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上海 > 特别报道

第二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在滬舉行

2020-11-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11月6日,由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簡稱「清華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簡稱「上海交大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公益慈善——第二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作為高校慈善領域的年度盛會,本次論壇不僅匯聚了近百所高校的近200名業內同行,更邀請了眾多公益慈善行業基金會及專家學者。凝聚高校基金會同仁,分享高校基金會抗擊疫情的作為,交流多元化籌資模式創新,研討大學基金會新時期的使命與擔當。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上海交大基金會理事長楊振斌致辭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上海交大基金會理事長楊振斌,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趙路,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梅哲,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基金會理事長楊斌,以及上海交大副校長、上海交大基金會常務理事張安勝等出席本次論壇。20餘位高校基金會代表、慈善行業基金會代表,圍繞「高校基金會抗疫實踐與思考」、「新形勢下高校基金會籌資戰略」以及「高校基金會的社會經濟角色發展」等議題展開圓桌論壇討論。論壇由清華基金會秘書長袁桅、上海交大基金會秘書長程驕傑主持。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梅哲致辭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上海交大基金會理事長楊振斌首先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交大基金會,向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面對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來自多個國家以及全國超過30個省份的交大人自發開展愛心接力,通過善款物資、技術支持等方式馳援抗疫,凝聚成一股強大合力,共克時艱。此次論壇將關注點放到了「後疫情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公益慈善的發展之路,是立足當下、影響長遠的探索和思考。中國高校基金會的發展已不再是關乎一校未來的成長,更是連接社會和高校的紐帶、科技轉化的平台、人才培養的助力,以及文化傳承的橋樑。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趙路致辭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梅哲認為,上海是一座公益之城,具有歷史悠久的慈善公益文化傳承。今年新春面對疫情,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上海138家慈善組織總捐贈收入達18.76億元,其中,高校基金會捐贈收入5300萬元,交大基金會捐贈1883.7萬元,約佔上海高校基金會捐贈收入的35.5%,排名第一。在支持社會抗疫的同時,在教育部的領導下,各高校還統籌經費資源,積極開拓校企合作渠道,自主設立應急專項資金,資助疫情防控關鍵技術攻關和臨床研究。
 
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基金會理事長楊斌致辭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趙路強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發展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我國高校基金會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高校基金會通過吸納社會資源,積極支持高校各項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服務國家戰略、回應社會需求等領域,積極貢獻高校基金會的力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別是清華基金會、上海交大基金會等很多高校基金會,有很多好做法、新經驗,值得相互借鑑學習。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肆虐,國際形勢十分嚴峻複雜,他希望藉由此次論壇,為新形勢下高校基金會建設,為更好地支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貢獻力量,再創佳績。
 
上海交大副校長、上海交大基金會常務理事張安勝致閉幕詞
 
    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基金會理事長楊斌回顧了新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指出在國內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高校基金會展現了作為社會組織的使命與擔當,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當下「百年未有之變局」中,高校及其所代表的原始創新和人才培養能力,成為變動世界中的核心國家能力之一。去年,以清華基金會成立25周年為契機,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他由衷希望論壇能夠吸納越來越多公益慈善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加入,交流經驗,啟發智慧,砥礪碰撞出行業發展的新思維新理念,做成中國教育公益慈善界的頂級活動。
 
    最後,上海交大副校長、上海交大基金會常務理事張安勝在閉幕詞中指出,論壇的成功舉辦離不開民政部、上海市民政局及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領導的支持,離不開在座高校基金會同仁的全力配合,離不開清華、上海交大兩校基金會同志的辛苦付出。通過此次論壇,每個人都會感到任重而道遠,同時也會對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加清晰透徹的認識,這正是此次論壇舉辦的意義之所在。他希望在座高校基金會同仁能夠凝心聚力,在充實的交流研討中開拓新思路,收穫新感悟,積蓄新力量。
 
    作為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品牌論壇活動,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以「同道而行,功存教育」為主旨。2020年,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第二屆論壇,共同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共擔後疫時代的使命責任。本次論壇推出「微光公益人」——高校基金會抗疫線上展覽,匯聚50餘所高校基金會超過300張圖片,展現了高校基金會積極籌措抗疫物資,支持抗疫科研探索,努力推動中國公共衛生事業,增進人類健康福祉的動人畫卷。(特約記者 楊眉)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