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客戶端
新界專刊
遊南生圍遇大潮 水淹回頭路
2023-06-02
分享
高流灣安龍清醮保村護民
2023-06-02
分享
【鄉俗紀聞】馬鞍崗胡氏 疫後回鄉大春祭
2023-05-24
分享
80歲老村長 親撰400年村志
2023-05-24
分享
屯門獅炮齊現
2023-05-18
分享
崇正新村三喜堂 冧莊丁財炮
2023-05-18
分享
屏山鄉天后誕復辦金龍「噴火」
2023-05-18
分享
【情尋非遺】由零開始的和記雙蒸酒
2023-05-14
分享
元朗舊墟之寶華記白米 門庭冷落每周仍開足7日
2023-05-14
分享
90載何氏老宅 保藏客家情懷
2023-05-04
分享
【警界回眸】1900年落成凹頭警署 為戰略要地 —— 見證元朗東部警政變遷(二之一)
2023-04-29
分享
體能之巔 挑戰舞貔貅
2023-04-29
分享
【風物雜談】野生馬屎莧嫩滑味鮮甜
2023-04-21
分享
百年離合 谷埔何去何從
2023-04-21
分享
村公所終落成 崇正新村居民圓夢
2023-04-16
分享
聯興圍金龍開光迎福
2023-04-16
分享
鄉俗紀聞 | 《白沙村志》記載元朗南軼聞
2023-04-07
分享
記者隨筆 | 傳統習俗扒天機 後輩樂傳承
2023-04-07
分享
警界回眸|舊沙田警署歷史變遷(二):第三代遠眺瀝源 現為私人屋苑
2023-03-30
分享
橫洲楊屋村牌樓成新地標
2023-03-30
分享
三代「醬」領
2023-03-24
分享
70載古洞觀音寶誕 冀能撥地保存
2023-03-24
分享
長洲半隱世書畫家 楊長明
2023-03-15
分享
滘西洪聖誕復常 花炮列陣齊慶賀
2023-03-15
分享
疫後市面淡靜 打小人求順境
2023-03-11
分享
荔枝窩破屋化身休憩花園
2023-03-11
分享
鄧伯裘與禮耕堂
2023-03-05
分享
民間信仰面臨發展危機
2023-03-05
分享
橫台山梁屋村復辦春節盆菜宴
2023-02-22
分享
榕樹凹麒麟闊別半世紀回歸
2023-02-22
分享
1
2
3
4
5
下一頁
遊南生圍遇大潮 水淹回頭路
2023-06-02
分享
高流灣安龍清醮保村護民
2023-06-02
分享
【鄉俗紀聞】馬鞍崗胡氏 疫後回鄉大春祭
2023-05-24
分享
80歲老村長 親撰400年村志
《白沙村志》最近出版,有人問編寫者易漢猷(前村長)為何「志」字沒有了「言」字邊?
2023-05-24
分享
屯門獅炮齊現
2023-05-18
分享
崇正新村三喜堂 冧莊丁財炮
按慣例,花炮會會在天后誕正日前一晚,分批來到元朗大樹下天后古廟還炮、拜神,翌日正日亦會在巡遊(攜同花炮巡遊)後還炮,跟住下午抽花炮。由於今年巡遊繼續停辦,還炮及抽炮恢復,大部分花炮會都選擇在5月11日晚(農曆三月廿二日)到天后廟還炮,大約有二十多個。
2023-05-18
分享
屏山鄉天后誕復辦金龍「噴火」
今年疫情後首個復常天后誕,多處地方都有慶祝活動,包括搭建戲棚上演神功戲、舞龍獅麒麟、還花炮及抽炮等,人心大大得到安慰。
2023-05-18
分享
【情尋非遺】由零開始的和記雙蒸酒
曹操《短歌行》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是誰?據《說文解字·巾部》說,他就是《史記·夏本紀》的夏帝少康,也是「秫酒」的發明者。「秫」,即是「黏高粱」,所以杜康就是我國穀物釀酒的始祖。由於有發明之功,於是後世也愛用「杜康」借代「美酒」,故此曹操指的「解憂」之物,其實就是美酒。
2023-05-14
分享
元朗舊墟之寶華記白米 門庭冷落每周仍開足7日
位於元朗舊墟南門口的華記白米,「八十後」老闆鍾俊華(鍾伯)每天都坐鎮店前,看着稀稀疏疏的路人經過,但數十年前,這裏人聲鼎沸,踩單車人數之多如隊伍。自西鐵通車後,店前道路失去通衢要道的作用,華記亦不賣米十年八載,現在每天的雜貨生意額可低至數十元。然而鍾伯仍堅守老店,為的是一份香港家鄉情,這情感體現在路過居民的問候,還有新年時客戶後人送禮時的貼心話:「華叔,我食你賣啲米大㗎!」
2023-05-14
分享
90載何氏老宅 保藏客家情懷
在谷埔平坦的土地上,何氏大宅屹立90年,經歷風吹雨打、人去樓空,它仍沒有裂痕、滲漏,所有物品保存完好,因為家族人員仍回來悉心打理,尤其是何瑞庭,八年前常回祖家整理大屋,大約兩年前還修葺大宅旁小屋,將父親和家中留下的舊農具及生活起居用品陳列展示,讓家人及村民懷念昔日既苦亦甜的農耕生活,他更期望這些珍貴物品,能在村中有地方作永久展示,讓人了解客家文化。
2023-05-04
分享
【警界回眸】1900年落成凹頭警署 為戰略要地 —— 見證元朗東部警政變遷(二之一)
新界的新規劃發展將會令新界北部有嶄新的景象,如「北部都會區」及配合交通發展的港鐵「北環線」項目,將會令現時的城鄉格局改變為繁盛的新都市。未來的港鐵「北環線」,將會貫通新發展區的古洞,沿途經過將來的新田站、牛潭尾站和凹頭站,接通到現時的錦上路站。
2023-04-29
分享
體能之巔 挑戰舞貔貅
醒獅靈動的雙眼,麒麟立體的輪廓,在誕會及表演場合中,總吸引人們的目光,但當貔貅出動,市民會問這是什麼來的。一副鍋仔面的貔貅披掛長長黑毛髮,不斷走動,還有多種腿法,舞者看來要花很大氣力。歐紹永門派在香港舞貔貅已一甲子,歐紹永弟子陳漢傑說,舞貔貅體能要求高,也要一定武術根底,因此很少人學習。為推動這項傳統文化表演,明年初將舉辦大型展覽,讓更多市民認識。
2023-04-29
分享
【風物雜談】野生馬屎莧嫩滑味鮮甜
市民若到新界郊遊,稍加留意不難發現野生馬屎莧的蹤跡。在二次大戰期間及戰後香港還是很貧窮的時候,這野菜是充飢的食物,不少人還會到山野間尋找,到經濟環境有所改善,亦有農民採集野生馬屎莧加水芋葉及其他東西煮成豬糧來餵飼豬隻。現在仍有不少本地菜農種馬屎莧供應香港市場,因此大部分的香港人不知道或忘記了香港還有野生的馬屎莧。目前大部分的莧菜由內地供應香港,但馬屎莧除外,因為馬屎莧濕了水在不通氣的環境下封存,到了一定時間後,菜身會自然發熱可高至約30度,由內地運輸到港時菜變瘀黑而無人問詢。
2023-04-21
分享
百年離合 谷埔何去何從
位於沙頭角海東岸的客家村莊谷埔村,百年來經歷幾波移民及回流潮後,現在常住民只有四人。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移民潮對谷埔村不盡是壞事,因為移居海外者,常感懷家鄉,會捐錢回來興建村內唯一學校啟才學校,也將彼邦文化如足球帶回村落,而回流或留低者面對破舊村落也不是無所作為,如爭取興建沿海公路。研究人員將收集資料辦成「去留散聚——谷埔人百年流徙與重聚的故事」展覽,並邀請參觀市民就多項發展提案投票,冀集思廣益下,讓谷埔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2023-04-21
分享
村公所終落成 崇正新村居民圓夢
2023-04-16
分享
聯興圍金龍開光迎福
三年疫情,舞龍慶賀活動匿迹,幸眾人疫後熱情不冷。元朗聯興圍花炮會早前在魚塘邊平地為金龍進行開光儀式,這條相信是元朗區首條、亦是新界區第二條金龍(3月份古洞觀音誕的金龍應是第一條)開光後,隨即到友好村落新圍村祝賀村代表就職,其間經過攸壆路、錦壆路、青山公路,沿途多名警務人員指揮交通開路,舞龍人員加上圍觀者,氣氛熱烈,貼近疫情前盛況。
2023-04-16
分享
鄉俗紀聞 | 《白沙村志》記載元朗南軼聞
發掘漸遭遺忘的新界歷史掌故,不出二途,一是臨場,跑村做訪問;其次是翻看地方文獻,如族譜、縣志、私人抄本等等,而記一村之事的村志更是上佳之選,只是新界的七百多條鄉村,志書寥寥,其數目遠遠不及一些醮誕及鄉委會就職典禮的特刊,近日十八鄉白沙村編印了一部四萬多字的《白沙村志》,也許能為這個悶局開了一扇天窗,筆者有幸先睹為快,果然就找到了不少失落的地方軼聞。
2023-04-07
分享
記者隨筆 | 傳統習俗扒天機 後輩樂傳承
「今世有幸試過」,元朗廈村鄉田心村村民盧景禧在完成「扒天機」儀式後說出這句心底話。筆者聽後十分感動,因為扒天機這新界傳統習俗已邁向沒落階段,像景禧這樣不足40歲參與的年輕村民更不多,他的拍檔盧士廉同樣未到不惑之年,兩人誠摯齊心進行儀式,讓人感到那些古老遙遠的習俗仍有保留下去的希望。
2023-04-07
分享
警界回眸|舊沙田警署歷史變遷(二):第三代遠眺瀝源 現為私人屋苑
2023-03-30
分享
橫洲楊屋村牌樓成新地標
2023-03-30
分享
三代「醬」領
2023-03-24
分享
70載古洞觀音寶誕 冀能撥地保存
2023-03-24
分享
長洲半隱世書畫家 楊長明
從古到今,長洲都是香港最繁盛的市集之一,不但人口最多,風景亦是最為秀麗,因此吸引不少遊人學者詩人墨客到長洲遊山玩水,甚至居住。長洲島上有一位六七十歲,半隱世極低調的中國工筆書畫家,他的名字叫楊長明,現在他正經營自己的雜貨舖,除繪畫外,每年的長洲太平清醮他也會製作飄色。他常說:「我很普通,沒有什麼了不起,只因我是個會繪畫的雜貨店主,人們感覺到有點驚訝而已。」他的爸爸來自潮州,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筲箕灣從事陶瓷繪畫工作,楊長明三歲時舉家遷至長洲居住至今,因為當年長洲有足夠地方,除繪畫陶瓷外還可以燒焗陶瓷。
2023-03-15
分享
滘西洪聖誕復常 花炮列陣齊慶賀
滘西洲洪聖古廟年度洪聖爺誕今年終可復常,善信名正言順參神及看神功戲,花炮會可還炮及參與抽花炮,為寶誕增添熱鬧歡樂氣氛。在正誕日,人流更比疫情前舉行的誕會稍多,惟物價飆升下,支出大幅增加近三成。另外主辦單位正研究以花炮會做賀誕的方式應否繼續維持,因為以花炮賀誕的支出同樣愈來愈大,熱鬧的背後,需要「大傷荷包」!
2023-03-15
分享
疫後市面淡靜 打小人求順境
2023-03-11
分享
荔枝窩破屋化身休憩花園
2023-03-11
分享
鄧伯裘與禮耕堂
2023-03-05
分享
民間信仰面臨發展危機
2023-03-05
分享
橫台山梁屋村復辦春節盆菜宴
2023-02-22
分享
榕樹凹麒麟闊別半世紀回歸
位處沙頭角海邊的榕樹凹村已荒廢多年,村民近年希望復興村落。惟由於交通不便,復興之路舉步維艱。為令更多人認識村落及凝聚村民,該村於癸卯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麒麟拜伯公及新春聚餐,有近百名村民參加,是該村荒廢幾十年來最多村民出席。麒麟隊亦是停辦半世紀以來首度復出,麒麟為仁獸,客家人過年過節都愛舞動,期望能為他們帶來福氣。
2023-02-22
分享
點擊加載更多新聞>>
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