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湖南株洲:「中國動力谷」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2020-11-17
来源:香港商报

    一座承載着中國工業榮光的工業老城,在轉型升級中獲「新生」。而今,作為湖南重要的工業城市——株洲,正以奮發的姿態,開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顯示,株洲市名列「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第82位,較上一年,前進了10個位次。

 在踐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株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漂亮的組合拳

 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

 長久以來,如何淘汰落後產能,以完成產業轉型升級,係橫臥在株洲面前的最大攔路虎,較內陸其他城市而言,株洲任務更艱巨。

 為深入推進結構性去產能,株洲必須壯士斷腕。

 據株洲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許大為介紹,現今株洲市已關停1534家污染企業,退出鋼鐵、煤炭產能85萬噸、228萬噸。

 在經過一番「新舊動能轉換」的洗禮後,株洲逐漸形成了以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3大產業為引領,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為特色的新興產業群。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產值連續突破千億;電力機車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動車組、機車車輛電傳動系統等多個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

 另外,株洲國家通用航空城擁有湖南省第一家正式運營的通用航空機場,已形成了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航空飛行器製造、通用航空運營等融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目前中小航空發動機國內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

 北汽株洲分公司已成長為亞洲最大的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共線製造基地之一。目前株洲正在籌建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檢驗中心,致力打造中國最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業城。

 記者在株洲走訪時看到,湖南移動數據中心、長城電腦、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華錄數據湖等十億乃至百億工程,或開工或投產,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產業的企業群正在火熱推進。

 現代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株洲並未放棄傳統的優勢產業。

 記者發現,當地正在用現代化產業模式,完成陶瓷、服飾等傳統優勢產業的深刻嬗變。

 醴陵,株洲下轄的縣級市,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具有2000餘年陶瓷生產歷史。

 如今,當地陶瓷產業已由過去的勞動密集型邁向自動智能型。株洲大力推動醴陵陶瓷企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目前當地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到70%。

 位於株洲蘆淞區的服飾產業,係中南地區最大的服飾產業集群,據報道,全國每4條女褲中就有1條產自株洲蘆淞。

 此前,由於產品更新換代、交易模式變更等因素影響,蘆淞服飾產業發展面臨瓶頸。株洲蘆淞區將線上經濟、網上直播等新業態引入傳統服飾產業,鼓勵扶持企業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使服飾產業重煥活力。

 「我們公司從0開始做直播,第一場直播僅銷售7000多元,今年10月14日參加『超級蘆淞服飾節』,期間的直播帶貨突破1000萬。」湖南狐軒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水平說,該公司在蘆淞區打造的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線上直播等功能為一體的服裝智能產業園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

 產業協同發展穩步推進,一套漂亮的組合拳使株洲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而今,株洲以打造「中國動力谷」為核心,構建了「3+5+2」的現代產業體系。

 其中「3」是指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優勢產業,「5」是指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五大新興產業,「2」是指陶瓷、服飾兩大傳統產業。

 第315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在株洲舉行

 全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在株洲下線

 打造創新發展高地 交出耀眼的成績單

 11月4日,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在株洲揭牌,這是湖南省首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組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擺脫對外技術依賴,增強國際競爭力意義深遠。」中車株機公司董事長周清和說。

 近年來,以中車株機為代表的「株洲造」軌交產品在海內外市場廣受歡迎。

 據悉,10月底開通的深圳地鐵2號線三期、8號線一期的車輛均由中車株機公司研製,該型號列車最高運行速度80km/h,並應用了互聯互通等先進技術。

 記者了解到,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目前已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之所以暢銷海內外,源於全球領先的產業創新優勢。

 株洲已形成全球相對最完備的集軌道交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和營運維保、物流配套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擁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等110個創新平台。

 創新沃土孕育創新平台,近年來,株洲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創新驅動示範城市」,突出科技創新、提升創新水平,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集聚了一批全國乃至全球龍頭企業,形成了創新發展高地。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株洲深入落實人才新政30條和配套實施細則。

 2013年以來新引進各類人才近10萬餘名。先後舉辦中國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人才峰會、院士專家株洲行等系列大型活動。制定對接院士專家科技成果轉化方案,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持續實施「百項科技成果轉化工程」。

 全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時速400公里的永磁牽引電機、時速600公里的長定子直線電機、高性能離心風機、全球首條智能軌道示範線、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發動機、生物醫藥多肽庫……

 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陸續在株洲問世,株洲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創新「成績單」。

 傳統服飾企業依託網上直播等新模式拓展銷售市場

 株洲國際賽車場是中南地區首個F2賽車場

 提升城市競爭力 大格局漸顯

 「幾十年前的株洲,就只有幾條鐵路穿城而過,後來城區越來越大,慢慢跨過了湘江。」湖南工業大學退休教師彭根甫深有感慨地說。

 今年80歲的彭根甫是土生土長的株洲人,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遷。

 「現在變化太大了,出去都容易迷路,光過江的橋就有七八條。」彭根甫說。

 當下,株洲已從60多年前的7000人小鎮,發展至常住人口超400萬、GDP總量跨越3000億的工業重鎮。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發展的格局也變得越來越大。

 格局之變,包括城市空間的擴容。兩年前,株洲市下轄的原「株洲縣」撤縣設區,成為株洲市「第五區」——淥口區。株洲城區面積隨之「長大」一倍多,城市發展潛力進一步放大。

 格局之變,包括交通的更便捷。近年來,長株潭城際鐵路開通,洞株路等3條融城幹線快速化改造完成,長株潭三市交通內外循環更加暢通。交通大格局加速形成,不僅給株洲市民出行帶來便利,也給經濟和旅遊發展帶來紅利。

 格局之變,包括開放型經濟的跨越發展。

 記者了解到,株洲海外貿易「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貿易市場日趨多元。不僅出口產品種類越來越多,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

 2019年,株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5億美元,增長46.2%。今年儘管受疫情衝擊,株洲進出口貿易仍呈現較強韌性。《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顯示,城市全球聯系競爭力排行榜上,株洲市排在第47位。

 依託現代產業體系,不斷鞏固創新優勢,株洲積極布局新興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搶抓時代機遇推進高質量發展,致力於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10月30日,《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重磅發布。株洲市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極,株洲將以中國動力谷建設為核心,圍繞「建設高質量世界級產業集群」目標,積極融入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大格局,努力把株洲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中國動力谷。(文新征 劉春林)

[责任编辑:程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