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特别报道

甘肅白銀不再「苦甲天下」 逾37萬貧困人口脫貧

2020-12-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去年全市實現整體脫貧,今年剩餘的0.34萬戶1.06萬貧困人口和6個貧困村全部批准退出,如期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歷史標籤。」8日,甘肅省白銀市市委書記蘇君於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據悉,2013年以來,白銀市累計脫貧8.62萬戶37.06萬人,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14元。
 
發布會現場
 
    白銀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所轄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白銀區、平川區5個縣區均為「三西」農業建設縣,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縣,平川區、白銀區為省定插花型扶持縣區,2017年會寧縣、靖遠縣被納入省定深度貧困縣。
 
白銀市委書記蘇君介紹有關情況
 
    完成危房改造2.65萬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86%、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自來水普及率89%……脫貧攻堅以來,該市堅持把精準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以敢死拼命精神迎難而上,以背水一戰作風苦幹實幹,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的成就。
 
白銀市顧家善村

    十大特色產業體系初成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蘇君說,白銀市立足資源稟賦,按照「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發展思路,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藥和小雜糧、黑毛驢、水產養殖、文冠果「十大特色產業」。開展「破三弱、強造血」「兩園兩率兩節點」等產業脫貧行動,建成脫貧產業園330個、特色產業園403個,總結推廣「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和「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的發展模式,讓貧困群眾種上了「搖錢樹」、拔掉了「窮根子」,每家每戶都有了「旱澇保收」的增收渠道,貧困戶依託產業實現增收3165元,占4000元脫貧指標的79.13%。
 
    蘇君說,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白銀市突出質量為本,實現了優勢產業品牌化。全市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25個。會寧小雜糧等5個農產品進入「甘味」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眾品牌名錄。靖遠羊羔肉、枸杞列入「我心目中的十大『甘味』品牌」。小雜糧等19個農產品入選國家扶貧產品名錄。「菁茂甘草羊」等44個農產品獲得國家級和省級金獎。靖遠縣白茨林村(枸杞)、會寧縣楊崖集村(中藥材)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靖遠縣榮獲「中國文冠果之鄉」稱號。
 
    同時突出龍頭帶動,實現了產業經營現代化。堅持外引與內育並舉,着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成功引進了潤豐、雄特、新希望、阿西婭等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全市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443、8080和1839家,真正把貧困群眾嵌入了產業大鏈條,各類經營主體吸納勞動力就業2.5萬人,全市農業生產從「傳統」開始走向「現代」。

    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拉開架勢
 
    白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隆基會上說,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銜接轉換至關重要。白銀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版」,紮實做好兩大戰略接力跑的「衝刺交棒」與「起步接棒」緊密銜接工作。
 
    據悉,該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就紮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四抓四促」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專項行動,累計建成了白銀區「六朵金花」,會寧縣丁家溝·線川、紫香·童家灣,靖遠縣水韻·獨石、稻花香·瓜園,景泰縣石村·大水䃎、桃花谷·紅峴台、平川區古村落·小黃灣、陶瓷小鎮等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169個,大水䃎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顧家善村和龍灣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隆基介紹,白銀市制定出台了《白銀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結合「十四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民居布局、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持續深化要素保障、組織體系、財政投入、人才引育等各方面改革,進一步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電、物流等基礎設施,努力在功能定位、設施布局、產業支撐、文化品位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獨具特色。加快完善村鎮規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星級鄉村」創評行動,清晰明確權責界定,確保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
 
    同時,以建設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綜合示範區為抓手,加強與牧原、潤豐、阿西婭等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化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做大做強牛、羊、菜、果、薯、藥、小雜糧、黑毛驢、水產養殖和文冠果等十大特色產業,打響會寧小雜糧、靖遠羊羔肉等優質農產品品牌。加強與北京、天津等地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企業對接,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市場營銷鏈式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形成了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記者 寇剛 通訊員 胡雯麗)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