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要闻热点

河南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同比下降10% 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2023-11-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27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第八場新聞發佈會,本場發佈會主題為:提升應急應戰能力,護航河南安全發展。發佈會重點介紹和解讀河南應急管理救援領域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方面的進展情況和成果成效,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佈會上,河南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常萬琦介紹,今年截至10月底,全省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同比起數減少117起,下降10%,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有效應對17次全省大範圍降雨過程,紮實做好5號颱風「杜蘇芮」防範應對,全省未發生因災死亡事件,守住了不發生群死群傷災害事故標準。

    隱患排查|發現重大問題隱患5028處已完成整改4858處

    按照「邊排查邊整改、以排查促整改、以整改促安全」原則,紮實抓好重點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排查,建立了信息通報、定期會商、聯合抽查、重大隱患督辦、問題線索移交、案件查辦等6項聯動工作機制,移交6批次突出問題情況。截至目前,全省共檢查企業61.62萬家,發現重大問題隱患5028處,已完成整改4858處,移送司法機關329人,責任倒查追責問責231人。

    防汛備汛|建立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短臨警示「叫應」機制

    完善「1+15+N」省級防汛預案體系,市縣兩級修訂各類防汛預案3324個;落實全省防汛抗旱和重點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責任人481人,督促市、縣落實工程管理單位和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行政責任人15795人;省市縣鄉儲備防汛抗旱物資22.65億元,同比增加100%以上,註冊登記規模以上防汛專業搶險隊伍756支、4.87萬人;落實「123」「321」防汛應急工作機制,強化雨情汛情預警預報、研判會商,建立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的短臨警示「叫應」機制,加強緊急情況下應急避險、應急搶險,成功應對包括颱風「杜蘇芮」在內的17次大規模降雨過程。

    森林防火|累計出動人員2萬餘人次整改火災隱患3429處

    加強林區野外火源管理,高火險期在入山口設立防火檢查站823個,組織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全省累計派出檢查組數1705個,出動人員2萬餘人次,整改火災隱患3429處,確保了高火險時段和元旦、春節、元宵節、「兩會」等關鍵節點安全穩定。2022-2023年度防火緊要期,全省發生森林火災24起,受害森林面積72.72公頃,與前10年同期平均數相比分別下降84.5%、38.2%。

    防災救災|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基本滿足啟動救助三級應急響應需求

    建立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與減災資源基礎數據庫,形成了省級5大類、17種自然災害單災種危險性評估、風險評估、風險區劃成果,普查成果已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編制、中鐵路港鐵路專用線等30多個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相關災害風險數據支撐。加快推進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成立河南省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中心,推進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平台建設。完成2022-2023年度冬春救助工作,中央及省市縣共發放冬春救助資金5.24億元,省市縣共發放救災物資14.55萬件(套),有力保障了381.6萬名受災群眾溫暖過冬過節。做好受災群眾救助,下達中央資金和省級資金共計4226萬元,全力保障應急期、過渡期、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各階段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立足防大險、救大災,做好救災物資儲備保障工作,省級投入資金236.66萬元,採購300頂12㎡單帳篷和12167床棉被補充入庫,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基本滿足啟動救助三級應急響應的需求。

    應急實戰|共組建命名108支省級礦山、危化、水域救援骨幹專業救援隊伍

    支持和指導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規範化建設、社會救援隊伍規範有序發展,共組建並命名108支省級礦山、危化、水域救援骨幹專業救援隊伍,在南陽打造水上救援基地,填補我省水上救援領域空白,全省各類搶險救援隊伍達到5.6萬支、101萬人。按照分級組織、行業牽頭的原則,開展了防汛、地質災害、危險化學品、礦山事故等應急救援比武練兵活動790餘場次,隊伍參與人數5.4萬餘人次。突出「戰練一致、案練一體」,通過加強事故災害演練磨合機制、檢驗預案、鍛煉隊伍,今年舉辦2023年度森林火災撲救綜合應急演練、使命—2023河南省防汛綜合應急演練、全國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透水事故應急演練、2023年全省抗震救災綜合演練、2023年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等多場國家層面、省級層面應急救援綜合演練,2023年全省組織各類演練7.8萬餘次、參演685.9萬餘人次。

    安全監管|實時在線監測全省在生產的248座尾礦庫和323家危化企業

    將非煤礦山智能化建設作為解決礦山規模小、管理水平差、開採效率低的重要抓手,提升機械化開採、信息化監管、智能化預警能力,推進智能化換人、機械化減人。截至目前,全省5座露天礦山已基本實現作業無人化,10家露天礦山已基本實現鏟裝作業遠程控制、建成智能綜合管控平台,完成211個提升運輸、通風排水等輔助系統智能化改造,完成1928個崗位無人化替代。加快安全生產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完成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系統二期和尾礦庫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建設,全省在生產的248座尾礦庫和323家危化企業實現實時在線監測,完成129家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過氧化」等五類高危工藝的重點企業全過程自動化改造提升。啟動電氣焊數碼化監管工作,選定26個縣級試點,建設電氣焊作業數碼化監管平台,通過電氣焊設備賦碼加「芯」、使用者掃碼認證開機、作業環境異常自動熔斷等方式,實現「以碼管機、以機管人」,從根本上破解違規作業、無證上崗等頑疾。(王皓萍)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