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中國製造2025”投資靶點:智慧製造

2015-03-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報記者 何曉晴 廣州報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今年國務院立法工作重點,讓改革發展沿著法治軌道前行;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

  這一消息激起資本市場漣漪,當日晚間,它在資本圈廣為流傳。

  此前,《中國製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規劃將借鑒德國版工業4.0計畫,圍繞在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力爭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

  對此,中金公司研究員史成波認為,中國製造 2025核心也即高端裝備智慧化和生產體系智慧化。

  “我們認為,在2020年以前,大力推進智慧製造,建設數位化工廠是製造業未來內生性發展和創新的方向,而智慧裝備產業也是當前核心的投資方向。”史成波稱。

  國泰君安分析師呂娟表示,中國版“工業4.0”是未來30年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三步走的第一步,對行業發展方向和投資機會判斷影響深遠。

  “屆時,互聯網和傳統工業的融合將是中國製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智慧製造將是中國製造未來的主攻方向。”

  智慧製造試點先行

  齊魯證券分析師馮超稱,在“中國製造2025”浪潮下,智慧製造巨大風口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產業鏈包含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傳感物聯,自動化(數位化)工廠,個性化製造新業態等。

  申萬宏源分析師李曉光表示,智慧裝備板塊投資的邏輯在於人口紅利消失、工程師紅利顯現及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尤其看好能夠掌握一定核心零部件技術、做到縱向一體化佈局、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系統集成商以及具備核心零部件技術、市場開拓能力強、並購意圖明顯的標的。

  此前,智慧製造試點已經開啟了“中國製造2025”的大幕。3月18日,工信部公佈《關於開展2015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2015年啟動超過30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2017年擴大範圍,在全國推廣有效的經驗和模式。試點示範的目的是使智慧製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初步成形,以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製造強國建設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確了以智慧工廠為代表的流程製造試點;以數位化車間為代表的離散製造試點;以資訊技術深度嵌入為代表的智慧裝備和產品試點;以個性化定制、網路協同開發、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智慧製造新業態試點;以物流資訊化、能源管理智慧化為代表的智慧化管理試點;以線上檢測,遠端診斷和雲服務為代表的智慧服務試點等6大試點推進專項行動,基本涵蓋了我國工業製造各大傳統和優勢行業。方案要求6大方向6月底前遴選30個以上項目重點推薦。

  “我們認為,專項行動目標致力初步打造智慧製造標準化體系。對於智慧製造而言,標準化體系建設是根基,沒有標準化那麼資訊化和工業化就無從融合,更就無法大規模應用推廣,同樣標準化做好後,智慧製造體系打造事半功倍。” 馮超表示:“方案目標明確,通過試點示範,關鍵智慧部件、裝備和系統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產品、生產過程、管理、服務等智慧化水準顯著提高,智慧製造標準化體系初步建立,智慧製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初步成形。”

  對此,史成波表示,只有在優先發展智慧製造產業之後,才能實現企業研發、生產、採購、行銷、服務,以及人事、財務資訊系統的無縫集成,資訊系統與底層自動化系統的無縫集成,車間級資訊系統與企業級資訊系統的無縫集成,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資訊共用等。

  “互聯網+”倒逼產業變革

  而平安證券分析師餘兵則認為,目前,製造業的互聯網化程度在整個價值鏈中偏低。因此,自動化、智慧化將是中國製造擁抱互聯網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整個製造業的互聯網化會刺激柔性生產系統的需求,增加對自動化系統、智慧化生產設備的需求,使行業“蛋糕更大”;另一方面,製造業自身的互聯網化,其基於雲計算、大資料的變革,有利於提高行業本身的盈利能力,使行業“蛋糕更甜”。

  “製造業的互聯網化,將形成一個高度智慧的類人的生態系統,感測器是其觸覺、聽覺、視覺工具,物聯網是其感覺神經系統,大資料和雲計算是其中樞神經系統,而智慧裝備、自動化系統則是其運動神經中樞和最終執行機構。”餘兵解釋稱。

  此外,製造業的自動化、智慧化趨勢,除了雲聯網帶來的技術變革以外,其內在邏輯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勞動力供給受到限制、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許多企業的增長模式也將從勞動力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過渡,資本和技術將逐步取代勞動力,在生產要素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解決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主要途徑就是“機器換人”,即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慧化。

  以機器人的應用為例,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是目前中國製造業的機器人滲透率仍然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低於全球平均水準,未來工廠的自動化、智慧化之路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如果中國製造業機器人滲透率達到全球平均水準,則其相對目前水準也有接近100%的增長空間。

  除此之外,以機器人、智慧數控機床為代表的智慧工廠不僅可以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劣勢,還可以通過更好地接入互聯網而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市場需求都將資料化、線上化,並通過雲端處理和決策,並最終由智慧工廠裡的自動化設備、智慧裝備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機器人、智慧數控機床等可以更好地響應市場需求,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另據 IFR最新資料,2014年全球機器人銷量增長27%至22.5萬台,中國市場銷量增長54%至5.6萬台,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在過去十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2%,2013年、2014年分別達到了45%、54%。

  “我們預計,未來三年國內機器人市場將保持年均 30%的增長,假設機器人單體價格逐年下降5%,2017年國內機器人單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52億。若包括相關週邊設備、系統工程等在內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在內,其市場規模假設為機器人單體的3倍,則達到757億。”餘兵預計。“考慮到內資企業的技術進步,其市場份額將逐步提升,假設2017年市場佔有率達到35%,則內資企業也將佔有國內265億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