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特别报道

瀋北新區:全面塑造"生態瀋北、活力新區"城市品牌

2021-07-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記者從正在召開的瀋北新區第四次黨代會上獲悉。未來五年,瀋北新區全將努力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不斷開創瀋北新區高質量振興發展的生動局面。
 

    以營商環境為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
 
    未來五年,瀋北新區一方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輝山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管委會+主題園區+平台公司」運行模式,奮力衝刺全國百強開發區目標。另一方面,加快五大國有集團組建和運營,強化國有平台公司的投融資能力,做大資產、做優等級、做強功能。同時,打造智能化、便利化、高效化的新型政務服務「綜合體」,實現從「線下辦」到「指尖辦」「一件事一次辦」,讓「辦事不求人」成為常態。制定容缺審批事項和事中事後監管清單,助力企業「招商即拿地」「拿地即開工」。當好企業「店小二」,切實叫響「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
 
    未來五年,政府基金投入不少於15億元,吸引社會資本不少於150億元。
 

    提升產業能級 做好「三篇大文章」
 
    瀋北新區將,持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一是改造升級「老字號」,圍繞航空、汽車和軌道交通等產業,瞄準產業鏈斷點弱點,積極引進核心企業和補鏈項目,加快產業集聚。要以高端化、數碼化、綠色化為方向,打造一批綠色工廠、智能工廠、黑燈工廠和無人車間。力爭到2025年,裝備製造業規上產值達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
 
    二是深度開發「原字號」,加快實現產品由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由傳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力爭到2025年,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12%左右。
 
    三是培育壯大「新字號」,抓住集成電路、信創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發展機遇,着力引進一批關鍵性、牽動性項目。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700家。
 

    科技創新驅動 引育發展新動能
 
    未來五年,瀋北新區將加快大學科技園、科創大廈等首批重點工程建設,舉辦有全國影響力的展會、競賽、論壇、路演、年會活動,着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加快創新平台建設。與駐區高校院所共建一批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變成「生產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靶向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企事業單位「高薪聘高人」,鼓勵柔性引進人才,推動更多「項目+團隊」「帶土移植」。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壯大瀋北工匠、行業精英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全面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城鄉建設一體化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未來五年,瀋北新區將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輝山開發區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優勢,全面推進 「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發展模式,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推進中化 「萬畝智慧農場」、騰訊農業大數據服務平台等項目建設,積極培育農產品冷鏈物流、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打造一批 「庭院經濟」特色村,全面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入推進國家、省級美麗示範村創建工作,全面加強村莊清潔、「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污水處理等重點工程和常態化運行管理機制。

    擦亮生態底色 建設瀋陽「城市公園」
 
    瀋北新區將以「生態瀋北」建設為目標,一方面,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加強綠色技術的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綠色改造,努力成為全市第一家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另一方面,全面建設瀋陽「城市公園」。圍繞「一廊、五區、十園、百角」的規劃佈局,用3到5年時間,建成綜合性公園 16個、街角公園500個。堅持 「以水潤城」,着力構建區域生態水系網絡和濱水活力網絡,,將蒲河打造成為生態之河、經濟之河、文化之河。堅持 「以綠蔭城」,新增綠地150萬平方米,讓城市 「鋪滿綠」,居民出行實現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牢記發展為民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未來五年,瀋北新區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交房難」「辦證難」「停車難」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問題,運用市場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多管齊下」,堅決啃下「硬骨頭」,讓人民群眾更好地體驗收穫、得到實惠。
 
    兜牢兜實民生底線。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保持社會保障政策覆蓋率100%,全力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需求。
 
    着力提升城市品質。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環,深入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持續優化公共服務。未來五年,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有效共享;實現從「管治病」到「管健康」的轉變,努力實現群眾「不得病、少得病」「得了病、早發現、早治療」。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加快構建區域化養老服務體系。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更高品位上實現以文化城、以文興城。
 
    瀋北新區力爭到2025年,裝備製造業規上產值達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12%左右;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700家。(記者 王藝橋)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