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羅兵咸預警內銀有風險

2016-04-2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鄺偉軒報道:羅兵咸永道昨發表報告指,內地大型商業銀行的盈利已見頂;相反資產質量的風險正在不斷增加。羅兵咸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部主管合夥人梁國威(小圖左)表示,面對資本充足率不斷消耗的問題,大型銀行或會透過私募或發行優先股方式集資。
 
  羅兵咸永道合共分析內地18所上市銀行的業績,該行昨日發表《2015年度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報告指,上述18家銀行的平均利潤增長率,由2014年的7.39%,大幅下降至去年的1.91%;至於不良貸款比率,則由2014年的1.22%,升至去年的1.65%,按年增長0.43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比率可能升至2%
 
  「內銀盈利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已經結束!」梁國威說,今年內地主要銀行的盈利,有可能面臨「零增長」甚或錄得倒退,又預計至今年底內銀的不良貸款比率,有可能升至2%,料今明兩年仍未見拐點。他表示,「債轉股」仍有眾多不明朗因素,若要取得成功,應回歸基本,包括完善貸款及資產質素管理,同時提升成本控制的效率。
 
  據報告顯示,內地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素,遠較城商行為差。截至去年12月底止,包括工行(1398)、中行(3988)、建行(939)、農行(1288)及交行(3328)的5家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按年增長0.44個百分點,至1.69%;相反包括盛京銀行(2066)、徽商銀行(3698)、重慶銀行(1963)及錦州銀行(416)在內的7家城商行,其不良資產比率為0.96%,按年微增0.15個百分點(見表)。
 
  城商行盈利能力增加
 
  報告又反映,城商行的盈利能力,亦拉闊與大型商業銀行的距離。報告調查的7家城商行,其凈利息收益率(Net Interest Margin,NIM)為2.67%,按年微增0.01個百分點;凈利差(Net Interest Spread)亦按年拉闊0.06個百分點,至2.48%;相反大型商業銀行在上述兩項數據,皆錄得倒退。其中凈利息收益率按年跌0.18個百分點,至2.45%;凈利差亦按年收窄0.18個百分點,至2.29%。
 
  梁國威相信,隨內地利率市場化,內地銀行的息差或會進一步收窄,但相信中小型銀行的利息收入方面,將較有優勢。
 
  大型內銀已成公用股
 
  人行持續減息導致銀行利息收入增長顯著放緩,加上內地雷厲風行推動利率市場化,在兩大因素夾擊下,內地大型銀行的利息收入受到巨大沖擊,削弱整體盈利的增長動力。隨大型商業銀行早已確保其盈利模式,未來大型內銀或許步中移動(941)的后塵,成為單純讓投資者收息的「公用股」。
 
  貸款擴張能力受很大抑制
 
  包括工行(1398)、中行(3988)、建行(939)及農行(1288)在內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分別於2005年至2010年陸續在港上市,期間內地經濟增長速度最高的年代。及至近年,內地經濟增長速度拾級而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作為行業龍頭,自然首當其沖。由於工、中、建三行的業務,以沿海城市的工商業貸款為主,在內地「去庫存」及清理過盛產能的洪流下,其貸款的擴張能力,自然受到很大抑制。
 
  國有商業銀行盈利受抑制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受到收緊資本要求拖累。金融海嘯后,內地跟隨歐美銀行收緊資本要求,雖可確保其有足夠資金應付突發事件,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亦限制了其舉債能力。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對其他銀行而言具示範作用,其提升資本的力度,亦自然較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城商行為大。
 
  轉為派息穩定收益股
 
  對投資者來說,唯一繼續持有國有商業銀行的原因在於其穩定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地已「大得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相比城商行,應可對管理作風投下信心一票。可以說,隨內地經濟發展放慢,國有商業銀行將由逐步由過往的增長型股份(Growth Stock),轉為派息平穩的「收益股」(Income Stock)。香港商報記者鄺偉軒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