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中秋论月——嫦娥与月神、太阴星君是同一人吗?

2014-09-05
来源:香港商报综合
 
        “古人称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道教称月神为太阴娘娘,在封神演义一书中,姜子牙封纣王之后姜氏为太阴星,以其贞静贤淑,而封为太阴神位。在道教中,嫦娥作为月神是道教神灵之一,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与“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神话并列为中国四大神话的“嫦娥奔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其自产生初始,就与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伴随“嫦娥奔月”神话结构模式的变化和神话精神的消解,嫦娥这一形象最终被重塑为道教的太阴月仙,成为道教仙谱中地位显赫、权职重大的月宫女主。
 
        后汉张衡《灵宪》记载更为详细:“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嫦娥奔月”神话的最初面貌,现在已无法确切了解,但通过对不同典籍所载“嫦娥奔月”事的相互参校,可知“枚占于有黄”与“奔月”是共有的基本情节。正是这两点内容符合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需求。
 
 
        嫦娥进入道教仙谱,首先获得了与其尊贵身份相应的新称号“太阴元君”,或称“太阴皇君”,另外还有“太阴雷君”之称。《混沌玄书大法》中将其与太阳雷君、月孛雷君等并举,共列于帝师、君师、系师、祖师和宗师之后,封为“班将”,足见其在神霄派道法中的不俗地位。又有“雷霆赖以神”之称,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所载,其势力所辖在雷霆玄省。道教经典赋予嫦娥的尊号显示出嫦娥作为道教月仙的至上地位。
 
        嫦娥的具体形象对于诚心正意的供奉人来说,是更为直观、更能令人信服的。《太上洞真五星秘受经》中对嫦娥的形貌、冠服甚至佩饰作了详细的描绘:“其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素纱之衣,手执玉简,悬七星金剑,垂白玉环佩。”嫦娥以太阴真君之身“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所以用素纱罩体,正显出萧肃、沉静的阴性品质,而以朱履裹足,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使嫦娥形象骤然生动、鲜活起来,可谓点睛一笔,同时也隐隐展现了月神的阴柔之美。而戴星冠、执玉简、悬金剑、垂环佩的装束与动作,又是典型的道徒打扮,只是从“金”、“玉”中透露出非同凡俗的气息。
 
 
        道教中“月”是太阴之精,主皇后大臣之象。作为广寒洞阴之宫的女主,嫦娥不仅要教授月宫中的仙官神吏为仙之法,而且对于月宫中自然化生的青华紫桂之林,要与众神仙采摘华食共同享用,以期能够寿同日月,升入玉清。同时,嫦娥的仙力也广泛涉及人间,成为山岳湖海的实际控制者和管理者。古人早有“水气之精者为月”、“月之精生水”的观念,月主嫦娥负责掌管人间的溪海江湖,正是其权职所在。更重要的是身为至阴的月仙,嫦娥还特别拥有对凡人生杀予夺的权力,紧紧操控着他们的祸福命运,在每年的“三元”祭日中都会亲自评判世人的功过,以呈报上帝审定其福罪。这就使嫦娥与俗世发生了直接的 联系,恭敬地瞻拜她并虔诚地信仰她就成为人们的精神支点和生活必需,嫦娥也就在民众中确立了极高的威望。
 
        道教的仙传历来有为女仙立传的传统。然而,在《列仙传》和《神仙传》两部著作中,描述了12位女仙,并无嫦娥。在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传记《墉城集仙录》中,以西王母居于金墉之城并统领天下女仙而得名,现存《道藏》本为6卷,以圣母元君为首,共载录女仙37位。其中仍未见有嫦娥。
 
        在《洛川宓妃》一篇里记有如下一段文字,或许正可解开问题的症结:“吴姮娥获琼药登于月宫,此非独水为太阴之府,而女仙主之,盖其职秩所遇也……吴姮娥,羿妻也,羿司射卫黄帝之宫,入宫得琼药之丹以与姮娥,服,飞入月宫,为月中之官。”
 
        这里不仅发挥性地对嫦娥奔月之举作了生动描绘,将嫦娥窃羿之药改述为羿主动赠药,关键在于明确了嫦娥的女仙身份,是掌管月宫的主官。这说明至少在唐末五代时期,嫦娥在道教中身为太阴元君的上仙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并成为较为平常的认知,甚至可以作为例证出现在行文中以辅助观点的阐发。
 
        《墉城集仙录》之后,宋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撰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共列神仙、道士899人的传记,是现存仙传中收罗最为宏富而记述较为平实的一部。其《后集》6卷,专收历代女仙、女冠共120人,嫦娥在此已经以女仙身份赫然位列其中,以《姮娥》名之的传记载录于卷二,而此卷中和嫦娥并列的其他女仙,皆与之同为由神而仙的神仙。
 
        这篇传记一方面以道教神仙传记的形式,再次确认了嫦娥作为真正的道教月仙的地位和领管太阴月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则为通过道教仙传这一线索来梳理、考察嫦娥成为道教女仙后,其仙话品性的快速加深、加强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承转作用,此后的明清仙传,嫦娥就自然而然地跻身其中且居于高位了。
 
 
        关于太阴星君的真实身份,民间也更多认同其为嫦娥的说法。认为太阴星君是一位绝色美人,所以人人都欣赏她,也因为这个缘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阴星君诞辰祭,都在入夜以后,面对当空的皓月家家户外围院,排设香案点上一对红烛,供上四色鲜果,焚香膜拜,气氛十分虔诚,而又带有几分闲情逸致之感。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太阴星君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
 
        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包括奏表祭拜,念经祝寿。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时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汪罗曼/整理)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