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王健林計劃這么“攻打”馬云

2015-05-22
来源:經濟觀察網

  這兩天真熱鬧。

  5月19日,馬云剛搞了2億準備投資O2O創業項目好圈地線下支付場景,接著就看到鋪天蓋地都是萬科和萬達兩家搞了“萬萬沒想到”的奇葩合作刷屏。

  萬達和萬科要合作,雙方都要搞‘輕資產”。怎么理解呢?

  萬達有大量商業地產和少量住宅地產,而萬科地產則正好相反。那么術業有專攻,雙方可以互相交換一下自己少的、不擅長管理的那部分資產,這樣可以揚長避短,是絕對的雙贏。

  那么這兩家說要做“輕資產”,可大家都知道房地產是最“重”的行業,重在資本投入大,牽扯行業廣,樓盤無法移動……那么王健林和王石打算怎么“輕”?

  大家知道,以往房地產商的業務模式是:向銀行貸款、借債和發行股票融資來蓋樓,賣了樓以后再還錢。商業地產的商鋪要賣得價錢貴,就必須有人流,單位時間一塊地方的人流越多,這塊地皮及其上的商戶攤位就越值錢。

  但是現在環境變了,電商的發展讓人們的很多購物需求在網上得到了解決,節約出的更多時間則去線下體驗其他消費內容。所以,商業地產的未來趨勢是必然要發展體驗型消費——萬達現在就要改變原來的商業模式。

  那么萬達未來的商業模式是什么呢?

  我猜多半是分為三塊:

  第一塊:針對個人消費者的C端金融,例如當人們來到萬達廣場全家逛街、吃飯、看電影、做指甲、美容、小孩學鋼琴……等等這些個人消費行為的時候,萬達可以提供白條、賒賬、返券、積分……等等金融類運營。這個方向在前幾天快錢突然宣布要開始進入C端客戶領域就能猜出來。這個很好理解,支付寶、京東金融都在做。

  第二塊:就是商戶的B端,這個也很好理解,萬達每開一家店,所有的品牌商家都跟著擴張,肯定有缺錢的,那么萬達基于對這些商家的長期了解,給他們提供貸款總可以吧?這是不是有點像供應鏈金融?其實更確切地說是“生態鏈金融”,這個估計也是快錢來干(要不王健林花20億買它干啥?)——此前快錢不就是服務于B端的么?估計現在是既要根據以往的大數據來考察這些商家的運營情況,判斷能不能貸款給他們,又要設計各種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消費類金融產品。

  第三,開店的地產金融——資產證券化。

  前兩條,什么C端消費、B端金融,都需要在萬達廣場里發生,萬達曾宣布要在2025年造1000個萬達廣場就是這個原因。這1000個萬達廣場里每個都包涵了無數消費場景,這是啥概念?這是都是線下入口啊,王健林以后所有生意的“流量”都要靠著1000個萬達廣場當入口引來。

  所以必須要大規模復制萬達廣場——但是,錢呢?

  王健林怎么能在全國迅速復制991個萬達廣場?

  好,以前是只有樓蓋好了,地產公司可能發一個REF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就是房地產信托基金,是一種房地產的資產證券化操作手法。它匯集多個投資者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房地產投資,將綜合投資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

  而現在呢?距離王健林他老人家設定的2025年復制1000個萬達廣場還有10年,今年才建了109個,還有991個咋整?哪里搞錢?時間來得及么?

  這個時候就要聯想,錢的事情還是需要金融公司來解決。否則萬達收購快錢干啥來的?難道只讓快錢做做支付工具?肯定不止于此,以前讓房地產信托機構搞基金,今后完全可以讓快錢干這件事。

  具體操作可以是這樣的:以前萬達是自己蓋樓,以后可以租現成的啊!

  例如有一棟樓編號是521,是經濟觀察報社的資產,被王思聰看上了,王思聰決定把這個樓盤改造成萬達廣場。這個時候他就讓快錢設計個眾籌001項目,籌集個N億,從經濟觀察報社手里把這個樓租下來,然后王思聰自己出錢裝修、招商、雇保安……經營成了萬達廣場,每年從收益中給參與眾籌的人一定回報!

  怎么樣,錢也有了,樓也不用自己建了,萬達廣場也開成了,又多快好省吧?

  這只是在北京。然后萬達在青島又開始尋找合適的樓盤,發現海爾有個樓挺俊,于是快錢就又設計了一個002項目,眾籌搞起來……

  這樣,用不了多久,是不是991個項目在全國就全都能鋪開了?

  好,如果2025年王思聰手里掌控了1000家線下店,人們買衣服啦、吃飯啦、看電影啦、學鋼琴啦都在萬達里搞定,那么這些消費場景都被萬達占住了,是不是規模很可觀?

  這個模式發展到極致,是不是就可以成為萬達廣場連鎖式經營的內生力量?1000個能復制,2000個還會遠么?

  未來的萬達,將成為一個玩金融的房地產管理“輕”公司,而不再是開發商!而這個輕公司的基礎,就是通過快錢研發一個個融資產品來帶動萬達的商業地產擴張。

  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馬云從線上往線下拓展;而萬達要從線下往線上反攻!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