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總是拖後腿 香港好意思嗎?

2014-04-21
来源:香港商报 西蒙周

  ——西蒙周

  香港這座城市似乎總是與匪夷所思的各種神奇聯繫在一起。

  港珠澳大橋原計劃在2010年底動工。但其時,即將施工的海面土木未興,風平浪靜。一個名叫朱綺華的66歲東涌老太太,針對大橋的兩份環評報告提起司法覆核,迫使大橋動工推遲將近一年,造價也被迫抬高65億港元。

  上周,港鐵宣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將延期9個月,至2016年完成,2017年才可以通車。港鐵致歉的同時,給出延期的一個主要解釋是,前段的一場黑雨令鑽挖機浸壞。港府曾經預計,這條高鐵的工期每延誤一天,至少會損失500萬港元因節省交通時間帶來的經濟效益。工期延長9個月將損失675億港元,這超出了這條高鐵669億元的總投資,等同香港要用雙倍投資建造這段僅26公里長的高鐵。

  最終埋單的是港人

  這條高鐵在動議之初,港府估價僅為170億元;到了2007年上升為395億元;2009年,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通過該項目時,工程費升到537億元;2010年1月16日,立法會經三次冗長的審議,最終通過的撥款申請再度激增,達到了669億元。

  如果再考慮通脹等因素,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的總預算將隨時突破千億大關。算一下,這條高鐵每公里就要投資38億元,每米380萬元,每厘米3.8萬元,每毫米3800元,真是貨真價實的黃金鐵路。

  為這些無底洞式投資最終埋單的不是別人,正是香港納稅人。香港700萬人口,每個人平均要為延誤的港珠澳大橋額外承擔929元;要為延誤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額外承擔4429元。港珠澳大橋擾攘經年,最終立法會通過的撥款為485億,加上延誤抬高造價因素,香港人均承擔建橋成本為7857元;造價更為高昂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如果以最終可能的千億投資計算,香港人均預計將承擔建路成本14286元。

  香港一再錯失機會

  所以不厭其煩地計算和羅列這些數據,是想說明白一個事實,面對內地建設突飛猛進,香港一再錯失擁抱內地、接軌內地的機會,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終歸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而作為納稅人,最終只能用自己的雙肩扛起這份不斷加重的負擔。至於這其中的是非曲直,每一個香港人捫心自問,相信都會有自己的清晰答案。

  港珠澳大橋從一開始動議,就陷入無休無止的爭論。中央政府拍板同意興建後,香港又屢次拒絕雙Y方案,最終為保全香港,深圳無奈做出了犧牲。一座單Y橋,連接起香港、澳門和珠海,卻將深圳涼在一旁,珠三角東西兩邊只能繼續橫亘着珠江口,要到達彼岸,則必須繞行一大圈。為了保證這座大橋的收益,廣東省、深圳和中山還一次又一次地推遲興建深中大橋的時間。去年11月28日深圳機場新航站樓啟用,剛通車不久的廣深沿江高速卻沒有連通新航站樓的出口,據說其中的原因是,這一互通立交是深中通道海上工程方案的一部分,而深中通道的可行性報告還在等待國家相關部委的審批。

  至於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從起步之初已經落後內地建設整整5年時間。這條香港境內的首條高鐵對於香港的意義在於,它能連接內地16個大城市,內地13億人口中的11億可在一天內到達香港。這兩組數據充分說明,無論是旅遊業還是消費零售業,香港都將因這條高鐵而擁有更大更廣闊的市場。而今,這條高鐵推遲工期,內地的高鐵卻早已突破1萬公里,躍居世界之首,香港不能融入這樣的高鐵圈,等同將自己變成一座孤島,等同將自己主動邊緣化。

  內地一直委曲求全

  事實上,一部分港人在斤斤計較自己得與失、慨歎自己「被大橋」、「被高鐵」的同時,不但被政治派別利用,導致香港深陷政治口水,舉步維艱和裹步不前,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慢,還拖了內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後腿。港鐵興建高鐵不力,賴天下雨,賴地堅硬,賴人手緊張,唯獨不檢討自己居然就能讓黑雨浸壞賴以「吃飯」的工具鑽挖機。這其中顯見的是管理鬆弛,監察失效。對港鐵延誤工期,中山大學教授、資深港澳問題研究者鄭天祥評論說,這將會影響到珠三角一體化的進程,香港段的延遲將會影響鐵路整體的盈利能力。廣深之間的鐵路已開始運營,但客流量很低,因大多旅客的目的地是香港而非深圳。如今,項目又將再度延遲,香港會對廣深高鐵的低回報負責嗎?

  人言「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為香港,中央政府殫精竭慮,一方面不斷給香港送大禮,另方面不斷安撫內地各地要顧全大局。迪士尼,上海為香港讓路;港珠澳大橋,深圳為香港犧牲;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珠三角一直在等香港。為了香港,為了一國兩制,內地一直委曲求全。作為曾經領時代風氣之先的東方之珠,淪落成今日一直在拖後腿的角色,香港好意思嗎?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