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7月數據抑揚各半 外貿仍倚歐美

2014-08-09
来源:香港商报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4.1%,進口則意外出現下滑,外貿數據總體復蘇。專家認為,中國出口增速較快,主要是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回暖所致,而中西部出口增速高於沿海省份,則是產業轉移的結果。目前,中國的出口仍主要依賴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變數較多,存在風險。另外,7月份進口下滑則是由於內需不足和進口商品降價等因素。未來中國的外貿情况仍然取決於外部環境,目前歐美等國經濟穩定,中國外貿趨勢仍然比較樂觀。

 
  內外因素提振出口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4.7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0.2%,出口7.82萬億元,增長1.1%;進口6.9萬億元,下降0.8%;貿易順差9249億元,擴大18%。其中,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3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6.4%,出口1.31萬億元,增長14.1%;進口1.02萬億元,下降2.1%;貿易順差2919億元,擴大1.7倍。
 
  資深財經評論人余豐慧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7月份外貿復蘇,主要得益於美國、日本及歐洲的經濟復蘇,再加上人民幣匯率趨穩,美元指數上漲,使中國外圍經濟環境趨於良好。另外,中國實施的一些政策,使得外貿出口的企業獲益,這也是7月外貿復蘇的因素之一。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也認為,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已經比較穩固,是中國外貿復蘇的原因之一。他還認為,中國出口企業轉型升級取得了較大成績,使得一般貿易出口占比上升,出口單價上漲,議價能力有所增強。這樣,即使出口數量增長沒這麼多,出口額增幅卻增大了。另外,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成本上升壓力下的應變能力也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期。
 
  進出口失衡引起關注
 
  本次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上升幅度較大,而進口卻出現了回落。余豐慧認為,這是內需不足的表現,中國政府在擴大內需方面仍應加力。進出口如果失衡的話,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從國內看,當出口上升,進口增速過於緩慢的話,貿易順差過大,會造成外匯儲備的增加,此時政府會被動發行貨幣,造成通貨膨脹抬頭。而從國際看,中國出口多而進口少,加劇了貿易不平衡狀態,國際社會將會對中國提出要求,在匯率或其他方面對中國設定障礙。
 
  而梅新育則表示,進口數據下滑主要是由於進口商品降價引起。這一點在資源產品上特別突出,可能還有汽車。此外,由於中國經濟減速,也抑制了進口增長,特別是機電產品進口增長。中國內部產業升級、進口替代取得長足發展,進一步增強了這一趨勢。
 
  產業轉移移至中西部
 
  本次公布的外貿數據中,中西部地區的出口活躍引人關注。余豐慧認為,這說明,在中國的政策導向下產業轉移已經開始。目前,中西部的交通已十分便利,特別是部分大城市的航空港已與沿海省份相差無幾。在人力成本較沿海省份低廉的優勢下,許多出口企業已轉移至中西部地區。
 
  他還說,近年來,沿海地區的GDP增速也在下降,這就是產業轉移的結果。實際上,這也引出一個問題。目前,東南沿海的低端制造業已有相當一部分轉移到中國內地,按照產業轉移的規律,當低端行業轉移走之后,這些發達地區應該注重發展高端服務業和打造行業品牌。但是,目前來看這些地區打造品牌的意識還有所欠缺,口號已經喊出,可是行動有限。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思維還停留在以貨幣大投放來推高GDP上,缺乏長遠目光。
 
  梅新育也認為,這是中國跨區域產業轉移的結果。不過他表示,廣東數字下降,主要是因為去年對香港虛假貿易推高了基數所致,實際出口應該仍是增長的。
 
  新興市場仍不穩定
 
  梅新育表示,目前外需是發達國家市場回暖,新興市場經濟體變數大。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東盟相對較好,其它的較差。此外,前7個月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86萬億元,下降6.1%,這需要關注。
 
  余豐慧也認為,中國的出口,主要還是依賴於美國、日本和歐洲這些發達地區。因為發達國家大都擺脫了低端制造業,他們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很大。新興經濟體的國家生產的產品與中國類似,都是中低端的制造業,他們還指望出口賺錢,何必向中國進口?所以,未來中國的外貿,還要看歐美日的經濟環境。目前來看這些經濟體的情况比較穩定,所以中國外貿未來也將維持較好的狀態。如果要讓進口數據也跟上來,中國還需要加力擴大內需。
 
  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责任编辑:劉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