《世界城市名冊2020》正式對外發佈。
 
  從今年的入圍情況來看,Alpha等級(世界一線城市)中有6座中國城市入圍,其中香港、上海、北京同為Alpha+,廣州、台北和深圳3個城市入選Alpha-。
 
  Beta等級中表現最為亮眼的是成都,其作為唯一入選Beta+(世界二線強城市)的中國城市,成為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第五個中國內地城市。
 
  在早前2016年的排名中,成都的表現曾被稱作「暴力拉升」,因其連升4級至Beta-,成為所有城市中上升最快的城市;上一次排名(2018年),成都位次上升至71,再度躍升2級至Beta+。今年的最新榜單中,成都排名較2018年再次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
 
  世界排名三度躍升,成都靠什麼?

  「硬條件」加速提升
 
  在《世界城市名冊》的評價體系中,GDP並不是必要的評價指標。其主要考慮金融業和保險、廣告、法律等商業服務,通過考察其行業內公司在全球主要城市的辦公網絡和信息流動,來分析城市之間的互動和連通。
 
  對此,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解釋,「我們的重點不在於城市本身的規模或者本身的經濟,而在於勾勒和理解其經濟,是如何跟全球經濟聯繫起來的。」在此背景下德拉德指出,「當觀察2010年後的變化時,我們發現成都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連接』受益城市」。
 
  成都發展最大的外部變量,就是西部開發開放和「一帶一路」。一組數據是:從1987年到2013年,成都用了26年,國際(地區)航線數從1增加到70;但最近6年間,成都加密航線就多達52條,開放的「加速度」可見一斑。
 
  而機場作為城市間的瞬時連接網絡,也是GaWC研究城市國際化程度時所關心的。第二個4F機場落地,背後實際上正是成都聯通世界的直觀需求。目前擁有4F級雙機場的城市並不多見。在中國內地,只有上海、北京和成都;放眼國際,也是紐約、洛杉磯、倫敦等少數站在塔尖上的城市——這些城市,在《世界城市名冊》上的排名也幾乎都在Alpha或Beta級別。
 
  今年6月,成都既有的雙流國際機場已實現旅客吞吐量323.7萬人次,當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國第一;該機場起降架次量2.7萬架次,連續兩月居全球第一。陸路方面,1-6月成都國際班列開行1810列,增長40.9%,其中中歐班列增長57.7%。

  「軟實力」持續增強
 
  「進一步提升國際化,需要更大程度地將全球主要城市成功的『硬件要素』與『軟件要素』相結合。」
 
  兩年來,成都在國際舞台上的頻繁亮相,不僅體現了成都在「軟件」方面的努力,也一定程度解釋了其世界位次再度拉升的原因。
 
  2019年恰逢中日韓合作機制啟動20周年,也是中國第三次以輪值主席國身份主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選址成都,也使得這個中國西南部城市,在中外媒體的鏡頭中迎來高光時刻。
 
  無疑,舉辦類似的國際性會議或賽事,能快速提高城市國際化「曝光」。對此,成都實際上有一套完整的營城邏輯。2018年,成都提出打造「三城三都」。其中,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正是其躋身世界先進城市行列的戰略選擇之一。
 
  從2016到2019年,包括去年的第18屆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在內,成都共舉辦國際體育賽事近70項,中國高級別體育賽事160餘項。未來幾年,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2年乒乓球團體世錦賽、2025年世界運動會等重磅國際賽事,還將輪番在此上演。
 
  對志在躋身世界城市行列的成都而言,密集承辦國際賽事是強力的「助推劑」;另一角度看,重磅國際賽事一一認可成都,也正是其近年來不斷提升國際化「軟實力」的結果。
 
  「成都提升創新能力和宜居度的一系列措施,均代表着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在德拉德看來,周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又是成都的先天優勢。「很少有大城市被自然所環抱,這能夠大大提升生活的愉悅感和城市的宜居度。」
 
  也是在2018年初,「公園城市」這一全新理念,被寫入成都新的總體規劃,成都明確提出將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率先擘畫出公園城市空間形態,今年東部新區的成立,更不斷推動其城市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的不僅是成都對看得見的空間綠化的重視,更是其城市發展理念的升級——是對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視,亦是城市從「產人城」到「人城產」發展順位的轉變。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