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農業成為創業新藍海 浙江10萬青年奔“農門”

2014-11-1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眼下,農業領域儼然成為了一片新藍海,不僅吸引許多功成名就的商業巨頭跨界而來,而且更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來創業。
 
  “農門”大有奔頭。在市場嗅覺向來敏銳的浙江,掀起了投身農業產業的創業大潮。據不完全統計,在浙江農村創業青年群體中,從事農業創業的已有近10萬人。而這10萬人中,整體平均年齡僅為35歲,其中30%以上為“80后”、“90后”創業者。
 
  研究生夫妻海島安家
 
  創業,是個充滿艱辛和汗水的過程,特別是在農業領域,這對“80后”的女孩子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一年四季都穿梭在田間辛勤勞作,日曬雨淋,長期與泥土為伴,并不是每個女孩子都能堅持的,但從2010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到現在,魏韓英從未放棄。
 
  “都說農業是朝陽產業,是朝陽產業就需要我們這樣的新鮮力量。” 2010年畢業,魏韓英憑借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對現代農業的濃厚興趣,跟同樣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丈夫一起到桃花島,當起了農民。
 
  初到桃花島,魏韓英和丈夫胡冬冬被聘任為桃花島興旺水果專業合作社的技術人員,提供果蔬種植技術方面的指導。為了提高合作社草莓品質,魏韓英把“當地人見也沒見過”的營養胚基質種植技術搬進了草莓大棚,嘗試起了無土立體式栽培。
 
  首次嘗試無土立體栽培草莓,魏韓英每天早早來到地里,悉心照料每一株瓜苗。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付出換來了豐碩的果實。懸空的架子上一顆顆色澤飽滿、果粒碩大的草莓,周邊合作社、農民紛紛邀請魏韓英前去指導。
 
  無土立體栽培草莓的成功,不僅起到示范作用,也讓桃花島老百姓看到了科技的力量。魏韓英又當起舟山市慈善總會在桃花島開展的慈善“造血型”扶貧項目的負責人,負責當地小白瓜等種植推廣,以及貧困種植戶的技術培訓、拓展產品銷售渠道等服務工作。
 
  “除了改進種植方式,我們在農業上施展手腳的空間很多,我們的農業也需要從種子、種養、加工等更多方面的改進。”魏韓英說,她接手的桃花小白瓜,品質不錯,但上市晚、抗病害弱,這些都是普通農民很難做到的。
 
  為了提升桃花小白瓜的品質,提高抗病力,魏韓英又研究起小白瓜的嫁接技術。去年,她在朱家尖曙光農場西山畈承包了20個大棚,進行小白瓜與甜瓜嫁接試驗。經過一年改進,今年桃花島的小白瓜提早一個半月上市,口感特別純,漸漸打開了當地及周邊市場。
 
  今年3月,魏韓英還將3000余株嫁接苗,運到桃花島的種植扶貧基地,贈送給10余戶困難戶。魏韓英說:“我很喜歡和農民打交道,能引導村民進行科學種殖,幫助村民克服農技困難,這也是我們價值的最好體現。”
 
  而據省農業廳統計,如今在我省從事農業創業的青年人中,有70%以上取得大專以上學歷,還有近百人擁有研究生學歷。這些大學畢業生在規模化種植、生態農業、新型農產品售賣等細分領域風生水起,也在改變著我省農業發展水平。
 
  80后創出品牌大米
 
  眼下,晚稻收割正忙。在金華市陳薇糧油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的加工烘干中心,提升機將一捆捆稻谷直接放入烘干機。
 
  “前些年還讓我種田,但現在我的任務就是賣米。”眼前的陳薇,落落大方。還記得兩年前的夏天,記者采訪這個1988年出生的小姑娘時,瘦小黝黑的陳薇在田里毫不起眼,跟如今判若兩人。
 
  種田對于出生農家的陳薇來說,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種田的,爸爸陳建新還是‘全國種糧標兵’,我自己從小就在田間地頭長大。”陳薇說,上大學的時候,每年暑假回家,她都會到田里幫爸媽干活。
 
  種田辛苦,誰都知道,但怎樣讓這份辛苦變得更有價值。還在上大學時候,陳薇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跟我爸說,我們不是自找苦吃,作為現代農民,不僅要會種糧,還要會賣糧,得依托市場,把家里的好糧賣出好價錢。”
 
  “現在市面上有好多品種和品牌的米,這個市場也比較混亂,很多好米銷售都給做壞了。”依然還保有著農民那份樸實的陳薇說,她想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吃到、能吃得起真正是農民種出來的好米。
 
  2013年,在陳薇的建議和操作下,總投資1000萬元烘干加工中心拔地而起。這個浙中最大的現代化糧食加工廠,占地20多畝。全部開工,每天可烘干稻谷90噸,加工大米20噸。“我們的‘薇農’大米,就從這里生產出來,銷往全省乃至全國各地。”
 
  “薇農”,與微信一樣,是善于溝通的。陳薇拿起地上已經包裝好的一袋大米介紹,他們的大米的可溯源機制也正在構建,從今年開始,每一袋米從下種到收割、碾成米,陳薇會給每袋米記“日記”,寫明時間、用藥、操作者等信息。
 
  種養殖戶大多是“泥腿子”出身,不善營銷,不會賣產品,但要在市場經濟中逐浪,必須學會吆喝。陳薇說:“正是因為這樣的現狀,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營銷人員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共同在希望的田野里創業。”
 
  嘗試“從基地到餐桌”
 
  “會種瓜、會賣米,靠的是技術,但農業領域,機會實在太多了。”杭州百鄉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峰峰,是個“85后”,但他已經有一個很大的夢想——阿里巴巴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賣難,我們要解決農產品的賣難!
 
  跟許多從事專業領域創業的大學生不同,畢業于解放軍炮兵學院的朱峰峰,學的是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與他現在從事的種菜、賣菜、送菜都沾不到邊。2009年畢業后,他卻放棄了進入國企工作的機會,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投身農業。
 
  在父親支持下,一方面他承包了蕭山寧圍東江圍墾區850多畝土地作為蔬菜基地;另一方面他創辦了杭州百鄉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網站和物流隊伍。
 
  正因為完全不同的專業背景和年齡層次,朱峰峰給傳統的蔬菜行業生產和經營方式都帶來許多不同。他的農業基地,全部是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連棟大棚、自動噴灌設備、溫控設施,通過“無公害基地”等認證,并且聘請農業專家,狠抓標準化生產。
 
  溫嶺的白菜曾經爛在地里、衢州的柑橘沒人愿意摘……從業這幾年,農產品“價賤傷農”的場景朱峰峰沒有少見。兩年前,朱峰峰開始打造“從基地到餐桌”的直供直銷模式,并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三綠菜籃子·網上商城”,變“農超對接”為“農社對接”、“農居對接”。
 
  截至目前,公司先后與杭州上品蔬菜專業合作社、慈溪市寶綠蔬菜專業合作社等30多個農產品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對接關系,幫助基地的農民、合作社穩定了市場。而據介紹,到年底,百鄉緣將與省內外100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對接。
 
  事業漸漸穩定,百鄉緣的農產品范圍不斷擴大。今年5月中旬,隨著浙江首家鮮禽市場在這里低調開張,朱峰峰也嗅到了商機。“我們有22輛冷藏車,車廂經過改裝,可以將溫度最低保持在零下15℃。”朱峰峰說,“我們還把冷藏車的監控系統全部安裝好,實現全程監控冷鮮禽運輸。”
 
  “冷鮮禽肯定是接下來禽類消費的主流。”朱峰峰介紹,前些月百鄉緣還為“新農都”其他15家冷鮮禽批發攤位提供服務,“雖然是順帶配送,但這些經驗和數據肯定能讓我們在后續的物流配送中受益匪淺。”
 

  對數據頗為推崇的朱峰峰說,他的夢想是要做農業領域的阿里巴巴。現在,他已經著手建設“百鄉緣”創意農業園區,構建集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科技研發、現代物流、培訓推廣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體系。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