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普京加大空襲力度是美國給的機會

2015-11-19
来源:觀察者網

  【11月13日晚,巴黎發生恐怖襲擊,已有140餘人罹難。事後不久,ISIS組織宣稱對此事負責。緊接著,俄羅斯官方確認A321飛機空難原因為恐怖襲擊,隨即加大對IS空襲力度。ISIS為何對西方持有如此大的敵意?美國又在中東的混亂的局勢裏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呢?俄羅斯能否在對IS的空襲中扳回一局?本文摘自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朱雲漢所著《高思在雲: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出版),作者授權觀察者網發布。】

  當前是一個“巨變的時代”,過去大家所熟知、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已一去不返。此外,美國過去稱霸全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持續發酵……

  美國過度擴張陷入困境,俄國趁機崛起與其對抗

  在單極體系下,國際警察角色的自我膨脹,以及傾向將國家安全利益無限延伸,終於讓美國陷入了左支右絀的困境,也就是耶魯大學肯尼迪(Paul Kennedy)教授與加州大學查莫斯·約翰遜(Chalmers Johnson)教授所說的“帝國過度擴張”(imperial overreach)。美國在全球63個國家設置737個海外軍事基地,試圖支配所有地區的安全結構與秩序,並對它未來所有潛在的競爭對手做嚴密的圍堵與防范,尤其是對俄羅斯和中國進行安全戰略圍堵。這種無限度的擴張,最後必然導致備多力分,到一個臨界點,就會出現捉襟見肘,並引發其戰略對手伺機反彈。

  現在看來,美國的財政資源與國內政治支持的基礎,都不足以支撐這種無止境的全球圍堵政策。例如,美國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逐漸往東擴,把前社會主義國家的中東歐國家都納進來,而且准備在包括波蘭、捷克等國家,布置反導彈防禦體系,這就逼近了俄羅斯忍讓的極限,導致俄羅斯在軍事戰略上全面性地反彈,正式與美國攤牌。

  2008年8月8日,就在全球政治領袖集聚北京觀看奧運之際,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格魯吉亞軍隊逐出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地區,而且重創格魯吉亞的軍事力量,重新確立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境內親俄省份的主控權。這個事件是歐洲戰略格局的曆史轉折點,也意味著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即將告別“後冷戰時期”。俄羅斯冒著與美國全面翻臉的風險,毅然揮軍南下,絕非一時沖動之舉,而是經過審慎的戰略評估與決斷。

  這個事件等於是俄羅斯向全世界宣告:經過多年的隱忍,莫斯科已經准備好對美國的戰略圍堵進行全面的反擊。這是俄羅斯啟動全球反圍堵戰略的起身炮。自從蘇聯瓦解之後,俄羅斯長期陷入經濟結構轉型的困境,綜合國力一落千丈,盡管仍擁有世界最多的核彈頭,但過去十幾年完全沒有能力與美國進行戰略對抗。美國也趁著俄羅斯積弱不振之際,大舉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縱深,這幾年美國的戰略前進部署已經推進到俄羅斯邊境。

  美國通過北約組織的東擴,已經將絕大多數東歐國家都收編為華府的軍事戰略盟友,而且積極在獨聯體內策動“顏色革命”,推翻親俄政權。美國還准備在波蘭與捷克部署反導彈系統,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彈。

  尤其當2008年7月8日美國與捷克簽署了建立反導彈雷達預警基地的協議後,俄羅斯更多次發出警告:一旦這個協議正式生效,它絕對會采取反制行動。不過,華府並沒有將莫斯科的警告當一回事,反而在伊朗試射導彈後加速了部署反導彈系統的腳步,終於將俄羅斯逼到牆角。

  但此時俄羅斯已非葉利欽時代的吳下阿蒙。俄羅斯不但仍擁有強大的傳統武力,而且經過十年經濟實力的恢複,國庫與外彙儲備日漸豐厚,並與中國、中亞及中東地區以及拉丁美洲的新興經濟體建立了密切的經貿合作及戰略夥伴關系;俄羅斯更是西歐國家所仰賴的天然氣供應源頭。反觀美國,2008年華府正處在一個比較困窘的階段,美國大軍仍深陷伊拉克與阿富汗,國際聲望跌落穀底,國內正爆發70多年來所僅見之次貸危機。俄羅斯正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美國為何持續衰落?

  曆史上拿破侖入侵俄國、希特勒入侵蘇聯,都是從烏克蘭平原長驅直入,所以烏克蘭可以說是俄羅斯抵制北約東擴的最後屏障,當這個與俄羅斯曆史淵源最深的前蘇聯自治共和國也開始倒向西歐時,等2014年2月冬季奧運會一結束,普京就毫不猶豫地再度進行反撲,將克裏米亞半島以及東烏克蘭的親俄地區牢牢納入莫斯科的掌控。

  為何普京敢冒險放手一搏?難道他完全不在乎美國與西歐對俄羅斯進行外交報複、經濟制裁甚或軍事反制嗎?最直接的答案是,普京已經摸透美國的底牌,也看穿西歐政客的偽善。

  首先,戰略拔河兩端的意志力是完全不對稱的。一邊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自己咽喉要塞的普京,另一邊是好不容易才從伊拉克與阿富汗這兩個泥淖抽身的奧巴馬。更何況,美國還要集中精力來應付中國興起的挑戰,所以普京很有把握美軍是不敢在自家門前輕舉妄動的。

  其次,美國本身並沒有太多可以立即威脅普京的經濟籌碼,俄羅斯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程度很低。雖然美國手中握有將本國頁岩天然氣出口到西歐這張重要籌碼,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短期內,任何對俄羅斯有效的經濟制裁都必須假西歐盟邦之手,可是西歐國家很難下得了這個決心,因為它們都不願犧牲與俄羅斯的巨額雙邊貿易,何況它們還仰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

  此外,英國與法國的政客們手上都沾滿了俄羅斯資金的銅臭味。英國不願意切斷與俄羅斯的金融往來,因為如果俄羅斯抽走其巨額外彙儲備,對倫敦金融產業將是一大打擊;倫敦與巴黎的私人銀行更長期為俄羅斯大亨與腐敗政客提供國際洗錢服務,這種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如何割舍?難怪西歐許多政客面對普京的挑釁,通常都是口頭譴責,但背地裏卻爭食甜頭。

  更重要的是,美國與西歐已經不具備支配全球經濟的實力。40年前,任何國家一旦與西方國家切斷經濟關系,就等同於與世界經濟切斷關系。但是,如今非西方世界已經全面崛起,以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美國與西歐占全球經濟活動的比重已經從51%,下降到不足40%。如果俄羅斯被迫退出西歐市場,還有中亞、中東、南亞、東亞、非洲與拉丁美洲這些日益興旺的貿易夥伴。總之,這個世界已經不是美國人說了算。

  美國最愚蠢的決定:出兵伊拉克致中東血腥沖突不斷升級

  伊拉克戰爭給美國國際領導地位造成的損傷是難以補救的。在美國的“地獄十年”期間,由於小布什總統執政團隊中鷹派當道,天下也難太平。“911”這場空前的恐怖主義攻擊事件,給了這批鷹派分子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推動醞釀已久的“中東戰略版圖改造計劃”。

  如驚弓之鳥的美國民眾,願意接受新保守主義陣營所開列的任何國家安全政策處方。該處方的核心主張就是先發制人、變更政權以及“民主帝國主義”(democratic imperialism)願景。通過偽造的薩達姆擁有毀滅性武器的情報與蓄意欺騙,他們為戰爭合理性編織了足夠的借口。

  一個只有短短兩百多年曆史的國家,向一個擁有幾千年古老文明的國家發動了一場不對稱的戰爭。2003年3月20日,英美聯軍啟動對伊拉克強人薩達姆的“斬首行動”。美國巡航導彈與隱形轟炸機奔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早已在巴格達某處秘密地點架設好攝影機,開啟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報道戰爭的現場全程實況轉播。

  當時以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鷹派狂妄自大,他們相信應該利用美國無與倫比的軍事力量,依照自己的意志徹底改造中東區域政治。在美國部隊順利擊敗伊拉克政府軍之後,目空一切的小布什國家安全團隊,決定徹底摧毀以遜尼派為主體的國家體制與機構,他們不但要鏟除薩達姆領導的社會複興黨,還就地解散伊拉克政府的武裝部隊、警察、司法與整個行政體系。

  他們天真地以為美國有此神力在廢墟之上重建一切:一方面扶持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組織政權、制定憲法並舉行選舉;另一方面在一切歸零的真空狀態中,重新建構國家體制、政府機構與軍隊。

  事後證明,這是一項極為愚蠢的決定。國家體制、統治機構與法律秩序的從頭建構談何容易,更何況伊拉克本來就是一個宗派與部落認同四分五裂的國度。一旦國家機器解體了,各種境外基於宗派信仰與利益的政治勢力長驅直入,各自扶持激進武裝力量搶奪地盤。血腥的沖突又強化效忠部族或宗派的凝聚力,並激化壓制異族與血債血償的原始沖動。

  伊拉克戰爭的社會與經濟成本極為驚人。戰爭期間4500名美軍官兵死亡;伊拉克無辜平民的死亡人數,最保守的估計是超過10萬人。伊戰也嚴重拖垮了美國的財政。斯蒂格利茨以及哈佛大學教授比爾姆斯(Linda J Bilmes)於2008年出版新書,書名是《三萬億美元的戰爭》,在書中他們為伊戰的直接與間接經濟成本提出了詳盡與精細的估算。根據估計,美國為伊拉克戰爭所需付出的經濟成本,遠遠超過朝鮮戰爭與越戰的總和,伊戰成為美國曆史上成本第二高的戰爭,僅次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ISIS組織為何越來越囂張?

  用2006年的幣值計算,美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付出的代價約為31萬億美元;而伊戰的最終成本可能趨近於30萬億美元,直追二次世界大戰。其主要原因是,今日戰爭的經濟代價遠高於60年前。以今日的幣值計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投入戰場的每一個士兵每年的成本是5萬美元,而伊拉克駐軍每人每年的花費為40萬美元。伊戰的開銷不僅來自官兵的薪餉、武器、彈藥、補給與後勤,傷亡官兵的撫恤、終生的醫療照顧與傷殘補助也是天文數字。

  老布什總統在1990年進行海灣戰爭時,戰爭僅僅曆時一個月,美國前後共調動70萬部隊投入戰場,這70萬官兵中有高達40%的人需要政府提供長期的醫療照顧與額外津貼。而伊戰前後曆時至少6年,輪流投入戰場的官兵人數高達200萬人。戰爭開始以後,從前線陸續送回美國軍醫院的傷兵已有26萬人,需要心理治療的人數還難以統計,戰爭的後續開銷將十分可怕。

  伊戰不但嚴重拖累了美國財政,而且明顯排擠了教育、醫療與社會福利支出。從小布什總統發動戰爭到他2008年卸任,美國的國債已經增加了25萬億美元,其中有1萬億美元是因為伊戰而舉的新債。伊拉克戰爭造成近十年的賬面直接開支,包括軍費、使館開支、重建及援助等,總計達7670億美元,再加上遺族撫恤以及退役傷員官兵的長期醫療照料與生活補助,長期總支出將高達30萬億美元。

  這場戰爭的借口是捏造的,而戰爭帶來的社會與經濟代價驚人,在全球激發強烈反美情緒,並讓美國深陷中東泥淖。但是,美國的“民主”並沒有讓任何關鍵決策者為他們的蓄意蒙騙國會與選民負起政治責任。2004年小布什總統依舊連任過關,切尼、拉姆斯菲爾德、賴斯等這些主戰大將依舊大權在握。

  時至今日,西方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流域烽火遍地,伊拉克很快就會像南斯拉夫一樣,成為曆史名詞。伊拉克北邊的庫爾德族在占據重要石油生產基地之後,必然更積極朝向建立“大庫爾德斯坦國”的百年之夢推進。ISIS組織,或“伊斯蘭國”,將長期盤踞伊拉克東部及敘利亞西部的遜尼派教徒聚集地區;由美國扶持的什葉派宗教政黨政權,遲早會尋求伊朗的軍事保護傘以求苟且偷生。美國改造中東政治版圖的謀略終成黃粱一夢。(作者:朱雲漢)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