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尋找深圳民間文化 廖虹雷話說過年

2016-01-25
来源:香港商报

  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廖虹雷近日攜新書《深圳民間節俗》在深圳大家講堂「話說過年」,解讀嶺南悠久的民間年俗,同大家分享深圳鄉土節日文化的發展、演變與其蘊含的濃濃溫情。他說,「春節深深地扎根在中國人民文化傳統的精神世界里,它就猶如寫進中國人遺傳基因里的密碼一樣,時間一到,自然就啟動。」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春節心靈抵達的日子

  廖虹雷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他是深圳杰出的民俗學工作者,亦是一位重視民俗田野考察的學者。他熟悉深圳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對每一民俗事象都懷有深厚的感情。2015年9月,其新書《深圳民間節俗》出版,書中對於深圳傳統文化,尤其是對深圳年俗的考察與追憶,使人們對於深圳文化的了解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在廖虹雷眼里,「過年」是一年里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它亦是4000多年傳承下來的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個節日。春節包含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凝聚著炎黃子孫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民的家庭道德和生命的倫理觀念,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春節深深地扎根在中國人民文化傳統的精神世界里。」他說,「它是一個心靈抵達的日子,給了人們暫時忘卻煩惱、釋放自我、回歸本我的一種機會。春節是一個重新出發的日子,給中國人辭舊迎新、收拾心情、輕松上陣、再創輝煌的一種動力。春節讓過去的一年有個完美終結,也讓新的一年有溫馨的起點。對於學生、勞動者、創業者都會帶來陽光的一天,帶來無窮的希望。」

  「做年」傳統又時尚

  春節,深圳本地人稱作「做年」。一個「做」字,道出豐富的地方民俗文化涵義,它既包括「過新年」、「賀新年」的意思,又有一層「做」忙碌的愉悅。

  據介紹,深圳在東晉時置縣,至今有1680多年歷史文化,因而深圳人的年味很傳統;由於深圳毗鄰港澳,受海外文化影響,所以深圳人做年又很時尚。深圳的節日文化歷史久遠,豐富多彩,至今還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展現異樣的風采。如「沙頭角魚燈舞」、「西鄉搶砲」、「*田麒麟舞」、「南澳舞草龍」和「大鵬清蘸」等,年復一年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沒有被現代化的生活所取代。

  深圳傳統做年從臘月廿四始,正月十五止,節慶長達20多天。臘月廿三,是「小年」節,舊有「官三民四船五」(即官府以廿三、平民以廿四、水上居民以廿五為節)之說。清康熙《新安縣志風俗》(深圳舊稱新安縣、寶安縣)載:「十二月二十四,為小年,晚祭灶。」早在300多年前,深圳就從臘月廿四「入年卦」。自「小年」始,男人就忙於辦年貨,置新衣,宰三牲,祭灶神,然后帶著子女行花市,買(寫)揮春(對聯),買燈籠、桃花、年橘裝飾家居;女人忙於「大掃除」、做年糕、打米餅,民諺云「聽到打餅聲,知道過年來」。如今,時尚人士趁年尾商場打折,去香港「掃貨」,結伴團購高端時裝和食品;青年人則敲鑼打鼓、練麒麟、舞獅子,人人動起來,家家「忙灑灑」,即客家話里的「忙忙碌碌」。廖先生表示,越忙,越有年味。

  深圳風俗中,大年三十下午,由長輩領著子孫,帶著三牲、糕點供品和香燭,到祠堂敬拜祖先。祭祀前,全家得洗「年香水」,又稱「大吉水」,即把石姜蒲、柚子葉、香芒草和青竹葉等,放進一大鍋水、燒開兌涼水洗的藥浴。「年香水」醒神、清爽,至今仍有不少家庭堅持。「一年一度的祭祖儀式無疑讓族人世代重視和承襲這種民俗文化。」祭畢,家人相聚向長輩拜年問好,長輩給兒孫「利市」紅包,祈求大吉大利。后入席吃團圓飯。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去酒樓包酒席,或者訂做「大盆菜」送到家中,在家中圍爐而吃,既親切熱鬧,又省卻了廚房勞碌之苦。廖先生說:「新年始,挑新水;年初二,兜利市;舞龍獅,看大戲。這些傳統節俗,如今依然是深圳本土人重要的春節習俗。無論是當地的廣府人、客家人,還是潮汕人,均會在忙碌中享受過年的熱鬧和歡樂。」

  「俗隨時變」是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客觀規律。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原有的價值觀也在變化,深圳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特區,尤為如此。但傳統的民俗文化是深圳民眾的精神家園,留住深圳傳統文化的根,是一代民間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廖虹雷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堅定的守望者和保護者。他把對深圳民俗文化的考察,變為文本記錄,在繁華的街市中采錄即將消失的民俗,用筆墨「留住記憶、留住傳承」。

  書篇介紹

  《深圳民間節俗》

  《深圳民間節俗》分為四章,共30萬字,記述深圳的農事節俗、祭祀節俗、紀念節俗和游樂節俗。詳細展現了深圳人(土著居民)在歷史上和現實中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展現出極具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和族群性特色,亦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廖虹雷所寫節日習俗,不同於一般民俗誌,強調紀實,而是透過散文式的筆墨,敘述作者進入和觀察節日習俗的全過程。同時,其透過對每一事象形成的歷史淵源的追述,如對「陳仙姑祠」、「車公廟」、「文昌誕」、「關公誕」等信仰習俗的介紹,對「做年」、「七姐節」等節日習俗的鋪敘,均淋灕盡致,栩栩如生,亦有其身影在其中,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