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醫藥經濟增速趨緩 專家:企業應把握轉型契機

2015-11-13
来源:經濟參考報

  相比過去幾年高速增長的醫藥行業走勢,近年來,行業呈現穩中放緩,且短期內這一態勢不會馬上改變。但相比其他行業,醫藥行業仍是朝陽產業,社會剛性需求猶存。如何在行業轉型中把握好發展節奏,成為醫藥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

  醫藥經濟暫處“低通道”朝陽特質未改

  記者近日從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獲悉,2015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28842億元,同比增長11.8%;2016年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2100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長11.3%。到2020年將達到48400億元,復合增長率在11%-13%之間。

  相比“十一五”期間醫藥工業利潤的復合年增長為37.6%,進入“十二五”后,受宏觀經濟變化、藥價改革、成本等因素的影響,醫藥工業利潤明顯增速放緩,預計2015年全年利潤增長為11.9%。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表示,2016年醫藥經濟主要體現六大特點:一是醫藥經濟增長率將進一步下滑;二是從嚴查稅將改變商業格局;三是控費、招標、限抗,醫院終端形勢嚴峻;四是資本及市場競爭壓力提高零售集中度;五是出口或延續低迷;六是成本下降與調價可望穩住利潤下滑。

  展望“十三五”醫藥經濟的發展,林建寧認為,不要期望恢復原先的超高速增長,但中等偏高速的增長仍可期,尤其是后三年有望復蘇。畢竟公眾對健康的需求是剛需,醫藥行業朝陽產業的特質不會改變。

  “有形+無形”之手加快厘清市場頑疾

  “制藥企業不能人云亦云,只想著賺錢。檢查發現,藥物臨床試驗數據存在擅自修改、刪除數據的現象,以及數據不可靠、不真實、弄虛作假的嫌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近日公開表示。

  事實上,藥品重復申報、扎堆注冊的頑疾一直存在。據了解,超過100家企業申請的品種有8個,超過50家企業申請的品種有23個,僅這31個品種涉及的申報企業就過千家。值得一提的是,3.1類新藥(在國外未在國內上市)申報量達3980件,其中超過20家企業申報的品種有42個,超過50家企業申報的品種有4個。

  記者采訪了解到,下一步,國家食藥監總局將對此進行嚴查,包括申請人、臨床試驗機構、CRO等,如果企業主動撤回將對其從輕處理,如果企業被動查出,則從重處理。不僅追究責任人、列入黑名單,申請人3年內不得申請,而且已經受理的將全部退回,之前的也要進行追溯。

  有醫藥企業人士認為,這種嚴控審評無疑有很大壓力,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是好事。一是不用擔心劣幣驅逐良幣,公平競爭。另外,企業在面對申報高門檻時也會放棄僥幸心理,減少重復作業,整合資源聚焦真正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滿足患者需求的藥品。

  原美國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藥物審評專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龔兆龍表示,相比部分醫藥企業存在一哄而上的現象,中國醫藥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形勢,從仿制藥到創新藥,不同企業探索各種研發模式和方向。

  企業應把握轉型契機

  中國是全球用藥大國,面對這一巨大市場的轉型升級,該如何把握契機,不同企業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答案,但核心詞都離不開“創新”二字。

  諾華中國總裁徐海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今年明顯感到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制度改革還是地方層面的探索嘗試,在支持創新上都變得越來越有力。比如組建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上海分中心、試行上市許可人制度,就是邁開了新藥審評領域的重大一步。諾華新的上海研發中心明年年中將正式投入運營,它不僅是全球研發網絡的一部分,也會針對中國市的疾病圖譜進行更多針對性的研究。”

  徐海瑛表示,盡管大環境有經營壓力,但諾華會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投入,尤其在擴大研發隊伍和項目上。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相比以往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這些年對人才培養和創新環境的打造,使得研發能力水平提升,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看重,讓一批以研發驅動為主的醫藥企業,更愿選擇中國市場。

  近日,輝瑞中國研發中心與上海交大-耶魯聯合生物統計中心簽署了合作意向備忘錄。“研發是實現目標的核心”,輝瑞中國區總裁吳曉濱表示,他們將把科技轉換為能為患者帶來益處的治療方案,通過創新且商業可行方式,滿足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

  另外,一些國內醫藥企業代表也表示,盡管體量上可能無法與外資醫藥企業抗衡,新藥研發上也不一定能趕超,但是加大研發、促進創新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