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时政要闻

王金會代表:強化創新聯合攻關 打好種業「翻身仗」

2021-03-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我們聽完深感振奮,也感覺責任重大。」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新聞發佈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人大農業林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金會針對黑龍江在「十三五」時期如何解決種源等「卡脖子」問題,「十四五」時期,為更好擔負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黑龍江在種子方面還將採取的具體措施作相關介紹。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人大農業林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金會

    黑龍江育種水平在全國領先
 
    王金會稱,一粒種子雖然小,卻可以改變世界,可以說種業是農業的「晶片」。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在這輪革命中,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主要特徵。黑龍江是農業大省,也是制種大省、用種大省。好米來自黑龍江,其實好種也來自黑龍江,黑龍江的育種水平在全國也是領先的。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佔比接近90%,其中常規粳稻和大豆自主選育品種分別達到100%,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
 
    王金會舉例表示,黑龍江這些年培育出了全國水稻第一大品種龍粳31,它的推廣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一億畝。又如五常大米,也就是稻花香2號,已經連續三年在國際大米節上獲得金獎,沒準大家今天的午飯,吃的就是龍江種子育出的龍江米。再如大豆品種合農71,刷新東北地區大豆實收單產紀錄;馬鈴薯品種克新1號,連續多年全國種植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
 
    王金會說,有這些成績是因為近些年重點抓了三件事。
 
    首先,強化自主研發。應用先進育種技術,加大種子研發力度,常規粳稻、大豆、馬鈴薯育種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而且大豆、水稻、小麥全部為自主選育品種。
 
    其次,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現有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16個。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繁種面積超過350萬畝,年生產農作物良種14億公斤以上。
 
    另外,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現在全省農作物種子企業發展到430家。例如:北大荒墾豐種業、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這都是國家級 「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實力非常強。

    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  堅決端牢端穩「中國飯碗」
 
    王金會表示,十四五開局之年,黑龍江立志要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堅決端牢端穩「中國飯碗」。省委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創新驅動發展要取得新突破,其中把種業創新作為重點任務。
 
    王金會稱,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自育品種種植佔比和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力爭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貢獻率分別達50%和45%。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着手編制了《黑龍江省「十四五」種業創新發展規劃》以及分品種「1+N」品種創新方案,並組建專家團隊,開展聯合攻關。
 
    王金會介紹,基礎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加強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新建寒地微生物種質資源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和寒地果樹種質資源圃。關鍵是加強科研平台建設。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加強育種學科建設,搭建育種科研平台,開展基礎性公益性育種研究,採取科企合作、校企合作方式,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培養育種緊缺人才。核心是應用育種新技術。主要依託北大荒墾豐種業生物育種研發中心,搭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通量生物育種平台,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同時,黑龍江還要多渠道引進種業人才,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強繁育基地建設、加強種業企業發展、加強政策支持。
 
    王金會強調,最終,要在培育應用優質高產新品種的基礎上,通過穩定提升糧食播種面積、擴大良種覆蓋率、優化種植區域佈局、集成組裝新技術新模式、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全程機械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結合,穩固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讓黨中央和全國人民放心。(記者 張曉磊)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