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呂仲榮:傾盡餘生為青少年插上「航天夢」的翅膀

2020-10-1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莉莉 報導:「呂爺爺,我長大後要當天文學家,去研究宇宙是什麼形狀,研究黑洞裏面裝的是什麼。」在樂山市實驗中學,七年級學生萬洪希剛剛聽完一場科普講座,他便纏着呂爺爺興奮地說。
 
 
  萬洪希口中的「呂爺爺」正是這場講座的主講人,原航天部火工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現樂山市關工委報告團和樂山市科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呂仲榮。
 
  1997年春天,從航天部火工技術研究所退休的呂仲榮回到了老家樂山,「我一回來,關工委的老同志就找到我,說關工委很缺航天領域的五老志願者,希望我根據自己的經歷,給市裏的青少年學生開一些科普講座。」呂仲榮答應「試試看。」沒想到這一試,讓呂仲榮在關愛崗位上幹了23個年頭。
 
 
  20多年來,每當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出現一項,呂仲榮就專題宣講一項。從「中國夢,航天夢」到「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遨遊太空」,從「翟志剛,中國踏月第一人」到「從大飛機C919看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從 「發揚嫦娥精神,共赴美好明天」到「了不起的人造月亮」……迄今為止,呂仲榮向青少年普及現代航空航天科技前沿知識,為青少年開展航空航天科普講座200餘場,他講述的我國每一項重大科技成就報告讓青少年看到了祖國的發展與強大,引領着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讓他們進一步了解航空航天科技對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信心和決心。
 
  為了讓青少年對科普知識感興趣,呂仲榮買來電腦自學,了解青少年間交流的用語習慣,還訂閱了《中國航天》、《太空探索》、《航天報》等航天科技報刊雜誌,閒暇之餘就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每一場講座他都精心地準備。他結合時事,與時俱進,輔以自己在航天系統的經歷、通過大量的圖片、詳實的數據,運用與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實例,深入淺出,新穎活潑,在青少年眼裏特別「有范兒」,深受孩子們的崇拜。
 
  「現在的青年學生,真是很可愛的。」談及宣講時的情形,呂仲榮笑彎了眼,「有時候講完了,這些孩子還會排隊讓我給他們簽名,甚至有的孩子讓我直接簽在衣服上的。最近北斗組網成功,呂仲榮又開始着手加緊準備「偉大的北斗」專題報告了。
 
  從2011年至今,呂仲榮一直負責樂山市「青少年航模節」參賽隊員的培訓。培訓中,呂仲榮向孩子們講解載人飛船的分類、飛船的各個組成部分和我國各類航天器的發展歷史,讓他們了解航空知識、飛行科技知識。除了專業航空知識普及課程,呂仲榮還帶領孩子們進行寓教於樂的航模製作、無人機越障比賽等實踐操作,課程動腦又動手,生動有趣,在青少年的心中種下了一個藍天夢,為他們插上了飛天的翅膀。
 
  此外,呂仲榮還擔任着樂山市科技關工委《科普園地》的主編工作,每一期專欄他都自己動手設計,圖文並茂,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在樂山市中、小學校和居民社區,祖國在前進、科技之光、科技之星、科技人文、保健和衛生等科普知識面向大眾普及,受益青少年達數十萬人次,激發了青少年對科學的關注和興趣,滿足了青少年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了解欲望,喚起了青少年熱愛科學、崇高科學的熱情,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中營造了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關心青少年成長,就是關心他們的價值取向。」呂仲榮認為,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不要忘了應該要把祖國需要這條主線與成長聯繫起來,「為個人,為家庭,也要為國家,為民族。」呂仲榮時刻記得他父親告訴他的話:「報效國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你們這一代是要好好承擔建設國家責任的。」
 
  「好好學習」這四個字是呂仲榮父親對他的諄諄教誨,一直勉勵着呂仲榮至今,同時,呂老也將這句話繼續勉勵下一代青少年。
 
  已經84歲高齡的呂仲榮在關心下一代事業上從來只講奉獻不提條件,一張老年公交卡陪伴他走遍樂山市的大中小學和社區街道。有着65年黨齡的老黨員,呂仲榮時刻記着自己入黨時的宣誓:共產黨員是先鋒隊,一定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雖然從國防戰線退下來了,但他退而不休,「我要用我的餘生做點什麼,那就是關心下一代,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為祖國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