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休止符

2016-01-29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機構共2612家,其中問題平臺數量1000多家,約占全行業機構總數的30%。

  1月27日,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微眾銀行將于近期完成首輪4.5億美元融資,完成融資后,微眾銀行的估值達55億美元。此前,京東金融和陸金所分別宣布獲得66.5億元和12.16億美元融資。

  過去幾年間,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蓬勃發展,催生出了一大批創業公司和創新模式,但與此同時風險也在恣意蔓延。

  按照銀監會的口徑,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機構共2612家,其中問題平臺數量1000多家,約占全行業機構總數的30%。受P2P(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拖累,就連過去幾年最受寵的概念——互聯網金融也成了一個尷尬的標簽。

  隨著e租寶、大大集團等風險事件的接連爆發,網貸監管政策征求意見稿的下發,以及多部門聯合整頓,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的行業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和行業危機。

  另一面是,隨著監管框架的日益明晰、投資者投資風險教育普及的初步完成,互聯網金融公司們終于有了沖擊IPO的底氣,畢竟一個沒有游戲規則的行業很難讓資本市場放心買單。

  1月27日,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微眾銀行將于近期完成首輪4.5億美元融資。而就在1月15日,京東金融宣布獲得66.5億人民幣的首輪融資;1月18日,陸金所宣布完成12.16億美元B輪融資。

  更大的背景在于,步入新常態的中國需要新經濟、新金融,傳統金融業、互聯網巨頭、創業型公司正通過不同路徑滲透到新金融領域。要杜絕新生事物野蠻生長,必先完善監管體系。

  亂象集中爆發,引從嚴整治

  京師律師事務所互聯網金融事務部主任、高級合伙人左勝高律師長期關注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管理和行業發展。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風險主要集中在觸犯了監管部門的四個方面底線:平臺自融、平臺涉及資金池、平臺提供擔保、非法吸收存款等非法集資。一旦觸犯這四個底線,容易引發刑事犯罪的風險、導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等犯罪行為發生。比如作為第一案的“東方創投”案,以及近期的e租寶事件、大大集團事件就是按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來立案偵查的。

  在左勝高看來,目前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集中整頓很有必要,中國互聯網金融最近四五年的發展經歷是一段野蠻發展史,每年以數倍、數十倍的速度發展,而且平臺面臨著極度同質化的問題;同時也出現了一部分平臺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名義,做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不法行為。因此,基于前期無序無準入門檻的野蠻發展,才導致近段時間以來出現了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危機事件的爆發,目前P2P平臺還處在風險爆發的高峰期。

  實際上,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危機不斷暴露的同時,國家監管層已經開始行動,致力于行業的規范有序發展。

  201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以法規的形式正式對互聯網金融進行規范。

  2015年12月28日,由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門研究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這一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了平臺的12條禁止行為、合適的投資者、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的備案以及四部門在互聯網金融監管中的職責定位。其中,公安部牽頭負責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進行互聯網安全監管,打擊網絡借貸涉及的金融犯罪工作。

  左勝高認為,目前這些監管條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比如資金的銀行存管問題、線下業務開展問題等等。舉個例子,規定要求資金應該由銀行存管,但是實踐中,銀行沒有針對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的業務,或準入門檻較高,這導致了當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合規去尋找銀行時,銀行沒有相應的部門進行對接,這就形成了落差。

  1月23日,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消息稱,針對當前經濟金融領域犯罪多發態勢,公安機關將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集中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多位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全國各地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整治從e租寶事件后就已經開始了。現在高層的密集喊話透露出這一整治的力度將持續加大。

  對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短期的陣痛才能換來長久的發展。

  對于公安部門的專項整治,市場觀點認為,既可以保護合規、合法的平臺有序發展;同時打擊打著互聯網金融幌子的平臺,也可以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對行業發展和社會穩定均有益處。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安部門的查辦和輿論的關注,一方面使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提高;但另一方面,也會在短期內增加P2P行業的不確定因素,引發投資者的恐慌,因此提前兌付。這一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平臺也面臨著擠兌的風險。

  左勝高認為,從e租寶事件中可以看到,這類事件一旦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維權、上訪活動等,因此一方面既要繼續整頓,另一方面需要各方面多部門妥善處理,要避免一刀切,引發社會的恐慌。

  天津市一位副市長此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盡管天津沒有暫停類金融企業審批,但是對相關行業的市場主體的工商登記已經收緊了:冠以“金融”二字的市場主體,必須由金融局簽注意見、前置審批后,工商部門才核發營業執照;另外,含“投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字樣的相關市場主體登記一律從嚴審批。

  “防患于未然,對這類市場主體的注冊實施從嚴管理。”這位副市長表示。

  近100%平臺不合格,需轉型謀出路

  中聞律師事務所互聯網金融業務部主任李亞告訴記者,當下,各地互聯網金融公司已經出現分化,大浪淘沙,好的平臺留存下來,不合規的公司正在慢慢退出或者轉型,而政府的監管和整治將加快促進這一過程。

  李亞介紹,“據我所知,從2015年12月份e租寶事件爆發之后,特別是今年專項整治活動以來,一部分不夠規范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轉型和退市的想法和愿望非常強烈。比如有的平臺轉型和專業機構、企業做金融中介服務,不再給個人做金融中介服務。”

  作為北京“打非”百千萬宣教工程講師,李亞近期也參加了一些金融行業協會的會議和宣講活動,“現在北京金融局也在跟各個會員單位吹風,要求一定要按照2015年12月28日發布的征求意見稿相關規定,進行合規合法的相關整治工作。”

  e租寶、大大集團等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成為監管部門重拳出擊整治互聯網金融亂象的導火索。但事實上,業內人士從不認為這類公司做的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甚至連e租寶自己都曾表示其并不是P2P平臺。

  這種概念的混淆讓更多的P2P以及互聯網金融公司深陷這場輿論危機中。P2P也從過去幾年里那個“時髦”的概念變為了“風險”的代名詞,如何改名和轉型大抵是這段時間P2P公司思考最多的問題。

  零壹研究院院長李耀東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平臺狀況對比目前的監管征求意見稿,基本100%的平臺不合格。單以資金存管一項為例,全國接近3000家平臺,其中已經在銀行做存管的P2P企業不超過10家。

  行業陣痛中,巨頭穩步沖擊IPO

  多部委聯合整治互聯網金融亂象讓這個曾經的“大風口”蒙上了陰影,但行業陣痛、資本寒冬似乎并沒有影響互聯網金融巨頭。

  事實上,P2P行業不管是從業務規模、覆蓋人群還是市場前景來看都只是互聯網金融版圖中很小的一塊拼圖,而基于傳統金融業態轉型升級的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證券、大數據征信,以及更多樣的創新金融模式等才是全貌。

  近期,微眾銀行、京東金融、陸金所先后宣布完成巨額融資,這些年輕的公司在短短數年間便完成了從初創企業到行業巨頭的轉變。其中成立時間最長的陸金所也不過四年,京東金融剛滿“兩周歲”,微眾銀行試營業至今正好一年。

  完成融資后,微眾銀行的估值達55億美元,京東金融和陸金所的估值則分別高達466.5億元和185億美元(約1217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螞蟻金服近期也傳出消息正在低調進行B輪融資,金額或超過100億元。

  對比商業銀行,按照昨天的收盤價,北京銀行市值約1172億元、寧波銀行市值約478億元、陸金所的兄弟機構——平安銀行市值1414億元。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待這些互聯網金融巨頭上市時,前十大上市的公司座次恐怕也要重新排名。

  某投行人士告訴記者,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已經具備了登陸資本市場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香港都面臨一個尷尬的情況,它們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很難被交易所和投資人所理解。

  該人士表示,盡管已經有了Lendingclub上市的先例,但其業務模式以及所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與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們大相徑庭,就連非常接近Lendingclub模式的P2P平臺宜人貸也很難被美國主流投資機構所接受。截至1月27日收盤,宜人貸每股6.86美元,較其1個月前的上市發行價10美元已下跌了31.4%。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前文中列出的幾家互聯網金融巨頭不約而同選在1月公布融資消息,并非巧合。不管是多部委重拳出擊整治亂象,還是網貸監管征求意見稿和網絡支付新規的出臺,都表明了監管層的態度和思路。對于任何一個行業而言,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沒有完善的監管也很難邁入下一個發展階段,例如IPO。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