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一國兩制」是中國人民共同事業

2014-06-26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6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在《明報》A36「觀點」版發表《〈環球時報〉與香港公共論述》(簡稱「陳文」),稱:「近一年來,無論從香港的文化認同問題,到反國教運動、佔領中環、大陸旅客便溺等政治社會問題,以至《明報》前總編輯被斬等議題,《環球時報》都有所評議。這跟回歸之初,中央為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而不容官員及傳媒對香港『說三道四』的情況,顯然已產生巨大的改變,《環時》似已成為北京介入香港公共論述的標兵。」

  內媒評港事不足為奇

  的確,近兩年來,內地具有一定官方色彩的媒體開始評論香港,這是「一國兩制」與時俱進應有之義。「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個5年是嚴格執行「井水不犯河水」,相應地,香港社會主流民意只講「兩制」忽視「一國」。特區第二個5年剛開始,香港「拒中抗共」勢力就以堅決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進而組織示威遊行高呼「還政於民」,從政治上率先「井水」犯「河水」。幾乎同時,香港嚴重經濟衰退和全球化深入大背景促使特區政府主動要求將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即使如此,內地遲至特區第三個5年與第四個5年之交,才因應兩地全方位交往愈益深入、相互矛盾開始激化而開始對香港事務有所評論。

  多少年來,在香港,媒體無時無刻不對內地發表評論,這被視為言論和新聞自由應有之義。而今,有些人卻對內地媒體開始評論香港感覺不習慣甚至持異議。陳文說,那是因為「中共壟斷了中國大陸正規的輿論空間,嚴密控制有關香港消息的來源之餘,還壓制民間的異聲反調,」所以,「正規傳媒對香港議題默不作聲而《環時》卻可頻密出擊,……成全了它在香港公共論述中扮演『介入者』或『干預者』的角色。」「從公共論述角度說,很多有力的香港觀點在內部公共論述中既已互相抵銷,再任由一音獨大的中央有選擇性的挪用和抨擊,遂構成輿論結構上的弱勢,形成中港交流的不對等關係,這對於依靠輿論向中央爭取權益的香港甚為不利。」該文要求:「如果《環時》反映的都是中央的意見,那把它正名為官方喉舌也無妨,因為那是透明的做法。否則,模糊曖昧的狀態容易引起港人對中央的誤會,無利於中港關係健康的發展。」

  兩地互評須實事求是

  然而,當中央以白皮書《「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全面、準確地闡述關於「一國兩制」的原則和實踐時,香港所謂「主流媒體」包括在這些媒體發表的人士,卻又對白皮書橫加指責,說是港人對中央精神有誤會不利於兩地關係健康發展,而今,中央精神在白皮書中都講清楚了,怎麼又對兩地關係不利?

  問題的癥結在於:香港不少人一直誤以為「一國兩制」僅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和香港居民的事情。

  事實是,「一國兩制」是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國家主體的制度安排,不僅是香港居民也是內地居民亦即全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

  正如白皮書所闡明:「『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兩制』是指在『一國』之內,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等某些區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一國』之內的『兩制』並非等量齊觀,國家的主體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會改變的。在這個前提下,從實際出發,充分照顧到香港等某些區域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允許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明乎此,就不會對內地媒體和居民開始評論香港感覺詫異或不滿。

  誠然,內地媒體和居民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評論香港,同樣,香港媒體和居民信奉言論和新聞自由也應當實事求是。由於兩地社會制度和文化差異,相互評論不可避免產生分歧,更需要實事求是。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