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周鴻禕尋槍:賈躍亭不是敵人 不然會便宜雷軍

2015-08-20
来源:中国企业家

  導語

  周鴻禕能否打破“軟的硬不了”這個魔咒

  文_本刊記者 翟文婷 編輯_王琦 攝影_史小兵

  周鴻禕用手指劃過奇酷手機背面的邊框,告訴我:看看,加了這一道磨邊的工藝,是不是金屬質感更明顯了?

  這個展示手機細節的動作,雷軍很熟悉,賈躍亭很熟悉,周鴻禕也必須要熟悉起來。

  而在此之前,周親力親為推產品流傳最廣的段子是:他要看一下朋友電腦上有沒有裝360殺毒軟件,如果沒有,他就動手幫你裝上。

  現在,來自互聯網世界的周鴻禕想硬起來。

  談何容易。他自己也說,“一個企業最成功的地方往往也是最不成功的。互聯網很多公司,包括BAT做硬件都不太成功。可能就是硬的軟不了,軟的硬不了。”

  即使如此,這個性格很硬的人,還是想讓產品也硬起來。如此的選擇,讓不確定的焦慮覆蓋了他。他有顛覆者的標簽,而且是少數挑戰過BAT三家公司的幸存者,可他現在滿口是對硬件的敬畏。

  7月底有新聞曝出360將要收購HTC,周鴻禕當面向我們否認了此事。當被問及,如果找上門,是否對這家公司感興趣時,他說,“我覺得HTC是挺值得學習的公司,還是挺有興趣的。”

  45歲的周又重新站在了挑戰者位置。對於做硬件,他比所有同級別純互聯網公司都做了更多嘗試。他選擇了手機行業最艱難的一個時刻入局,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六年來首次出現下滑,與之對應的是各大手機品牌銷售數據的陡峭增長。華為剛剛宣布,截至今年5月份全球手機出貨量達到4820萬部,小米則上半年共賣出3470萬部手機。魅族、中興等品牌也找到了自己的精准用戶。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波紅利終結,行業領導者的跑馬圈地基本完成,新闖入者試圖撬動甚至改寫市場格局,將不是件容易的事。

  周鴻禕可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純粹新手,他強調自己是最早看懂小米模式的人,而且說不管傳統手機廠商還是羅永浩這些局外人做互聯網手機,“我在其中起了主要推動作用。”

  的確如此,2012年,360聯合華為、海爾等手機廠商推出特供機,甚至曾一度引起雷軍關注。但因為松散聯盟的合作關系,最後以失敗告終。後來,外界用“攪局”、“玩票”、“鬥氣”這樣的字眼定性周鴻禕第一次做手機。

  對周的一個警示是,要做硬件,松散聯盟難成大事,必須要加大籌碼。如今隨身WiFi、攝像頭、兒童手表等產品都更新至三代。他去珠海找黃章、見董明珠,去年平安夜,塵埃落定,他宣布與酷派成立手機合資公司,召喚團隊隨他南下做手機。

  “我還是特別想做出一兩部有創新、有誠意的手機,要不然太遺憾了。我敲著鑼鼓吆喝半天,並沒有真正參與到這個產業鏈。”周鴻禕的入場宣言顯示了他內心的不甘。

  從軟到硬,一直是條險途,融合中的妥協不難想象。擺在周面前是兩個缺乏標准答案的難題。一,雖然有酷派助力,360如何從一家軟件公司進化成軟硬綜合體?兩家基因不同的公司怎么解決沖突和矛盾?第二,做手機要求極強的前瞻性,他和團隊是否具備這樣的預見能力?

  他努力以一個不斷清零的再創業者姿態,與這個世界對話。

  13年前,陸川曾拍過一部電影《尋槍》,警察馬山一夜夢醒後,發現自己的槍不見了,丟失的槍裏面有三顆子彈。於是,馬山開始走上了一條尋槍之路。

  薑文飾演的馬山,和他飾演的很多角色一樣,有點一根筋。“槍”在電影中代表權力、男子的性能力、道義與責任,馬山丟失了這么多東西,身陷困境,絞盡腦汁去尋它。槍,也是周鴻禕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隱喻符號,關於他和AK47的故事,不用贅述,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互聯網大佬都丟了自己的“槍”,周鴻禕要通過硬件,把“槍”找回來。

  敵友撲朔

  性情溫吞的大神幹了件任性又極端的事情,599元售價腰斬至399元。在與小米的對峙中,這是一記實拳。

  一個投資行為分散了他的注意力。6月28日,樂視網旗下香港公司Leview Mobile出資21.8億元獲得酷派集團18%的股份。這位酷派新晉的第二大股東,前不久才驕傲地在同一天連發三只手機,如今間接在360與酷派的合資公司奇酷也有了話語權。

  消息公布之前,周鴻禕在微信吐槽,有人在他背後捅刀子。外界沒法不聯想是樂視投資酷派讓他情緒激動。吐槽符合紅衣大炮一貫的風格,無人驚訝。幾天後,他和360又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迅速冷卻,反倒令旁觀者不適應。

  三家風口浪尖的上市公司陷入糾葛,在手機行業前所未有。樂視和360恰是互聯網公司裏做手機投入最多、用力最猛的兩個玩家,他們同時綁住酷派的左右手,外界無從分辨周鴻禕和賈躍亭是敵是友。

  一切要從酷派說起。這家公司由運營商倒逼轉型的故事人盡皆知,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大神,以及與360成立的合資公司。但與360合作之初,郭德英不允許任何人染指他一手創辦的酷派集團。

  雙方簽署的協議中有一條規定,“未經酷派同意,360禁止在二級市場以任何方式收購酷派股票。”工程師出身的郭德英將企業視如己出,有一段時間公司股價低迷,有人猜測他擔心周鴻禕趁虛而入,悄然翻身一躍成為酷派大股東。

  周鴻禕倒是很配合。他明確表態,絕不觸及酷派現有的存量市場,或者說那不是他感興趣的地方。甚至對於是否接納大神這個品牌,他都曾猶豫過。從零做一款純粹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是他四年來的心結,他需要的是酷派的硬件團隊與供應鏈支持。雙方還有紙面約定:奇酷產品的互聯網營銷由360來主導,所有酷派產品必須預裝360 OS系統等。

  三方陷入僵局時周鴻禕反思,也許當初直接投資酷派集團是最簡單的。“但是我覺得人家是有自己基因的,我們應該利用他們的積極性。如果將來老郭退休了,這件事我們未必搞得定,我對硬件還是挺有敬畏的。當初想的是,最好跟他合作一個新公司,這樣會比較輕靈。”

  5月6日,周鴻禕在北京發布手機品牌奇酷,鮮少公開露面的郭德英熱情捧場。倆人手指在東莞松山湖畔的合影向眾人闡述聯姻機緣,氣氛融洽。

  就在一個多月後,郭德英引入樂視投資。據接近談判的人透露,在整個投資中酷派表現得更為主動。

  “本來老郭對互聯網手機挺有信心的,但是跟我一塊合作過程中,他可能有點嚇著了,他覺得這些做法都很瘋狂。”周鴻禕認為,郭德英做手機的三觀被顛覆了,他覺得這個遊戲自己沒法玩了。

  甚至有人進一步揣測,郭德英已經萌生退意。因為就在樂視宣布投資的第二天,他便卸掉酷派總裁一職,而且出讓給樂視的均是郭本人的股份。酷派中國區總裁賴贛峰則否認了郭要退休的說法。

  但樂視並非是郭德英的唯一選項,因為合資公司奇酷的這層關系,他最先想到的是360。酷派CFO負責把郭引入新一輪投資人的打算轉達給周鴻禕。接到消息後的周,無力阻止酷派的計劃,第一反應是摸自己的口袋。

  他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錢。首當其沖是私有化,在現有中概股中,360是宣布私有化公司裏體量最大、市值最高的。很顯然,這個回歸動作將吃掉大筆資金。周鴻禕給尚未面世的奇酷預留了4億美金,這是手機價格戰的“軍用物資”。當然,還有一筆4.0905億美元的資金去年12月已經花出去了,360以此換取了奇酷45%的股權。如果此時他再接手酷派,還大概需要4億到5億美金。

  然而截止到2015年3月,360上市公司顯示賬面現金及等價物約為14.94億美元。

  “第一我沒有太多現金,正在做私有化;第二,這個錢是用來買別人的老股,不是放在公司。錢從哪來?”周鴻禕承認,如果當時他什么都不做,肯定是賈躍亭接手。“老賈擅長資本,我不太會玩這個遊戲。”

  攪動戰局的關鍵人物終於出場了。賈躍亭對硬件的野心不亞於周鴻禕,但是以樂視對手機的理解和積累,他與周一樣,對傳統手機廠商有著同樣的訴求,而且他們的可選項都不多。中華酷聯加上魅族、OPPO等,酷派引入合作的態度最開放。6月最後一周,賈躍亭在深圳與酷派就合作細節進行談判。一場尷尬的三邊會談之後,周鴻禕接受了樂視即將入股酷派的事實。

  但是樂視發布公告前後,他又為何表現出不快?接近周鴻禕的人猜測,他可能是對雙方公布投資的時間不滿,“老周覺得整個過程太快了吧,雖然他理解兩家結婚的訴求和苦衷,但是他覺得應該先安頓好奇酷,比如明晰責權,再引進樂視。”

  據說,賈躍亭和郭德英一頓好言相勸才平息他的怒火。他們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兩家都是上市公司,擔心消息走漏,造成股價波動繼而影響合作。

  雖然周鴻禕有戰神之稱,但與賈躍亭之前並未交火。樂視的股東名單上有過360的名字;360影視大全則為樂視網內容輸送流量。賈在周眼裏是一位梟雄,“在資本架構上,他比我能幹。”但這些都不是360與樂視關系走向的決定因素,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有個共同的敵人小米。

  事情發生後,周鴻禕與賈躍亭私下有過一次長談,並且最終形成默契,“井水不犯河水”。周鴻禕很清楚這筆賬該怎么算,“他肯定不是我的敵人。我們兩個都是新人,打成一團最高興的不是雷軍嗎?”樂視移動總裁馮幸也公開回應,“樂視是酷派集團的股東,所以肯定不會做傷害奇酷的決策。”互相不能挖牆腳的事,也體現在協議中。

  看上去,這是個各取所需的橋段。郭德英得到他想要的安全感:賣掉一部分股票落袋為安,如果酷派股價在賈躍亭的介入下有所回升,也不是什么壞事。而且酷派現在有了雙保險,不管是360還是樂視,只要一家能把互聯網手機做起來,對酷派都是有利的。

  賈躍亭通過入股酷派集團,不僅能與旗下ivvi深度合作,酷派每年幾千萬的出貨量會是他生態布局的重要通道。

  一向不願吃虧的周鴻禕自我安慰,“雖然母公司資本層面發生變動,但是我獲得了更多人才、供應鏈的支持,包括團隊獲得了更大話語權,我覺得是更好的結果。”

  360與酷派的最初協議中曾有款保護性條約:如果母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周鴻禕有優先選擇的權力,既可以要求出讓奇酷股份,也有空間爭取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當然,他很可能會選擇後者。

  周鴻禕對合資公司第一次股權增持是在今年5月26日,360旗下公司TechTime投入4500萬美元,因此對奇酷持股比例由45%提升到49.5%。如今看來,這個舉動很可能因樂視插足而起。

  相應地,360的話語權也會增強。比如,原來360並沒有獨立定價權,難免為此扯皮。大神直降200塊,周鴻禕沒有跟郭德英打招呼直接拍板,酷派內部雖然沒有反彈,但是大家都承認,沒有誰敢做出這個驚悚的決定。現在周鴻禕可以根據用戶的反應自主定價。發生變化的可能還涉及到生產環節,理論上都是交給酷派,據說正在逐步減小依賴程度。

  另外根據最新的協議,奇酷將得到酷派硬件和供應鏈的人才,也就是一支做手機的完整隊伍。很顯然,周鴻禕將會完全主導這家公司。從原點到起點,他已經花掉了3年時間。

  “我把手機這事想簡單了”

  這是周鴻禕的手機第二戰。

  互聯網大佬做互聯網手機,他是第二個。第一個是雷軍。2012年,小米創立不到兩年,360聯合華為、海爾、夏新、TCL等企業推出特供機。周鴻禕經常跑到深圳布道演講,還跟華為的餘承東交換觀點。

美編在為大神Note3作設計海報

美編在為大神Note3作設計海報

  周說他是當時唯一看穿小米模式並悟出雷軍想法的人。“他其實要走軟硬結合的路,帶來商業模式和產品體驗的顛覆。”當有人提醒,五年前小米產業邏輯不一定完整時,他又修正,“我至少想明白了80%。”

  周鴻禕猜中了開頭,但並未放手一搏,過去兩年,他最大的痛苦來源於此。

  特供機對他來說,真的是攪局嗎?原點科技CEO張偉華,當時負責操盤特供機,他這么解釋360做手機的緣由,“360懂這些(互聯網打法),而且在公關和營銷上強,公認是第一。幫傳統手機商,換來手機APP預置。廠商和360要用戶,用戶要又便宜又好的手機,三方獲益。”

  最初的兩款特供機華為閃耀和AK47,出貨量和百度搜索指數也都直逼小米,但360懷抱平台情結,每個月都發新款,最後只能疲於奔命。而且本質上特供機就是一個概念,與手機廠商只是松散聯盟而非深度綁定。AK47產能不足,傳統渠道反彈嚴重,最後無疾而終。

  周鴻禕說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我把手機這件事想簡單了。雷軍說的對,這是鐵人三項,硬件、軟件加互聯網服務缺一不可。我回避了自己做硬件。”

  但是360沒有停止對硬件的探索。此後,他們避開手機,繞道隨身WiFi、兒童手表、路由器、攝像頭等輕便產品,試圖找到做硬件的感覺。雖然目前還沒有一款獲得顛覆性成功,但卻給360積累了經驗。

  本刊獲悉,他曾與徐小平投資的一家設計公司賽龍試圖合作打造一款叫“芝麻”的手機。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合作告吹。2014年一整年,周鴻禕都顯得很安靜,這家公司也失去了戰鬥的鋒芒。

  直到2014年平安夜,那封鼓動人心的《帶上AK47 跟我去南方做手機》讓沉寂的360重回公眾視野。此刻,小米市值突破40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魅族、樂視、一加等公司都已經擺好姿勢,並且找到自己的忠實用戶。周鴻禕選擇了一個做手機最艱難的節點。

  為什么特供機失敗後,他沒有立即組織一支團隊自己做手機或是幹脆買一個公司?周鴻禕說,這是個好問題,然後陷入沉默,他曾承認錯失良機令他後悔。

  “如果當時我是一個創業公司,當然應該專注搭一個團隊做手機。當時最大的問題是,360有很多事。特別在2012年我們又做搜索,跟百度開戰之後,牽扯我很多精力。”沉默二十秒後,他說。

  這是事實。遊久當時是360旗下一個子公司,CEO劉亮回憶,但凡涉及到搜索的產品討論,全公司中高層必須參加。周鴻禕經常半夜群發短信,要求高管給出解決方案。用劉亮的話說,搜索是舉全公司之力投入的一場戰役。

  相比之下,特供機只由手機部門的幾個人參與,負責人是360副總裁李濤,現在去向不明。張偉華則離職做了原點手機,並且拿到百度的投資。

  嚴格意義上,360並沒有輸掉搜索之戰,甚至一個月就打掉百度十幾個點份額,戰績很是鼓舞士氣。只是他也把這個面露疲態的巨頭轟醒,並沒有真正改寫搜索市場的格局。

  如果重新思考戰略選擇,周鴻禕承認應該打手機之戰。他特別提到,羅永浩果斷組局做手機的勇氣讓他佩服。然後批評自我,沒有孤注一擲的決心,“有一段時間缺乏這種狠勁”。

  特供機雖然失敗了,卻不足以令他傷筋動骨。硬件都是別人做的,360的損失微乎其微。但是快速止損並沒有幫助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拿到其它船票。應用商店、安全等主業遭遇夾擊;曾經舉全公司之力攻打搜索之戰,在移動搜索卻乏善可陳;嘗試開發的口信等產品默默無聞。資本市場勢利的一面無情暴露,360的市值一路下滑,並且再也沒有重回百億規模。

  周鴻禕覺得,因為延續PC做工具的思路,而忽視了移動端內容的建設。“移動端的流量入口被消解掉了,內容有更大的黏性。用戶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內容而不是工具上,只做搜索、安全這類工具就一定會受到擠壓。”以工具類引流的傳統互聯網公司幾乎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甚至臉萌、魔漫相機等移動應用,也難逃紅極一時後被用戶拋棄的命運。

周鴻禕的頭像在奇酷隨處可見

周鴻禕的頭像在奇酷隨處可見

  360的基因又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轉型做影視、遊戲、IM等內容,內部嘗試過卻沒有成功。追逐熱門的O2O顯得更另類。雖然他的老對手李彥宏剛剛宣布投入200億元重塑糯米,一家搜索公司正在發力本地生活領域,對准的是美團、大眾點評的曆史優勢。但是周鴻禕堅信,“沒有BAT的實力,我們做不了。”而且他更想做點有顛覆性的事情出來。

  在移動浪潮中,一個APP承載不了周鴻禕的野心。最後他找到的爆發點是IOT(Internet Of Things,意為萬物互聯)。在他看來,傳統硬件被智能化、聯網化和雲端化是未來,智能家居、可穿戴、車聯網都會是新的戰場。這一切卻又離不開手機,需要它終端承載連接和服務。

  周並不認為現在沒有翻盤的機會,他認為產業每隔五年會有一次變化。如果想參與變化,必須拿到入場資格,甚至要站在能被風吹到的地方。“雷軍說,要做風口上的豬,天天趴在窩裏去哪兒感受風口?”

  軟硬結合之痛

  早上9點,周鴻禕在教祝芳浩怎么發微博。他幾次痛批了大神的傳播方案,但是沒有解決問題。怒氣之下,決定親自講課。直到晚上8點,這條微博才發出去,祝芳浩長出一口氣。

  加入酷派的十多年裏,祝芳浩做過尋呼系統,無限發射基站後台等,受到了系統的專業訓練。2004年他在北京,酷派與工信部、運營商制定出雙卡雙待的標准,用戶交互體驗等規則至今仍在沿用。這項與聯通共同擁有的專利,是酷派6000多個專利的其中一個。成為奇酷CTO之前,他是酷派大神的總裁。跟大多數工程師一樣,他理性克制,但跟用戶有距離感。

  如果用互聯網的視角看酷派,它的確不夠性感。長期生產運營商定制機,缺乏對用戶需求的深刻認知;重視產品的基礎功能,但不苛求;重硬輕軟,軟件長期處於配合硬件開發的從屬地位;機海戰術,每款都有優點,卻又不夠極致;開發倉促,一款產品從定義到成品,只需要三個月。

  做互聯網品牌大神的時候,祝芳浩就有引入合作夥伴的願望,他在思維模式、組織方式上都遇到了瓶頸。“不管是郭總還是我,過去基本都悶頭幹活,對互聯網並不在行。”

  而就在周鴻禕不停否決大神文案時,有人也在懷疑他不懂手機。他曾提出手機拍照功能為什么差到不如卡片相機?回應他的是一串笑聲,“傳感器和鏡頭都不夠大。”周追問:為什么不把卡片機的這兩個部件用在手機上?“當然不行,因為手機太小。”

  這不單純是團隊問題,背後是兩種思維模式的沖突。酷派崇尚“天道酬勤”,360則要求結果導向。尤其在最初股權均分的情況下,摩擦尤為突出。

酷派信息港內奇酷的辦公樓,隨處可見激勵員工的紅色標語

酷派信息港內奇酷的辦公樓,隨處可見激勵員工的紅色標語

  周鴻禕如今反對把奇酷簡單地理解為是一家硬件公司,“它是軟硬結合的公司,承載的對象是手機而已。”所以不管是傳統的制造文化還是純粹的互聯網文化,都不可能成為智能硬件浪潮下的精神綱領,他要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催生一種新的硬件文化。

  “我不懂手機,我懂用戶就好。其實雷軍和羅永浩也不懂手機,蘋果開始懂手機嗎?有的時候新人會擺脫行業的固有思維定式,亂拳打死老師傅。”這是周一貫的態度,去找用戶一劍封喉的需求。

  硬件人認同他的極致追求。盧東與360合資成立蜂聯之前,是磊科的創始人,做了十幾年路由器。以前做一款產品,出四到五個設計稿,打一個手模。第三代360路由器是他們有史以來做得最痛苦,也是解決問題最多的一款產品,二十多個設計稿,六個手模。然而最近的一個新品拿出三十多幅設計稿,盧東苦笑道,“靈感已經要枯竭了,老周還是不滿意。”

  他和團隊最初不適應的還有故障申報率,千分之一在傳統觀念裏是常態,甚至再上浮幾個點也能接受。但是在蜂聯,只要有三個故障就屬於A級,必須上報。至於因運營商接口和網卡驅動導致的不兼容問題,過去都與他們無關,現在只要能解決的就不可以放過。

  4月,郭德英、周鴻禕等人參加了奇酷在深圳第一次產品討論會。“基本上以周總為主,我們提供一些數據和支持,想知道他對這個事是怎么想的。”所有產品討論會都是最重要的,那次確定了基本的外觀、配置方向等。參會的祝芳浩稱,氛圍“比較融洽”。

  當然也有爭議,比如該采用玻璃還是金屬材質。周鴻禕力主即使是千元機也要使用金屬外殼。他攥著奇酷千元工程機,略顯激動地問我們,“提及玻璃,你會想起什么?鏡子?杯子?總之給人很廉價的感覺對不對?”

  祝芳浩倒並不反感玻璃,彼時他剛做出雙面玻璃大神X7。他的理解是,“玻璃和金屬不是非此即彼,核心取決於手感和質感。金屬質堅,偏商務人群;玻璃偏娛樂消費品,跟定義的用戶群有關。一定有人喜歡玻璃,有人喜歡金屬的。”

  這個問題在此後的幾次產品討論會上被反複提及,為了“讓用戶感覺更貴重”確定了金屬材質。周鴻禕毫不謙虛,“我怎么想不重要,用戶怎么想很重要。金屬一定比玻璃有價值感。”

  奇酷新機比原計劃推遲了幾個月上市,原因就是周鴻禕提出太多要求,而硬件團隊覺得無法做到。當然出於平衡,他也做出了妥協。

  全金屬封閉材質就要考慮在哪裏做切口以防屏蔽天線,設計形成後,周鴻禕不太滿意。但是如果要做修改,連帶所有模具也要改,周期延長至少一個半月。他沒有堅持。

  周鴻禕希望奇酷使用USB Type-C的插口。他自己的經驗是,用Android手機充電總要確認一下,不然就容易搞錯方向。Type-C接口不但沒有這個問題,而且充電速度更快。奇酷科技CBO潘志勇等人卻認為太冒進,應該逐步根據市場做調整。幾次交鋒下來,周鴻禕只好放棄。

  他在學會做平衡。假設不涉及產品生死,或者改動會帶來更長工期時,他會被說服。“我有時候對工期比較敏感,我比較著急。”更多時候,他是在向硬件生產的規律妥協。“有時候還是慢工出細活。一年出兩部手機可以做好,一個月做一款必然做不好。”

  在360周鴻禕則事無巨細,一插到底。他的掌控欲體現在對產品本身,至今基層的產品經理因為一些失誤會遭到他的痛批,甚至會被罵娘。但是面對奇酷的硬件團隊,他自稱會“收斂”很多,以鼓勵為主,也會充分放權給他們。

  這無關他的性格變化,一個中年男人,再改變個性幾無可能,他自認對硬件並沒有像對軟件那樣了如指掌,所以尊重原有的規律,提一些更高的產品要求。能看出,他在盡力克制表達不滿的沖動,“對他們要更有耐心”。

  但是涉及到他熟知的領域,他都會暴風驟雨般的無所顧忌。盧東這兩天心情不太好,因為蜂聯設計的幾款宣傳海報曝光後,周鴻禕認為太低級,一通臭罵,甚至揚言要撤掉他。這不是盧東第一次威脅要被裁撤。

  “跟他比較熟還好,大不了這兩天就不說話了,等他冷靜了,我再平靜地跟他交流。但這是個讓人非常難受的過程。”盧東謹慎地組織措辭,他擔心讓人誤解這是抱怨,又強調了一遍,“老周是個好人,但有時候讓人很崩潰。”

  老周變了嗎?

  劉亮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家創業公司的門口不是漂亮的90後前台,而是一個類似佛龕的擺台,兩本書立在上面,封面人物都身著大紅色衣服,他們是史玉柱和周鴻禕。這家公司的老板要求每天清晨上班的員工,對著商界備受爭議的兩個大佬燃香一柱。

  “為什么?”劉亮對我的問題感到很詫異。“草根創業者都覺得老周是唯一一個能給互聯網反複帶來奇跡的人。史玉柱則已經做到了。”

  周鴻禕曾經的部下張偉華出來做原點手機,被問及互聯網公司裏誰能複制小米。他答,只360一家。這位拒絕了老東家,轉身拿到百度投資的創業者給出的理由是,“360執行力最強,還是創業者心態,老周也願意赤膊上陣。”

  相信他的人虔誠,質疑他的人堅定,甚至有人打開360的成績單,懷疑周鴻禕不再年輕。

  在我們將近三個小時的交流中,他不止一次反思,強調對硬件的敬畏之心,言辭懇切。面對“周鴻禕是不是老了”這個話題時,他也沒有躲閃。

  “不能馬上看懂年輕人喜歡的新生事物,跟他們的口味不一樣,這種老是必然的,但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對沖。”做手機於他而言是二次創業,硬件原理和遊戲規則也幾乎是從零學起。多用別人的產品,多跟用戶交流,打通產品的界限,這是他的學習三部曲。

  原360副總裁,參與了酷派與360的合作談判

  相反,他認為最可怕的是心態變老,“變得很自負,面對很多東西認為不證自明,不言而喻,不以為然。很多新生事物出來後,求全責備,而不是看到它的優點。”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時所說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他演化成“保持好奇心”刺激奇酷的團隊。

  他回擊說他變老的人,“如果一個產品沒做成就證明老了,太過成王敗寇。”但是他承認,足球場上跑不起來了,“跟人撞一撞還是挺有樂趣”。

  論創意和產品的感覺,他不承認自己老了,但在如何管理90後的問題上值得反思。所以在做360金融的時候,他首次使用合夥人制。通過分拆業務的方式,給團隊擁有感。

  周鴻禕批評小米五代產品主要在強調硬件的堆砌,而沒有真正做創新,但是營銷方案被他指定為大神傳播的教材。“相反,OPPO還做了產品創新,自拍的時候它嘗試把後置攝像頭翻轉過來。姑且不談這個想法好不好,至少是個創新。”奇酷新機在邊框、攝像頭、指紋識別操作方面會有所突破。

  加入奇酷前,他是酷派大神總裁,理性克制,但與用戶有距離感

  即將發布的360 OS,周鴻禕會主打輕快流暢和安全這兩個點。產品負責人朱翼鵬告訴我們,做自己的OS可以有更深的權限,所以憑借360以往在系統優化的積累能夠緩解Android手機越用越慢和耗電的問題。目前他們測試的結果是,相同條件下連續開機24小時,360 OS運行速度不會有變化,可以省電20%左右。他還提到,奇酷沒有預裝收費軟件,所以希望做到用戶不需要,APP就不會主動空轉。在安卓系統中,這確實是個明顯痛點。

  PC時代,周鴻禕祭出免費大旗斬獲安全市場,很多互聯網公司群起效仿,在軟件時代這是迅速積累用戶的方式,然後另辟蹊徑尋找出在豬身上的羊毛。如果硬件免費,羊毛又會出自哪裏?

  是的,周鴻禕宣布把售價199元的攝像頭產品永久免費銷售。但是他自辯,所謂硬件免費不能一概而論。

  他鼓吹的硬件免費分兩層含義:硬件利潤為零,價格不為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降低用戶進入門檻。攝像頭免費的訴求在於,未來可能通過互聯網雲服務收回成本,或者直播市場興起之後,借助媒體的屬性吸引廣告投放。“硬件有可能免費,前提是成本在一個限額之內。”

  如果是小眾硬件,他非但不提倡免費,相反合理的利潤可以續力研發。而對手機這類產品,又很難把成本做低,否則影響體驗。

  不難看出,他在兩個背景下所提的免費含義完全不同,可能這也是小水滴宣布免費不足以對整個智能硬件產業的秩序產生影響的原因。

  周鴻禕喜歡挑戰的感覺,但身邊並非所有人認同他做手機。甚至不乏勸阻者,善意提醒他守護現有的主業最重要。

  “可能跟我性格有關,我是能看到未來方向的人,喜歡做新事。同時,我希望能給360賦予新的安全內涵。如果提起360,老說它是做免費殺毒的,好像總是生活在過去。”從去年開始,他強調360正在從一個狹義的電腦安全管家,延伸至生活的各個領域。

  兒童手表是出於保護孩子的安全,攝像頭面對的是家庭,開車需要行車記錄儀護航,未來針對更多生活場景會創造一個安全的角色。周鴻禕說,他不是熱衷做智能硬件,而是用戶的這些需求由硬件來承載。

  理論上,中國是一個安全隱患叢生的大國,循此路徑360有可能會成為他理想中的一家安全公司。但現實生活中,一個外形更酷顏值更高的產品更容易贏得用戶。安全真的能成為用戶付費的理由嗎?周鴻禕的答案是,安全只是產品的一個觸發點,他會通過安全找到一個真實需求:在真正設計產品的時候,告訴用戶,何止安全。

  安全概念延伸的路徑也在鋪設之中。2014年底,360在組織架構上做了一次大規模調整,將安全和手機業務進行劃分,前者歸總裁齊向東負責,後者是周鴻禕主導。今年5月,360企業安全集團成立,6月360宣布私有化,這一部分很可能會在A股謀求上市。

  除了在內部郵件中提到的360估值、溢價被低估,周鴻禕解釋私有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家希望我們能回來,隨著IOT的發展,政府對智慧城市、互聯網+的重視,安全問題會越來越重要。我們目前解決安全的技術能力跟美國同行在一個水平,但是坦率地說,如果沒有國內的身份,我無法參與或者不能以我的名義來參與。”所以,此次參與360股份回購的基本是中投、中信這樣的國字頭基金。

  而硬件公司包括奇酷,從組織架構上與企業安全集團沒有關聯,未來的路徑也是獨立融資,獨立上市。

  他的對手通過並購輕易就能築建一座商業帝國,而周鴻禕想做的每件事都得擼起袖子親自上陣。這跟360體量相關,也與他的個人理想主義情結有關。談一個商人的理想主義會顯得不太真誠,但如果說一個產品經理希望做出更牛x的產品影響普通人的生活,也許可信度會更高,產品經理周鴻禕的理想情結或許在此。

  這會影響一些產品商業化的考慮,也導致他不夠專注,缺乏自我克制的性格又讓他在PC時代樹敵太多。有時候他會為此沮喪,覺得嘲笑他的人成王敗寇論,太過功利。面對別人的不理解、競爭對手的攻擊、巨頭的打壓、隊友不給力,他也會有挫敗感。“但是摔一跤後,有人跑來跟你談一個想法或是突然發現產品的某一個點,還是會讓我激動。”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