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根叔三代樂養烏頭脆鯇

2014-12-04
来源:香港商報

  根叔(中)三代同為魚塘打拼,右為長孫偉強,左為兒子培聯

  香港商報網訊:本港魚塘養殖業今非昔比,資深養魚戶根叔稱,飼料貴、人手不足及外來競爭大,曾稱霸一時的土產烏頭,現在利錢只是3元左右或更少,與鼎盛時的10多元相差好幾倍,產量亦大減。年老力衰的根叔不欲做下去,幸而有大專畢業的孫仔繼承,一家三代勤勤懇懇,令愈趨式微的祖業得現曙光;另一養魚戶蘭姨也慨嘆養魚「搵唔到食」,但對這行充滿感情,願花時間作導賞員,向年輕一代講解魚塘生態及其重要性,令他們明白「魚不是街市來的」。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港魚塘養殖面積大減

  據香港觀鳥會綜合多方資料,本港淡水魚養殖面積由70年代高峰期的2000公頃,大減至去年的900公頃,塘魚產量亦由1990年的6130公噸,減至去年的2320公噸(見表)。現時主要有4大養殖點:元朗豐樂圍、米埔、大生圍/甩洲,以及新田。

  根叔(盧開根)1973年在大生圍開始養塘魚,現時有13個魚塘。他笑言若當年聽老婆話,將之前幫臺灣水產公司孵魚苗所賺的百萬元,以及向朋友借來的50萬元,全用來買每間約30萬元的店舖,不用來頂手魚塘,現在真是風流快活了!

  從前黃油烏頭利錢厚

  然而熱愛養魚的根叔不會這樣做,因為40年前的鯇魚比現在還貴,「鷚時都要十幾蚊一斤呀!」昂貴的鯇魚遇上支出低的年代,賺上七八成是閒事,烏頭也一樣,全部都有黃油,賣十多廿元一斤,利錢豐厚,但根叔說現在已不一樣,烏頭只賺幾元,有時甚至扯個平,魚欄產量也由40年前每天可出6萬斤減至4千斤,「無辦法,魚的品種多鷦,內地又大量入口。」

  脆肉鯇魚要餵飼蠶豆

  根叔現時是全港唯一養殖脆肉鯇魚的漁戶,但亦面對一些困境,原因是令鯇魚肉脆的蠶豆,價錢飆升得太厲害,由兩三年前的1.6元一斤,升至現在3.5元,而一條重約20斤的鯇魚要吃掉5斤蠶豆,他考慮今年過後是否不再飼養。飼料貴外,人手也不易找,因工作辛苦,而且若不熟悉情況也可能受傷,「每日要抬5噸鸝,兩個人抽到氣咳,之前有兩個在大嶼山打魚的啞我呢度做,捉魚時,被魚碰到膝頭,一日都未做完,走都走唔切!」

  大專畢業孫仔也投身

  魚塘現在聘用了兩名外勞,而從小就跟隨父親養魚的兒子培聯(53歲)也是得力一分子,但已87歲的根叔坦言力氣不足,若不是長孫偉強回來幫忙,他不會做下去。偉強是80後(30歲),在大專讀機械,做了幾年還是回來幫根叔,已投身養魚業6年。他笑言:「見到佢(根叔)個樣就想幫啦!外頭根本無人入行,請唔到人,我又有鷲興趣,咪返啞承繼,唔係會失傳。」

  漁婦蘭姨轉任導賞員

  蘭姨(馮香蘭)嫁雞隨雞,丈夫陳燦培在大生圍有3個魚塘,主要養鯇魚、烏頭及福壽魚。這已是兩代經營,做了數十年,但蘭姨說養魚已是式微行業,根本「搵唔到食」,不會叫兩個兒子幫忙,做「魚塘佬」,她坦言自己若做不來,會將之「摺埋」。能言善道的她,擔任民間機構的魚塘導賞員已4、5年,盡用餘閒向社會大眾講解這行業,「魚塘有4大家魚,包括鯇魚、烏頭、大魚及福壽魚,你知道牠們食咩嗎?係食餅乾、花生麩、公仔麵,麵包同埋魚糧。」而這些飼料年年加價,如公仔麵,由1.4元加至2.2元一斤。

  大生圍魚塘慶幸保存

  她一心想大眾認識淡水養殖業,但一些人卻不太明白,最近半個月,她發現自己的艇曾被人盜用兩次,「縛艇會打結,晚頭發現個結唔同鷦,肯定有人解艇去撐,咁樣好危險,浸死鷦係向我追究;又有人坐鷯塘壆寫生,但人走了,卻留低膠樽、報紙,唉,斬蕉、摘番石榴已經唔使問,仲掉埋垃圾!」

  根叔與蘭姨的魚塘所在地大生圍,從前範圍更大,但因要發展錦曇花園,部分被填平了,他們的塘在發展範圍以外,幸而保存。

  大量內地魚入口競爭

  香港觀鳥會項目主任吳文正表示,淡水魚養殖業的威脅自80年代開始,大量內地淡水魚入口競爭,而業內亦少人入行,同時魚塘改變土地用途,發展成樓宇、貨櫃場及停車場,一些漁戶眼見淡水魚利錢淡,於是又改變養殖方向,轉養鹹水魚和蝦。目前本港土產淡水魚供應量佔整體供應少於一成,而登記的漁戶有百多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