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陕西 > 经济纵横

「雙中心」核心區建設一周年 西安高新區亮出「成績單」

2023-12-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2022年12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支持西安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雙中心」),絲路科學城成為「雙中心」核心承載區。一年來,西安高新區緊抓「雙中心」機遇,聚焦打造「科學、科創、產業、服務」四大圈層,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硬科技創新策源地、具有前沿引領性的未來產業衍生地和「一帶一路」頂尖人才首選地。12月29日,西安高新區舉行「雙中心」核心承載區獲批建設一周年新聞發佈會,亮出豐碩成果。

图片2.jpg

中科院地環所(西安高新區供圖)

    「硬科技」引領 科創「利器」催生重大科技成果

    據介紹,一年來,西安高新區圍繞「雙中心」建設需求,堅持「硬科技」引領,積極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全鏈條創新體系,落地建設了一批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內的科創「利器」,催生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科技成果。

    西安科學園是「雙中心」核心區的「主引擎」,也是科創「利器」的主要聚集區。目前園區內中科院地環所項目已竣工,空間時頻技術研發平台正在進行設備調試,大科學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完成主體封頂,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已獲得國家發改委可研批覆……

    此外,西安高新區還集聚了一批高能級、多層次創新平台。其中,先進光子器件工程創新平台、奕斯偉研發中心正式投用,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導體研發平台、北斗星基增強系統實現主體封頂,陝西空天動力創新中心、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正在進行主體施工。

图片3.jpg

奕斯偉技術創新中心(西安高新區供圖)

    數據顯示,目前,西安高新區已佈局2個大科學裝置,共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1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7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14家。今年以來,新增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雙創載體8家,新增市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6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508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62家,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彰顯。

    科創「利器」的聚集有力激發了科創活力,催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2023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上,西安高新區發佈了領航者深海光學智能導引系統、微電無人系統領域核心晶片技術、阿秒光脈衝測量技術、銫/銣原子鐘以及「啟明930」晶片等30項「硬科技重大突破」,展示了強大的創新策源力和引領力。

    在「雙中心」核心區建設引領下,西安高新區科創氛圍空前濃厚。據統計,2023年西安高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8%,龍頭骨幹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到24.28%,明顯高於全國及省市平均水平。

    「軟環境」一流 未來理想城聯動兩翼托舉「雙中心」

    據介紹,在政策支持方面,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在既有「1+5+N」政策體系的基礎上持續做「加法」,精準做「乘法」,全力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企業成長的政策環境,賦能「雙中心」核心區建設。一年來,西安高新區通過「五培工程」,累計為1845家企業兌現政策資金1.85億元,力促企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由強變優;通過硬科技創新政策,累計為1950家企業兌付資金1.98億元,有力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通過「上市十條」,累計為394家企業兌付相關政策資金共計1.47億元,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通過人才創新創業扶持、鼓勵突出貢獻、住房安居保障等10條政策,匯聚起產業領軍、企業經營、高端金融等五支硬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為「雙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图片4.jpg

絲路科學城是西安「雙中心」核心承載區(西安高新區供圖)

    在物理空間建設方面,作為西安「雙中心」核心承載區的絲路科學城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日新月異。今年以來,絲路科學城區域「六橫六縱」路網體系日趨完善,立體交通體系日趨完善;未來創元中心等11個總部項目加速建設,經濟形態更加綠色高端;西安大劇院科技中心、新羅酒店主體封頂,絲路創智谷竣工,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區主體完工,華潤萬象生活、中國供銷集團、蘭桂坊等項目簽約入駐,城市品質能級不斷提升;大仁遺址公園、聽風公園、流光公園等一批綜合性公園和口袋公園對外開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格局初現。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深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絲路科學城已肩扛「雙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的重要使命步入全新發展階段。未來,絲路科學城將緊密攜手中國西部創新港、長安大學城「兩翼」片區,共同托舉西安「雙中心」的美好明天。(記者 王寶雲)

頂圖:新聞發佈會現場(西安高新區供圖)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