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綿陽:踐行生態文明思想 全面建設「生態美市」

2023-12-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12月18日,四川省綿陽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詳細通報了綿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開展情況。近年來,綿陽深入實施「生態美市」戰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年1-11月,綿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素綜合指數排四川全省13位,排全國168個重點城市67位;PM2.5平均濃度34.3微克每立方米,優良天數率81.4%;全市20個國省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市級、縣級、鄉鎮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區功能區晝間噪聲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綿陽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印發《綿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嚴守資源底線,抓牢耕地保護,全面推進田長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田長責任體系,強化耕地「進出平衡」管控。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完成全市41個自然保護區退出礦業權生態修復工作。同時,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增殖放流水生動物苗種約218萬尾;切實加強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高標準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片區,高質量實施國家公園生態保護,高起點推動國家公園生態發展,將100%的野生大熊貓、90%的大熊貓棲息地納入國家公園管理,新增自然保護地面積2080平方公里,對公園內145種野生動物、56種野生植物開展資源現狀調查,平武縣被評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試驗區」。

    爭創全國一流海綿示範城市

    2023年5月,綿陽市成功入圍國家「十四五」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按照住建部對全域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的要求,綿陽開展制定工作方案,重點聚焦解決城市防洪排澇的難題,建立與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相適應的長效機制,統籌使用中央和地方資金,完善法規制度、規劃標準、投融資機制和相關配套政策,全域系統化建設海綿城市。記者了解到,綿陽力爭通過三年集中建設,示範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提升,海綿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實,為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創造條件,推動綿陽海綿城市建設邁上新台階。按照綿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住建委牽頭積極落實海綿城市理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目前,《綿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草案)》已進入市人大第二次審議相關程序,預計在2024 年發佈實施。城區新建在建88個項目全部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今年未發生城市內澇現象。

    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2023年,綿陽市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屬地負責、全民參與」的原則,出台《綿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全面建立督導員制度,以黨建引領、示範創建為抓手,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物業的基層治理作用;推廣公交化收運方式,打通分類收運處置閉環鏈條。目前,綿陽城區以街道(鎮)、社區、小區為單位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已整體推進分類的街道(鎮)7個、社區82個,設置分類設施小區共938個,設施覆蓋率95%,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公共機構1066個,設施覆蓋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穩定保持在35%以上,廚餘垃圾分出率20%;建設垃圾分類宣教基地8處,建成綿陽第一、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配套有害垃圾暫存點、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城區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責

    綿陽市縣兩級人民檢察機關認真貫徹市委的生態美市戰略,積極履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能,全面融入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努力維護好綿陽的綠水青山,助推城鄉融合發展邁向新台階,以公益訴訟守護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2023年,兩級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99件,向相關行政機關製發訴前檢察建議94份,對經提醒依然履職不到位的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提起2件行政公益訴訟。與此同時,兩級檢察機關立足生態修復和生態賠償中的難點和堵點,通過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追究違法責任主體對生態環境和資源造成破壞的侵權賠償責任。2023年,兩級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共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31件,經法院判決或調解,已結案20件,由責任主體承擔了修復或賠償責任。(記者 張寶杉)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