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藥價改革方案中血制品药企望成赢家

2014-12-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8個行業協會下發了 《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從文件內容來看,全國藥品價格改革即將啟動。
 
  《征求意見稿》顯示,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價或出廠價格。國聯證券研報顯示,這就意味著,占據中國龐大藥品市場23%份額的政府定價產品,將由市場決定。初步估算,這將涉及2700余種藥品。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處了解到,目前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已經截止,但是沒有詳細的改革方案出臺,具體什么時候出臺方案還沒有時間表。
 
  于明德表示,放開藥價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藥價將主要由市場來決定。如果出現原料成本上漲等情況,藥價會上漲;市場競爭激烈,藥價就會下降。通過市場競爭,藥價最終會在公平和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藥品價格改革的深入,藥改對上市藥企的影響是不同的。對于創新性的藥企影響偏向正面,而低水平的仿制藥將受到沖擊。
 
  新政出臺時間未定
 
  《征求意見稿》顯示,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后,政府將從四個方面加強監管,促進建立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引導藥品市場,合理形成價格。
 
  第一是實行分類采購,通過市場競爭確定藥品采購價格,對多家生產、市場競爭充分的藥品,實行網上集中采購;對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建立多方參與的價格談判機制;對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由國家招標定點生產。
 
  第二是強化醫保控費作用。醫保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以合理的市場交易價格為基礎,并綜合考慮醫保基金及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報銷藥品支付標準,做好醫保、招標間的銜接配合,建立節約采購成本收益歸醫院的機制,促進醫療機構主動壓低采購價格,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形成。同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總額控制上的按病種、按人頭付費等復合型付費方式,建立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合理診療的內在激勵機制,減輕患者費用負擔。
 
  第三是強化醫療行為監管,加強醫療機構診療行為管理,抑制不合理使用藥械以及過度檢查和診療,強化醫藥費用控制。要對醫療機構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績效目標進行考核。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明碼標價和醫藥費用明細清單制度,通過多種方式公示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是價格主管部門要通過制定藥品價格行為規則,指導生產經營者合理制定價格,規范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價格行為。要健全藥品價格監測體系,重點做好競爭不充分藥品出廠價格、實際購銷價格的監測和信息發布工作,對價格變動頻繁或變動幅度較大的,必要時開展成本價格專項調查。對價格違法和壟斷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
 
  業內人士指出,《征求意見稿》的核心就是取消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管控權。這意味著藥品實際交易價格將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形成。此次發改委放手藥品價格定價權,權力將轉移到醫保中心手里。
 
  券商醫藥行業投行人士指出,總體來看,由于有醫保支付標準引導,以及招標采購機制和醫保控費機制綜合制約,加上市場監管的加強,從長遠來看,醫保支付標準對市場交易價格有較強引導作用。特別是建立節約采購成本收益歸醫院的機制,醫院有動力壓低藥價,加之醫保支付標準經過幾輪調整后,醫保支付標準就可以反映市場真實情況,使藥品市場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但現在都是些框架的東西,細則性的方案太少。
 
  北大縱橫醫藥高級合伙人史立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藥品從生產到上市的定價過程,是醫藥企業自己上報生產成本,由發改委來審批。藥價的真實成本是多少,發改委也難以真正掌握。雖然制定了藥品最高限價,但忽視了市場的作用,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真正能治病的低價藥市場上買不到,能買到的都是高價藥,這導致藥價越來越高,醫保支付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藥品價格改革的核心在于醫保支付基準價的確定。目前,地方性的試點模式主要有重慶和福建三明,其中三明模式以招標最低價確定醫保支付價,超出部分由患者承擔;而重慶模式則建立高、中、低三種支付價,但超出部分由醫院承擔。在醫保支付價的確定方面,三明模式相對激進,重慶模式則相對溫和。重慶模式的超額部分由醫院承擔超出部分可能會從更大程度上遏制開高價藥的情況。
 
  史立臣表示,重慶醫保結算價格的數據采集主要依靠的是重慶藥品交易所平臺內采購價格數據和采購量,依托這些數據制定醫保結算價格也更貼近購銷價格,和由市場競爭形成的實際采購價格相近。藥品價格改革方案是應該和招標制度、醫保支付價格方案一起配套進行的,還要有醫院改革來配合,目前只看到了方案,對其他部門提出了方向,沒有太多的細則的東西,缺少配套的方案。
 
  他同時表示,福建三明試點的基準價方案,可以看作一種醫保支付價,其價格標準是以國產仿制藥最低價為標準,給醫藥企業的壓力很大,這樣會導致醫藥企業沒有多少利潤,不去生產這種低價藥,將會導致市場沒藥可用的局面。
 
  血液制品藥企將受益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藥品價格改革的深入,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采購,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其中,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形成。專利藥品、獨家生產的中成藥等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建立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
 
  對于血液制品、疫苗等預防免疫藥品等,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市場交易價格。而對于精神藥品、麻醉藥品,仍暫時實行原來的政策不變。主要考慮是此類藥品目前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制,臨床也不存在濫用情況,價格和市場穩定。對于低價藥品,仍繼續實行日均使用費用上限標準控制,主要考慮該價格政策與招標、使用、報銷等政策形成了一套促進低價藥品生產供應的相對獨立、完整的政策體系。
 
  券商醫藥行業投行人士表示,在經濟增長降速以及醫保控費與反商業賄賂等因素的影響下,行業整體增速下移,但從長期來看,無論是藥價改革還是醫保控費都將促使行業更加健康地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醫藥產業結構升級,注重科技研發創新的藥企將脫穎而出。一些大量仿制、沒有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醫保支付價對應不同支付水平,大多數仿制藥將面臨極低的支付價,大量低水平的仿制藥將遭受較大沖擊。其次是仿制不多的原研、首仿藥,受影響相對較小;第三類主要是專利藥、創新藥、獨家中成藥,這兩類藥在實施醫保支付價后,將與政府談判獲得理想的價格。與此同時,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競爭加劇,則為產業并購整合提供良機。
 
  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醫院采購的所有藥品中,只有血制品與疫苗無需經過地方招標而直接進入醫院銷售。如果國家發改委放棄定價權,那么這兩類產品可以由企業自主定價,無地方招標價格限制之憂,是此次藥品價格改革的贏家。對于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按照現行政策不變,由于該行業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市場格局基本穩定,提價的幾率很小,保持穩定增長。
 
  對于血液制品行業而言,血制品行業未來三年依然供不應求。衛生部保守測算血漿年需求可達8000噸,而目前的供給僅在5000噸左右,缺口很大,國內的供應能力無法滿足國內需求,目前尚依靠進口解決供需矛盾。但行業高增長并沒有給企業帶來高收益,產品未能依靠供求關系進行市場化定價,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十分被動。
 

  記者了解到,在2014年11月25日,浙江將人血白蛋白等7種血液制品移入供應緊張藥品管理系統采購。血液制品價格放開后,因為供應緊張,存在漲價空間;而國家采購的一類疫苗,今年以來由于原料血清大幅漲價,藥企利潤大幅降低,價格放開后,相關A股等也將受益。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