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讲好故事重在找回民间性

2014-04-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怡梦

  电影中频现过家家式青春记忆,电视剧注水、婆妈、出离常识,网络文学“穿越”、“宫斗”成风,网络游戏宣扬色情、血腥、暴力,流行音乐堆砌辞藻或口水化,相声小品抄袭网络段子……近几年来,种种艺术创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某种意义上都和“没有故事”有关。到底什么是好故事,怎么讲好故事,前不久,在首届中国好故事(走马)邀请赛上,评委之一、《民间文学》副主编范大宇,谈了他的看法。

  “张艺谋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不好看,因为他注重色彩,不讲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情节,好莱坞编剧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中国电影不讲故事是走不出去的。”范大宇把故事比作“一切艺术创作之母”:史诗始于讲故事;小说虽有修辞,其核心要素是故事;相声、鼓词、评书、快板书虽有技巧,没有故事不能吸引观众。

  故事来自于民间,其本质是一种通俗文本,它的存在,离不开广大老百姓的口耳相传。村头、茶舍、大杂院里,老人小孩都可以是故事传播者,“在江南,在东北,老百姓口头传播故事的习俗已延续了数百年”,这些故事说古道今,毕呈人间百态,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是各类文艺创作的极好素材。范大宇认为,正因故事有这样接地气的传统,近年来,宣传部门、电视、电台等逐渐向故事投以青睐,如2011年开始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故事形式拉近道德宣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又如《法律讲堂》等电视栏目,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嵌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传播力度大、范围广。

  文艺作品怎样讲好故事,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范大宇认为,首先应该分清的是,故事和小说不同,“小说让人记住人物,故事让人记住情节”,“与诉诸视觉的小说相比,故事更倾向于诉诸听觉,能讲出来的才是好故事”。如果看完一部电影,观众只记得眼花缭乱的蒙太奇,华丽的画面色彩、特效,却无法把它讲述给朋友听,说明这部电影没有讲好故事。像重庆走马、江南一带各地举办的故事大赛,是以曲艺的贯口、倒口、说唱等技巧作为故事的呈现形式,各门类艺术也可以用自身独具的特长,讲好故事。

  范大宇表示,目前的问题在于,由于具有创作素材的特性,故事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一个好故事,任何艺术门类的创作中都可以使用,故事本身反而不受重视。特别是遇上影视这种拥有强势传播渠道的艺术形式,故事作品常常“为人作嫁”,体现在一些电视剧编剧在剧本中抄袭了故事作者的作品、创意,电视剧受到热捧,真正付出辛劳的故事作者却不为人知,更不用说获得应有的报酬,创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故事创演者的地位低下。“一流的纯文学作家,不一定能写出好故事来,但故事作者因为来自民间,没有受过文学教育,文学素养往往不高,普遍被看不起”。范大宇介绍,故事在“留扣(设置悬念)”和把握叙述节奏上,具有纯文学不可比拟的长处,它并不追求复杂的心理描写、先锋的形式,一切讲述技巧都用于让观众喜闻乐见。“故事大王”在各地影响很大,他们不是作家,也非演员,但多为自创自演,其工作就是讲故事、琢磨故事,在表演过程中听取观众意见,一个故事讲几百场,经过无数次打磨,才能找到最吸引观众的形式。范大宇认为,这群人的工作应该受到重视,他们也有可能为其他艺术门类中故事的讲述分享经验、贡献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文学中,也有一大批擅长“留扣”的写手,他们在每章末尾留下的悬念,吸引千万网友不断点击,其语言浅白平易近乎口头表达,读者的互动也对作品的最终形成具有巨大影响,这种创作形式与故事的创作和讲述相似,而且,据范大宇了解,有一部分网络文学写手,其自身就是故事创作者。网络文学目前已大规模与影视对接,有偿为影视剧创作提供脚本和素材,线上发展,有没有可能成为故事未来的传播模式?范大宇认为,现在看来,还难以实现,因为“网络创作现在很浮躁,求追文字量、点击率,网络写手一天要写那么多字,穷尽自身有限的积累,又没有时间‘充电’,这种环境下,不可能出现特别好的作品”。

  由此可见,对于各类艺术创作来说,想讲好故事,比起技巧上的游刃有余,找回民间性可能更重要。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