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白雲五十年蝶變:從「高原鋁城」到「高原新城」

2023-12-22
来源:香港商報網

    五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對於白雲區而言,卻是一個化繭成蝶的蛻變歷程。

    從農業區到工礦區

    解放前,白雲是一個經濟落後、人口稀少的傳統農業區,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1958年,貴州鋁業公司興建,「因鋁而建、因鋁而興」的白雲,伴着「十里鋁城」的崛起發展得流光溢彩,開創了工業化發展的歷史。白雲區先後遷入了貴州鋁廠、貴陽耐火材料廠、鐵道部貴陽車輛廠、中國有色第七冶金建設公司、貴陽閥門廠、貴州濃縮飼料廠、貴陽植物油廠等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帶動區辦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將一個只有少量手工業的傳統農業區,建設成為以採礦和冶煉為主體、具有相當規模的工礦區。到197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達1.18億元。區屬工業企業從無到有,發展到26家,產值420萬元。白雲區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迅速發展成為以採掘、冶煉為主的工礦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白雲區依託傳統的資源稟賦,初步形成以採礦、冶煉、建材、機械、食品、紡織、縫紉、印刷和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為骨幹的多種產業格局。

图2:俯瞰泉湖公园.jpg

俯瞰泉湖公園

    從工礦區到現代化新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為白雲發展注入了蓬勃生機。鄉鎮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為了更好地支持貴州鋁廠、貴陽耐火材料廠、貴陽車輛廠等轄區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建設需求和生產需求,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基礎支撐。

    與此,1974年進行了第一次較大規模的市政道路改造工程,1989年底,白雲區5個鄉56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公路,基本形成以國省道為骨架,以縣鄉公路為支柱的公路網絡。

    1992年5月,成立了白雲經濟開發區,先後投資上億元完善基礎設施,並制定了一套有利於投資者的優惠政策和便捷的辦事程序,改善了投資軟硬環境。經過幾年的努力,引進大批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以鋁及鋁深加工和建材為支柱,冶煉、化工、機械、輕工發展的格局。1995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白雲經濟開發區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白雲區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

    到20世紀80年代,城市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1999年10月,白雲區規劃啟動南湖新區,全面實施白雲城區西南進的戰略部署。在規劃上按照現代城市的要求,重點突出「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和「低密度、高綠化率」的新區建設,聚焦生活居住、行政辦公、文化娛樂、金融商貿、休閒觀光五大功能定位,形成了多功能、複合型的城市中心。

    在轉型中崛起的省會城市新中心

    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秉承「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理念,2017年,貴州鋁廠響應「退城進園」號召,傳統產能逐漸退出城區。白雲區以問題為導向,規劃建設食品工業園、貴陽(國際)新材料產業園、東西部合作園、西部化工園、都拉工業園、沙文工業園、牛場生態農業園等,延伸和拉長園區產業鏈,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開始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

    白雲區選擇立足特色產業優勢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和資源的路徑依賴,政策疊加,服務精準,白雲的優勢條件為特色食品輕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也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產業落地條件。娃哈哈、康師傅、燕京啤酒、貴州泉等頭部企業前來「搶灘」佈局,構建了白雲飲料大牌矩陣,產業結構實現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隨着白雲區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總量不斷增長,白雲區對全區進行劃片開發建設,同時依託「新型社區溫馨家園」「一圈兩場三改」「一圈一魂、一街一景、一巷一故事」等城市更新項目,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棚戶區改造等,圍繞配套基礎設施、房屋建築主體進行改造升級。2019年以來,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6個,共計519棟。

    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也在同步發展中,白雲區按照市場化手段引進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開發建設,越來越多的企業項目看中白雲這塊潛力熱土。數據顯示,白雲區房地產開發項目由2008年的5個發展到2022年的44個,2022年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70.77億元,是2008年開發投資8.55億元的8.3倍,年均增長15.0%;房地產銷售面積106.22萬平方米,是2008年銷售的6.1倍,年均增長12.8%……一個個項目不僅拉動了全區經濟增長,而且通過帶動關聯產業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白雲區牢牢把握消費升級趨勢,以消費需求為引領,不斷提升商貿繁榮度,並出台了加快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發展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全區已有綜合稅收千萬元以上樓宇5棟、億元以上樓宇1棟,成功掛牌貴陽數字內容產業園、貴陽軟件基地,引進金山雲、馬蜂窩、省金交所等重點總部經濟項目。

    如今,俯瞰白雲區各個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工程車往來穿梭,一幢幢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相繼落地,環境優美,城市路網四通八達。全區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23.2%增至2022年底45.8%,全區各類公園總數達到117個,城鎮化率達91.71%,常住人口增至48.27萬人,實施了9個城市生活圈117個項目和53個鄉村環境整治,城市空間宜居宜業性更加凸顯。(鄧和平)

頂圖:白雲區行政中心全景圖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