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大賣場轉戰便利店零售巨頭再尋轉型

2014-12-08
来源:中國聯合商報

  12月1日,麥德龍中國區對外宣布,未來公司在華戰略為分五大渠道發展,包括傳統的大賣場、福利禮品、電商、食品配送和特許經營。這被外界解讀為麥德龍在中國區加大嘗試便利店模式,并計劃未來在華以特許經營模式擴張便利店。此前幾天的11月底,橘色、黃色相間的“easy家樂福”LOGO低調現身上海灘,標志著家樂福在中國首家便利店正式試水。另記者獲悉,大潤發目前也正醞釀進軍便利店業態。

  近期,零售圈內也相繼爆出家樂福、麥德龍、大潤發、華潤萬家等零售大商超在全國展開便利店之爭的消息。業內人士表示,大賣場業態已滿足不了超市連鎖企業們的需求 “小而美”的便利店市場霍城零售巨大轉型的又一方向。

  零售巨頭瞄準便利店

  “五臟俱全”的便利店正成為眼下上班族最常光顧的地方之一,也被傳統零售大賣場“盯上”,被寄轉型的一大方向。

  熱乎乎的包子,鮮美的現磨豆漿,口味重的,還能來上一杯關東煮,外加洋氣的膠囊咖啡……早餐,可以在便利店這樣開始。中午餓了,各種盒飯、壽司、蔬菜沙拉、鹵味,選完一熱就能吃上,便利店一頓中飯20塊錢左右就能解決。晚上下班了,發現手機欠費,快遞也沒取。沒事,便利店這兒提供手機充值、公交卡充值、代繳水電費、機動車違章繳費,信用卡還款、銀行轉賬、支付寶付款、代收發快遞等服務。

  與大型賣場相比,她顯得更溫馨;與社區小賣部相比,她干凈整潔又新潮。雖然便利店面積從幾十平方米到上百平方米不等,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1月底,橘色、黃色相間的“easy家樂福”LOGO低調現身上海灘,標志著家樂福在中國首家便利店正式試水。

  “任何一種零售業態都不會消亡,法國最新統計顯示,便利店的方式在歐洲效果最好,增長最快,三分之一的折扣店業態已轉向便利店模式。”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表示,我們正在中國區研究新業態,但具體的還不便透露。

  12月1日,麥德龍中國區對外宣布調整在華戰略,并計劃未來在華以特許經營模式擴張便利店。當日,該公司布聯手冷鏈物流行業兩大巨頭——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和大昌行集團旗下的上海大昌行儲運有限公司,實現冷鏈物流管理升級。

  麥德龍中國總裁席龍(JeroendeGroot)告訴記者,此番做物流提升合作,就是為了配合未來在華擴張發展,并整合供應鏈,目前麥德龍在中國市場已開始嘗試便利店業態經營,在麥德龍上海普陀店附近,正在一邊自營運作一邊探索模型,成熟后以特許經營模式進行全國擴張。

  近日,杭州地鐵2號線東南路段開通,隨之開業的還有華潤萬家旗下的7家VanGo便利店。數據顯示,目前華潤萬家VanGo便利店在杭門店數達47家。其中地面店21家,地鐵店26家。據悉,年底還會有2家大型地面店開業,也就是說,到2014年年底,華潤萬家VanGo便利店在杭整體規模將達到56家。

  另記者獲悉,大潤發目前也正醞釀進軍便利店業態。而早在2009年,三家名叫“惠選”的沃爾瑪小便利店就悄然現身深圳社區。據沃爾瑪內部人員透露,早在2009年沃爾瑪就提出了一項為期5年的發展計劃,拓展其在中國新的折扣店業態“惠選”,并以此作為未來搶占市場的重要戰略,并在深圳開始了與周邊的7-11、美宜佳、百里臣等各大24小時便利店之間的無聲戰爭。

  轉型必然選擇 前景待觀察

  隨著消費的逐漸精細化,消費者對購物的便捷性、舒適性有更高要求,便利店更能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消費需求。大賣場業態利潤率每況愈下,零售巨頭賣希望借助“小而美”便利店業態來挽回利潤。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隨著這幾年便利店各類成本增加,尤其是租約到期后的續租成本飛漲,這讓大賣場轉型便利店面臨新的挑戰。

  緣何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大賣場巨頭們現在集體試水便利店呢?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韓姍月表示,隨著人工、租金成本高企,而價格戰不斷,加之電商沖擊,這讓大賣場業態的平均毛利率可能只有10%甚至更低,平均凈利潤率連5%都不到,有些業績不佳的大賣場業者凈利潤率僅2%左右。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政府限制公款消費的要求及電子商務沖擊下,零售業態進入微利時代的背景下,各大賣場企業開始以各種方式自救,如關店或裁員止損,沃爾瑪近期被指在中國區進行人員大調整且有門店涉及關閉調整。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之削減成本的止損方式,如何尋找新的利潤點才是零售企業最應該嘗試的解決方案。

  “從1996年起,大型超市、大賣場在國內逐漸發展,成為百貨零售的主要形態,經過十幾年已接近飽和,開發空間小很多。”購物中心和百貨零售業知名專家黃文杰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兩年零售市場相對低迷,而開設大賣場資金投入大,風險相對也大,加上各地城區擴展及城鎮化發展,對社區超市的需求被不斷釋放,從而導致眾多零售巨頭轉向便利店運作模式。

  一位零售業資深人士表示,大賣場規模過大造成成本高、坪效低;相反,小店成本低且運作靈活、利潤率也高,即便嘗試失敗則“調頭”也相對容易,因此便利店是目前被譽為“小而美”的轉型最佳選擇之一。

  “他們更像是在困中求生,而不是簡單地拓展生意。”杭州某大型超市的相關負責人認為,傳統零售業的大賣場業態已進入瓶頸期,大環境差、成本不斷上升,還要面臨電商的沖擊,毛利不斷下行。而一些貼近社區、面積相對較小、成本較低、重點解決消費者生活所需的社區商業和便利店業態得到了生存空間。

  雖然便利店模式普遍被看好,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隨著便利店各類成本增加,尤其是租約到期后的續租成本飛漲,既給大賣場轉型便利店讓出市場空間,同時業內大賣場轉戰便利店提出新挑戰。

  “隨著租金和人工逐年上漲,相關統計顯示,一家便利店要做到日營業額6000多元才可維持盈利,可很多店達不到這個數字。目前很多便利店約10年的租賃合約到期,業主租金飛漲,導致很多成熟型便利店關店調整。”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大賣場新開的便利店若要進駐優質地段則租金太高,很多便利店只能選擇在三四線城市發展,其實大賣場做好便利店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