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周鴻禕的手機之戰

2015-03-30
来源:凤凰科技

  3月16日,周鴻禕出現在電影《失孤》發布會現場,宣傳公益並順帶為360兒童衛士智能手表做個廣告。他正在生病,一眼能看出精神狀態不佳。

  因為和電影主題有關,他主動提及家庭,提到自己5歲和7歲的兩個孩子,說因為讀書的關系,只能和家人分居兩地,兩周或更長時間才能回家探望一次。為了演示攝像頭產品,他接通了家裏的電話。見到孩子時,他溫柔地稱呼“寶寶”,像任何一個慈祥的父親。

  兩天後,他出現在另外一個城市的公開場合。還生著病。

  自從去年底宣布去南方做手機之後,看上去周鴻禕又重新回歸到了創業者的狀態。

  我們大概能夠得知讓周鴻禕重燃鬥志的這一戰大概思路如下:在兩三千元價位上,做最具競爭力產品,依靠360的網絡渠道和酷派的線下渠道同時進行銷售。手機作為移動終端,路由器是家庭信息控制中心,外圍是周鴻禕投資布局的上百家智能硬件。

  顯然,他選擇了和小米類似的路徑。作為中國最好的產品經理之一,周鴻禕還是讓人充滿期待,他一向有把原來格局攪得天翻地覆的本領。

  理論上周鴻禕還有成為巨頭的機會,因為如果按照流行說法,這肯定是巨大風口。產業尚未成熟,格局也未形成。

  周鴻禕不喜歡和人討論巨頭這件事。他說,“我是個做產品的人。做巨頭,不光是產品能力要好。一定是政治家才能當皇帝,中國做巨頭的大企業家都是懂政治的。和他們相比,我過於簡單直白。”

  周喜歡以產品突破。但以手機為核心貫通智能硬件,這絕非僅僅是做產品,不信可以看看小米系已經浮出水面涉及金融、娛樂、醫療等形形色色行業的投資公司。如果說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時代的區別,那就是各自為戰變成了生態之戰,如果要生態,必須有聯合。

  甚至接下來的發展,各個生態之間在非核心業務層面,也將相互通融。BAT之間在新業務已經多有合作,騰訊與百度、萬達成立萬達電商,騰訊、阿裏成立眾安保險。

  對於巨頭們來說,很難說再是產品層面的戰爭,而是布局的戰爭;是選擇誰是朋友,誰是敵人的戰爭;是選擇誰在哪個時期是朋友,哪個時期是敵人的戰爭。

  這就是周鴻禕——一個產品經理,要面臨的新局面。

  想當年,360初上市時,先戰雷軍,再挑騰訊。市值沖破百億大關,風頭無兩。業界以TABLE之稱,將雷軍和周鴻禕納入巨頭之列。

  兩年多過去,小米估值450億美金,列BAT之後成為第四大巨頭,而360股價低迷,周鴻禕近乎於重新開始。這一切又緣何而來?

  能和周鴻禕並肩作戰的朋友並不多。

  酷派並不是周鴻禕的第一選擇。去年他多次南下,把有可能合作的手機廠商都拜訪過多次,甚至其中有些都談得很深入。那些對於手機產品有極致追求的那些廠商,顯然是他的第一目標。但最終他無功而返,魅族最終選擇了互聯網布局更深厚的阿裏巴巴,而一加手機,則因為周鴻禕“在這個圈子裏太敏感”,而最終放棄了合作。

  即使已經接受過360投資的創業公司,私下裏也希望盡可能不公開和360之間的關系。“這個圈子,還是會存在站隊的問題,不希望太早受到影響。”

  說起來,互聯網圈子裏到底誰能算是周鴻禕的朋友呢?周鴻禕自己定義說:除了百度和騰訊,以及他們的打手,其他應該都算是朋友。但他顯然有點一廂情願了。好戰的他,不僅主動發起過互聯網曆史上最著名的幾次戰爭,而且過於意氣用事的他往往將事情推到無法回環的地步。

  傅盛當年出走,與周鴻禕的恩怨搞到人盡皆知。周鴻禕還將這場戰火引向很多局外人。傅盛出走後曾經接到經緯創投的職位邀請,之後張穎收到一條大意是這樣的短信:不要接受傅盛,否則就是作對。後來為同樣的事情,他也找過雷軍。

  2012到2013年,出於對移動互聯網的恐懼,中國互聯網曆史上開始出現巨額投資潮,那些中型公司紛紛被BAT收入囊中。91無線、UC、搜狗,分別涉及到應用分發和瀏覽器這些360相當核心的業務,如果能夠完成任何一場收購或者合並,今天市場格局都會有不同。但360在爭奪中一無所獲,這部分導致了360在之後發展的困頓局面。

  後來周鴻禕說“通過收購兼並,去買一個成熟業務,對360來說這條路不合適,巨頭永遠能比你出更高的價錢。別的參與者都是高富帥,我們只是個屌絲。”

  但事實上,當時2013年,360進入百億市值俱樂部,股價一直居於高位,依靠廣告和應用分發使得營收和利潤三年保持100%增長。360並非完全沒有機會。

  當年360曾經出價6億美元競購91,而91最早的理想目標價格是10億。中間雖然有差距,但並非不能調和。但最終91選擇百度,而未選擇周鴻禕很大的原因在於網龍董事長對於周鴻禕心存芥蒂。“當時周鴻禕曾經親自飛到福州去見網龍董事長劉德建,之後還多次通電話,希望能夠影響他的決定。但是劉德建曾經與其有過嫌隙,360曾經利用投資91無線的機會,挖了很多人去做360手機助手。”

  “UC棄百度選阿裏,搜狗棄360選騰訊。對於這些還想繼續做得公司持有人來說,和什么樣的人合作是他們考慮的主要問題。”

  “他向來我行我素,和別人難有情感交集。他立於世,別人也是,但仿佛他專屬的世界和別人楚河漢界涇渭分明的隔開。他看這個世界總是非黑即白,你或者是對手,或是盟友,或是路人。你是對手,他就攻擊你。他的簡單邏輯幫助他馳騁商場很長時間。”

  這是《名利場》專欄作家邁克沃爾夫形容默多克的一段話,用在周鴻禕身上似乎也頗恰當。

  除了朋友,能和周鴻禕一起上戰場的兄弟也不多了。

  一位業已離職的內部員工認為360是在上市和移動互聯網中迷失了。

  2012年,BAT大肆投資時,也即周鴻禕後來自嘲屌絲無法和BAT競爭時,360花13.84億買了現在的辦公樓。這件事情讓360的一位股東頗為不滿,認為周鴻禕“格局不夠”,沒有抓住機會做更好的布局。

  “周鴻禕對於移動互聯網一直沒找到感覺,所以在產品方向上他會搖擺不定,一會覺得重點是瀏覽器,一會覺得重點應用分發。同時,他又覺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如果一個好的創業者需要對世界保持好奇和謙遜,那么這時候的周鴻禕肯定已經不是個謙遜的人了”

  當時,360內部曾討論過最契合業務現實的路徑:要么集中力量做國際化,要么集中力量做O2O。這兩項提議都沒有被特別重視,360的國際化序幕到2013年下半年才拉開,而O2O業務更是被推遲到了2014年下半年。

  在此期間360四處突擊:接連推出了特供機、路由器、隨身WIFI、兒童衛士等在智能硬件領域布局,還推出了手機搜索引擎雷電搜索。

  看看競爭對手的類似業務,都有一條清晰商業脈絡,但是360的嘗試一直沒有落地,這些項目的失利導致360出走了很多核心技術人員。

  周鴻禕顯然對於快速膨脹的一家大公司也缺少管理經驗。“人浮於事的現象多了,他喜歡看到人加班,很多人就呆到8點再打卡回家。而且對於期權的分配,看上去也相當隨意,很多內部員工覺得有功勞的人所得卻比不上另外一些人,大家當然會有想法。”

  或許是覺察到內部類似的問題,2013年年底,360進行架構調整。這次調整360對外稱目的是為了“結構扁平化和去夾心層”,防止大公司病,重要業務線直接彙報給周鴻禕和總裁齊向東。

  這次調整帶來更壞的後果。2014年初,360副總裁李濤離職。

  李濤早在3721時期就與周鴻禕在一起創業,幫助他打造了3721渠道市場和營銷網絡。後來出去創業,2009年重新加盟360,擔任副總裁。李濤一手組建了360無線業務,並做出了三款用戶過億的移動產品:360手機衛士、360手機助手和360 security。2013年開始負責360海外市場的拓展。

  李濤在架構調整中被認為是受到貶謫。“中國的曆史都一樣,一旦你功高震主,都要被釋兵權,遣散。”離職的員工從這個角度看待問題,“當年李濤從無線被派去開拓海外市場,沒兵沒資源都是自己想辦法,做出成績就是這種下場。”360的員工看起來未免不會有兔死狐悲的感想。

  大量核心員工的離散,讓周鴻禕做產品的思路很難被延續。周鴻禕總結過360路由器失敗的原因:做得人盲目聽了我一面之詞,說追求極致。追求極致是講單點突破,不是完美。我們做了個完美的路由器,成本要220元。我以99元的價格促銷,用戶都沒有感覺到占便宜,這就是體驗悲催。

  “周鴻禕做產品的思路是,不是要最好,而是看起來最好。”一位跟隨周鴻禕多年的技術人員表示。在過去一年,360沒有推出任何有足夠熱度的產品。

  這些大量離職的人員很難說對周鴻禕或者360這家公司還有舊情,至少瀏覽器技術副總裁萬勇創辦阿姨幫,拿得是雷軍的天使投資。

  周鴻禕表達過他在組織和管理上的焦慮。“過去我只考慮產品,考慮事情怎么做。到2014年,我才意識到公司很多問題其實是人的問題。我不琢磨人性,情商也不高。”

  他說自己推崇喬布斯的做法,“A級人才不怕挑戰,甚至不用考慮對方自尊心;很多人你罵他就罵蔫了,甚至有人就恨上你了。”

  周鴻禕脾氣暴躁,在公司內部拍桌子罵人也是常有。

  “我都是用對自己的方式對他們,我對自己苛刻,也有很多挑戰,不怕承認自己錯誤,但很多人不是這樣。”

  現在的周鴻禕其實是某個時期的雷軍。他們都聰敏、驕傲、目標堅定。對目標的過分執著讓他們不足以關注到身邊人的感受。

  雷軍同樣苦惱過這樣的事情。

  金山時期的雷軍,還是信奉“與天鬥,其樂無窮”理論。公司困難時,雷軍自己少拿工資,也希望別人這樣做。他追求理想忽略物質,也以同樣的心態要去別人。

  2006年11月,跟隨雷軍十年的王峰離職出走,創辦了藍港在線。這件事情強烈刺激了雷軍。雷軍也曾找到當時藍港在線的投資方IDG,以違反競業協議阻止其投資,後來王峰找雷軍長談一次,雷軍才放下這件事情。

  到了小米時期,雷軍已經完全轉變了。每個新加入團隊的員工入職就被告知分到多少股票,這些股票3個月、半年、兩年之後增值多少,大家都很清楚。如何網羅、激勵、固化人才,怎樣的組織架構更有生產力,雷軍花得心思並不比產品更少。

  雷軍的轉變來自於金山之後幾年投資生涯。40歲那年,他記下的幾點感悟中有兩條關系到人:人欲即天理;廣結善緣。這是肺腑之言。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