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港媒看湖南|株洲環境監管又放大招了

2021-01-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1月15日,記者從湖南株洲市舉辦的「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改革創新成果推介會上了解到,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株洲市探索建設了「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平台,通過精準精細的監管促使企業達標排放,穩步提升了株洲環境質量,以大數據「千里眼」破解環境監管難題。該經驗做法被《人民日報內參》《中國環境報》推介,獲得全國電力系統電力大數據優秀應用創新成果獎,被評為湖南省基層改革十大複製推廣案例。
 
 
    2016年12月,株洲市委、市政府把構建「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作為環境監管領域的一項微改革,組織市生態環境局、國網株洲株洲供電公司和市國投集團等單位成立專班,研究論證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環境監管機制;從2017年5月通過企業電力數據分析,形成晝夜不平衡疑似企業名單,建立手動導出交生態環境部門查處的1.0版本工作機制;到2020年以智慧株洲平台為核心,對接省電力大數據平台、市環保設施監控平台、市生態環境移動執法平台、市長熱線等督辦平台,形成國內最先進的4.0版本技術方案,構建起大數據背景下的全市生態環境監管機制。
 
 
    據悉,該平台按照先試點再逐步推廣的原則,通過在企業污染治理設施上安裝智能監控設備,對企業環保設施用電量進行實時24小時監控,一旦企業環保設備用電特徵與生產設備用電特徵不匹配,「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平台即自動預警,讓監控主站真正成為企業環保設備運行狀況在線監測分析的「千里眼,順風耳」。目前,共在317家重點企業的污染治理設施上安裝337套智能監控設備,基本實現重點污染企業智能監控全覆蓋。
 
 
    根據污水、廢氣直排「散亂污」企業白天不生產、晚上偷偷干、隱蔽性強的現狀,通過加強「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平台與省電力大數據平台有效對接,打通數據壁壘,對企業用電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比對,找准偷排企業的用電特徵及晝夜用電負荷差異,並在原有企業環保設施停開報警模型的基礎上,逐步探索擴展出工商業用電單位數據庫與領取排污許可證單位數據庫匹配「每日預警」、企業生產設施與治理設施實時用電匹配情況「實時預警」、間歇性排放企業生產用電與治理設施用電關係匹配「超前預警」等十個數據模型,並以此為「尺子」,對所有工商用電企業進行監控,為生態環境部門對精準打擊違法行為提供科學依據。
 
    由於該系統將「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模式與「智慧株洲」「市長熱線」「數字環保」「諸事達APP」「環保移動執法平台」等系統實時對接,對用電數據異常的用戶,自動列入重點監控名單,並立即推送到環保執法系統,通過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推動生態環境預警系統、移動執法系統、行政處罰系統等有機融合,實現環境執法快速反應、聯動處置。
 
    「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模式,具有成本低、數據全、監管嚴、分析准、服務細等特點,能有效破解不法企業與生態環保部門「躲貓貓」、環保設施建而不用或者時開時停、錯峰生產企業明停暗不停、在線監測系統人為故障等執法難題,有力推動了市域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過對企業的用電數據全面分析比對,豐富了全市生態環境網絡監測體系,累計發現並查處了900多家未領排污許可證的未批先建生產企業,在督促其建設環保處理設施的同時,並為其補發了排污證,有效擴大了排污企業監管覆蓋面。
 
    該系統實施四年多來,違法生產、偷排等現象逐年大幅度下降,2017年處置110家違法企業,2020年處置32家違法企業。老百姓的環保投訴也由此大幅度下降,2020年的投訴件數只有2016年的50%。
 
    企業也得到實惠。過去企業安裝的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在15萬至30萬不等,甚至更高,現在只需安裝智能監控電錶就能管控企業治理設施是否正常開啟,成本僅需要800元。
 
    以大數據「千里眼」破環境監管難題,有效推動了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株洲空氣質素和優良天數位居長株潭第一,境內河流所有國省監控斷面水質均為Ⅱ類,已實現「藍天300天」「全域Ⅱ類水」,由曾經的「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蝶變為「中國綠水青山典範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株洲最大的民生福祉。
 
    目前,除株洲外,已有長沙的望城、寧鄉、瀏陽、長沙高新區、天心區共353家企業,使用了1157套監測設備。(記者 劉春林 通訊員 程鋮)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