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國經濟沒那麼差

2015-08-28
来源:香港商報

  官媒駁斥:中國引發金融危機無根據

  【香港商報網訊】針對一些西方媒體將矛頭指向中國,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引發投資者擔憂,或引發新一輪新興市場金融危機,甚至「拖累」世界經濟,新華社昨日刊文稱,多數海外專家分析指出,新興市場不會因中國而遭遇新一輪金融危機。

  新興市場根基穩健

  文章引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觀點稱,經歷早前危機教訓后,新興市場政府目前手中可使用的宏觀政策工具更多、沒有積累巨額經常項目逆差、外匯儲備更充足、銀行體系更穩健、國內儲蓄基礎更好、企業債規模未失控、貨幣沒有遭到投機打擊,因此不存在發生大範圍金融風險的根源。

  縱觀目前新興市場和全球其他大經濟體的表現,專家認為,中國引發新興市場金融危機的言論沒有根據,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論調更是「危言聳聽」。

  中國不會「硬著陸」

  英國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中國上證指雖然經歷暴跌,但只是重回年初水平。更重要的是,股市表現與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出現背離,經濟狀況遠好於股市表現。

  過去幾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降,但這并非中國經濟競爭力下降造成。德國柏林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累格爾認為,人民幣貶值不是為了刺激出口,而是市場化改革所致。匯率改革讓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前景更加光明,也將讓更多國家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全球股市重新估值

  對於造成此次金融市場震盪的原因,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證券交易部經濟分析師朱莉安娜·羅德利認為,雖然全球主要經濟體基本面向好,但增速并不算快,而加拿大和巴西則面臨陷入衰退的風險,而對美聯儲未來加息的擔憂始終懸在投資者心頭,影響全球市場情緒。

  羅德利認為,現在全球股市正在重新估值。大約6到8個月前,中國股市迅速上漲,現在這股熱潮正逐漸退去。歐美股市此前一度市盈率很高,企業利潤與股價并不相稱,因此存在調整空間。

  專家強調,最近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數據趨於良好,沒有必要擔心全球經濟大衰退。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仍將維持在7%的中高速水平,對世界市場的需求保持穩定,而且中國經濟向更可持續的方向轉變,這對全球經濟發展是個利好。

  對於未來市場走勢,專家認為,市場震盪將很快得到解決,并不會演變成金融危機。中國股市下跌可能為未來反彈提供了空間。

  發改委:全年目標能完成

  針對各方關於中國經濟悲觀的輿論,國家發改委在24日到26日3天之內連發3篇文章,重申中國宏觀調控取得新成效,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并稱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平穩,主要經濟指標能夠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發改委文章指出,7月份以來,經濟運行雖有波動,但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多數傳統產業增速有所下滑,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制造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消費保持平穩增長。

  在昨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亦表示,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總的是好的,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質量繼續提升,發展動力加快轉換,人民福祉持續增進。

  在分析下半年經濟走勢時,他說:「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地見效,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平穩。」

  上半年消費貢獻率60%

  自24日以來,國家發改委連續刊發的3篇文章均強調,中國經濟運行仍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文章分析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回穩向好的跡象有所增多,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生產、居民消費和出口增速有所回升,7月份盡管外貿、投資、工業增速有所放緩,但消費、房地產、服務業總體穩定向好。

  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增速與上月基本持平,從貢獻率來看,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發展仍有巨大潛力、巨大餘地和巨大韌性。」發改委在文中強調,目前中國經濟仍具備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力,雖然工業生產價格持續低迷,但消費價格漲幅預計不會超過2%。文章分析認為,要理性、客觀、全面地認識經濟存在的問題,考慮到經濟政策有一定滯后性,今年以來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改革措施在下半年會繼續發揮作用。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增長態勢,全年GDP將增長7%左右,有把握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

  單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7月份的經濟形勢的確不容樂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2%,均低於預期值,且制造業PMI也回落至50%的榮枯關口。

  為世界經濟增長承擔壓力

  匯豐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史蒂芬·金說,自經濟危機以來,中國「為支撐世界經濟增長而承擔壓力」,比任何國家做出的貢獻都多。「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是基礎、是前提。」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表示,擴大消費需求關鍵是讓城鎮居民有錢花,并且敢花錢。

  如他所說,今年上半年消費增長的同時,是居民收入保持「雙快」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3%,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1.6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今年前7個月服務業繼續保持在三大產業中的領跑地位,且增速有所加快,農業生產也持續向好,增加值增長幅度有所擴大。

  發改委文章認為,一、三產業加快發展有效彌補了二產增速放緩對穩定經濟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顯現,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平穩,主要經濟指標能夠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高技術行業領跑工業

  盡管一、三產業發展勢頭不減,但目前中國工業面臨的困難仍不容小覷。發改委文章認為,目前工業增速的回落主要是由於汽車、鋼鐵等行業下滑造成的。

  據了解,之前連續3個月增速小幅回升的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在7月再度回落,其中機械行業增速下滑明顯拖累了整體數字,而機械行業中又以汽車行業負增長傷害最大:7月汽車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5%,增速比上月回落8.4個百分點,導致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較上月回落0.43個百分點。

  新經濟增長點正加快孕育成長

  發改委文章強調,從工業內部結構看,高技術和消費相關行業仍保持較快增長。即使是在增速回落明顯的機械行業內部,高端裝備制造業仍然漲勢強勁,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4.6%,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增長19.7%。

  據了解,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在今年上半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鐵路機車等增長速度超過50%。「可喜的是,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正在加快孕育成長。」發改委文章如是說。

  高盛唱多:四季度中國經濟增8%

  高盛認為,中國經濟前景并不像部分評論認為的那樣糟糕,盡管現在的不確定性更大,但遠不至於會崩潰。

  高盛投資組合研究團隊本周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顯示,在財政、貨幣和改革政策的靈活運用下,中國經濟增速將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回升至8%。

  高盛評論分析稱,如工業產出、PMI和出口等令人失望的官方數據所示,中國經濟增速在最近幾個月實質性地放緩了。的確,有些時候,中國經濟活動的代替指標暗示經濟增速比官方GDP數據顯示的更低,尤其是在產品制造和大宗商品密集型產業。由於抗戰紀念70周年活動導致大北京地區生產設備的暫停,短期經濟增長前景更加復雜。短期而言,三季度經濟的疲軟在所難免,潛在的加速增長很可能出現在9月,9月的數據將在10月初、中旬公布。

  不過,在高盛看來,盡管近期中國增長勢頭減弱,各種政策的靈活運用將繼續提振增速反彈的預期。

  就貨幣政策而言,高盛認為,繼周二降息降準后,人民銀行還會有一次25個基點的降息,和兩次分別50個基點的降準。而財政政策方面,高盛預計,中國會繼續推進地方債務置換,同時繼續強化PPP模式。

  高盛認為改革可以提振刺激中國經濟增長,預計人口、社會保障、環保以及國企改革政策會陸續出臺。

  在這些因素、尤其是財政政策的合力之下,高盛預計今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年化可達8%,較三季度的7.5%預期更高。

  睇好派

  「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引發恐慌」「中國經濟雄風不再」「中國政府的政策工具已經用盡」……伴隨近期全球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有關中國經濟「崩潰論」再度甚囂塵上,更有評論把中國近期出臺的一系列財政金融舉措解讀為中國正在經歷一場轉型危機。

  但總體而言,更多的輿論依然看好中國改革,對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抱有信心,認為中國穩增長和深化改革舉措的效果正在顯現。

  黑田東彥:中國經濟仍強勁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周三在紐約發表演講表示,中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其合理性,一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過度悲觀」了,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非常強勁」。

  黑田東彥還表示,「目前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已經受到影響,但我不認為在未來幾年日本出口將受到非常負面的影響。這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在6%至7%的範圍內,且日本的資本商品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時代》周刊:經濟韌性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理事卡洛科塔雷利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和股市波動并不意味著危機的到來,只是經濟運行中的「必要調整」。法德兩國領導人也在資本市場波動的第一時間表態,相信中國擁有足夠資源和政策工具穩定經濟形勢。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刊文說,雖然近期資本外流等狀況較為明顯,但是中國過去數十年間積累了豐厚的外匯儲備,經濟韌性強。

  《華郵》:不至於崩潰

  美國《華盛頓郵報》周三刊文表示,中國的經濟存在大問題,但是還不至於到崩潰邊緣。

  報道認為,從今年夏天開始,中國股市就開始進入寒冬,最近幾天尤其陰暗。即使這顯示了中國經濟上的大問題,卻不意味著經濟崩潰。報道指出,投資人將極其不穩定的中國股市視作整體經濟的信號,而專家認為這種解讀是錯誤的。

  報道援引凱投宏觀諮詢公司首席全球經濟學家朱利安杰索普的話稱:「投資者對於中國的經濟風險反應過度了。」

  文章列舉了幾點理由。首先,與美國不同,中國的股票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聯繫相對較弱,股市的暴跌不太可能引發銀行系統和投資性風險。其次,相對來說,只有少部分較富有人群進入了股市,大部分中國家庭還是習慣儲蓄。另外,不論外界如何擔憂,中國經濟依然在增長。

  唱衰派

  華府智囊:中國正在走向停滯

  華盛頓保守智囊機構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亞洲經濟問題學者史劍道日前曾為《巴倫周刊》撰寫了一篇題為《中國泡沫經濟何時了》的文章。他在該文中稱,中國的下一個泡沫將在中國的樓市或債市中形成,并在6年后迎來一個盛衰周期。前不久,他在接受采訪時,也談及中國經濟面臨的其他泡沫,甚至在步向停滯的看法。

  史劍道認為,現在企業債務泡沫已經顯現,它比起幾年前的房地產泡沫更糟。不過它或許沒有股市泡沫那麼糟糕。但是股市泡沫已經破滅,而且破滅得很快。

  史劍道表示,一直對中國經濟不看好,并認為中國正在走向停滯。中國經濟自2009年起,一直表現乏力。它將會因高企的債務、老齡化人口,以及環境危害等問題而繼續表現疲弱,除非采取艱難和痛苦的改革。否則中國(的發展)將會停滯,并且將在這個十年結束前,即2019年、2018年陷入停滯。到時候不論他們報出什麼樣的增長數字,其增長將會是零。

  金融時報:存在三大經濟難題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刊文《為什麼應該擔心中國?》分析中國經濟時指出,現在中國存在三個巨大的經濟難題。第一個是清理過去金融過度行為的遺產,同時避免發生金融危機。第二個是重塑經濟,使增長更依賴私人與公共部門的消費,減輕對超高水平投資的依賴。第三個是在實現以上所有目標的同時維持總需求的強勁增長。

  文章稱,近期動態很重要,因為它表明,中國當局尚未找到解決這三個難題的辦法。更糟糕的是,他們在過去7年里所嘗試的權宜之計甚至已使困境變得更麻煩。或許,市場先生已預感到,中國的處境將是多麼的艱難,而中國可能會采取的一些選項實際上會造成多麼大的動盪。中國的選項包括貨幣貶值、超低利率,甚至還有量化寬松。如果真是如此,目前市場動盪或許并不顯得愚蠢。全球儲蓄過剩可能變得更嚴重。那會讓所有人都受到影響。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