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反馬不止 貨貿堪憂

2014-09-11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鍾智維

   自馬英九上台以來,兩岸經貿一直被視為助力經濟的最好良方,從ECFA、陸資開入島、陸客觀光到貨幣清算,無不發揮著巨大的效應,給台灣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不過,自從反服貿太陽花學運后,類似順暢的協商赫然而止,加之張顯耀事件,外界對兩岸經貿協商心存擔憂。可喜的是,經過兩岸的共同努力,時隔11個月,備受外界關注的貨貿協商昨日恢復。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談判、協商是相互博弈的過程,而結果則是相互妥協、讓步的共識。但談判不等於簽署協議,即便簽署協議也不代表就能馬上執行,服貿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事實上,從2008年以來,兩岸簽署的21個協議或共識,大多都是大陸讓利,在很多方面甚至給予超WTO的待遇,服貿協議也是如此,市場開放、優惠措施一樣不少,令其他國家稱羨不已。即便如此,這樣的協議同樣成為在野黨杯葛的對象,ECFA被視為木馬屠城,服貿被形容為洪水猛獸。原因無他,這些協議會給馬政府帶來政績、帶來選票,不分是非黑白、不顧「國利民益」的在野黨為了反對而反對,凡事以卡住藍營施政為最高行動準則,兩岸經合自然成為朝野斗爭的犧牲品。

  此次貨貿復談,島內工商界興奮不已。尤其是在島內對外整合不利,而中韓FTA來勢洶洶的情况下,台企都希望尽早通過貨貿協議來對冲中韓FTA的競爭,避免喪失分食大陸市場的先機。不過,就像上面說的那樣,貨貿談判是一方面,簽署協議是另外一方面,協議實施又是另一方面。如同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所言,貨貿談判「球在台方」。

  貨貿恐如服貿般被黑

  自從太陽花逼迫馬政府讓步,先訂立兩岸監督條例,再審服貿,台灣原本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先天優勢不得不拱手讓人。如今,中韓FTA商談完成九成以上,兩岸貨貿則還有大部分沒有達成共識,貨貿簽署要早於中韓FTA本身就應快馬加鞭。

  只是現實是殘酷的,當下的島內政治環境對當局非常不利,在野黨杯葛成癮,而國民黨卻毫無應對之策,導致立院一再空轉,兩岸監督條例和服貿審查一再延宕。如此境况,就算貨貿談判能夠順利完成甚至簽署,在這樣的政治氛圍制約下,貨貿通過立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且,島內已進入年底的選舉季,藍綠諸侯都在全力開疆拓土。為了爭取選票,除了端出「牛肉」就是抹黑、打壓對手,這是島內政治的現實。在這種情况下,貨貿談判必將被「台獨」分子大做文章,給馬政府扣上「賣台」、「抹紅」的帽子。而貨貿一旦遭到在野黨的扭曲和抨擊,原本對等互惠的協議就會被描繪成大陸攻城略地的手段,加之牽涉許多弱勢產業,恐怕會引起像太陽花學運一樣的民粹運動。至於貨貿闖關就更加困難,如今的服貿停擺一年,何時通過不得而知,在野黨又何嚐會這麼容易放過貨貿。

  因此,即便大陸遵循「先經后政」原則,但馬政府因擔心引起在野黨反撲向來「只經不政」,大陸讓利、惠台的政策也被扭曲為另有企圖,導致「恐中」情緒蔓延。這一切都必須歸咎於島內的政黨斗爭,只要藍綠惡斗不停止,「反馬、反中」亦不會停止,兩岸未來的所有協議都將不會順利推行。

  鍾智維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