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新界漁塘節增識生態保育

2014-12-04
来源:香港商報

新界魚塘節嘉年華,市民有機會試試拋網,但要有一定力氣,這網更重達10斤

  香港商報網訊:為何魚塘有那麼多雀鳥飛來飛去?有些塘只見剷泥機不見水?烏頭魚何來泛滿黃油?何解薑蔥煀鯉(本地)在餐牌上消失?這些問題一下子未必答得上,要花些時間了解,不過,若參與由香港觀鳥會與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合辦的首屆「新界漁塘節」,相信會很快得到答案。觀鳥會冀透過這類多元化的活動,令市民重新認識魚塘的生態及文化價值,對保育這片獨特而廣闊的濕地起著重要作用。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魚塘對雀鳥生態價值極高

  魚塘風光好,近年成了市民遊覽的好去處,但它的價值遠在觀賞之上,除了供市民食用的魚產價值外,它的生態價值非常高。據觀鳥會的解說,不同種類的雀鳥會在不同水層覓食,如鷺鳥,常在放了一半水的魚塘泥邊覓食魚蝦,又如屬瀕危物種的黑臉琵鷺,在幾吋至一呎間的淺水區找魚蝦吃。除雀鳥外,魚塘這類濕地常見的物種有蛇、龜、青蛙、哺乳類的壭、螢火蟲、蜻蜓等。而香港位處候鳥「東亞-澳大利亞遷飛路線」上,是過境遷徙鳥的中途加油站,若位在后海灣濕地的新界西北魚塘日漸減少甚至消失,很多雀鳥會死亡。

  資助魚塘降水位讓鳥覓食

  香港觀鳥會項目主任吳文正表示,當魚塘低水位或乾塘時,最受動物歡迎,因此兩年前與漁民議定管理協議計劃,若他們每年有連續7天將魚塘水位降低一米或水位不夠一米深,會給管理費,一公頃的管理費為4700元,費用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這計劃名為「香港漁塘生態保育計劃」,2012年推出後,大約140位漁民參與,涉及魚塘超過600公頃。漁民除了降低魚塘水位,亦要令雀鳥可安心覓食,不可用蘷死雀嚇走牠們,也要清除雜草。

  維修「剷塘」大有學問

  有些人不喜吃淡水魚,指有泥味,原來是與塘內生長大量水藻有關,所以魚塘一定要維修;大約3至4年剷塘一次,在冬天時分,先放走塘水,將塘曬硬曬乾,找來剷泥機,翻土除廢物,塘壆亦要加固,之後將茶仔粉灑落塘底及塘壆,作用是殺菌及殺卵(如福壽螺卵)。而魚屎會令泥帶有酸性,因此跟住會落熟石灰中和酸性,這時才為魚塘灌一至兩呎水,落一些「先頭部隊」魚種網養,測試其生存狀態。若魚種無事,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塘。

  黃豆渣飼養烏頭谷黃油

  淡水魚養殖業步入夕陽,連帶一些情景也消失,例如在婚宴吃黃油烏頭。黃油烏頭魚味濃郁,在數十年前的元朗很普遍,現在變得較罕有。在馬草壟養魚數十年的歐陽永國說,烏頭要從小吃黃豆豆渣,才會「谷」黃油,但大陸烏頭食粒料,纖維多,自然沒有了。至於如何分辨是大陸貨還是本地貨,他說土產的會離水後即時冰,令烏頭硬化,在沒甚掙扎下,魚身烏黑、硬淨,肚白雪雪,很亮麗。而游水烏頭多來自大陸,樣貌不好,紅頭紅尾。

  養殖減「薑蔥煀鯉」也消失

  土產鯉魚就更令人懷念,昔年一道薑蔥煀鯉,令多少老饕垂涎,但這道菜基本已在餐牌上消失,亦很少漁戶飼養鯉魚。歐陽永國有飼養,但只是幾十擔。他指鯉魚蛋白質高,味道也好,20年前銷售亦不錯,牠是季節魚,在秋冬出售,人們買來在農曆年「壓年」,但後來都改用鯪魚。食用的市民減少,市場規律下,鯉魚養殖量自然滑下。他感嘆是市民「唔識食」!

  活動屬生態保育計劃部分

  另外,「新界漁塘節」亦是「香港漁塘生態保育計劃」一部分,會有多項活動,包括「香港有漁塘」攝影比賽、「探索漁塘文化及生態之旅」、踏盡漁塘路-漁塘實習生體驗計劃、走在漁塘路上-漁塘生活親子體驗日、漁塘教育園地(元朗南生圍有記漁塘/免費入場)、嘉年華等。其中嘉年華活動中(見表),市民可試食土產烏頭、鮮味魚粥、魚乾,亦有機會試試拋網、餵魚、割草和魚乾製作。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