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俄乌未达欧盟标准 也被承认是市场经济

2016-05-16
来源:新华社

   歐洲議會全體會議12日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在中歐經貿往來從未如此繁榮的當下,一些歐洲議會議員仍然選擇用靜態、短期、片面的眼光,看待中國改革開放和中歐經貿大勢,令人遺憾。一些歐洲政治家固守陳念,懼怕改變,看似保全利益,實則損人害己。

 
  歐洲關于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爭論由來已久。反對者們最直接的理由是,中國不能完全達到歐盟的“市場經濟標準”。多年以來,他們對于中國在貿易投資、財政金融等諸多領域的改革進展“選擇性失明”。縱然中國的市場化建設尚有不完備之處,但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簡政放權、構建市場機制、完善市場法制等方面的成績,全球有目共睹。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全球80多個經濟體都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中包括瑞士、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
 
  反觀歐盟制定的這些“市場經濟標準”,正如一些歐洲議員指出,就連不少歐盟成員國自己都不能順利達標。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很多歐洲經濟體加大了政府干預市場的力度,各種管制措施和救助機制層出不窮,似乎也沒有誰對自己不能達標而耿耿于懷。
 
  更“令人困惑”的是,盡管一些國家并沒達到歐盟的標準,比如俄羅斯和烏克蘭,歐盟也大方地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由此可見,是否承認市場經濟地位有時和“市場經濟”本身無關,而是混雜著各種政治博弈與算計。
 
  在本次表決前,人們也能明顯感到涌動的“政治因素”:自年初起,身處艱難境地的歐洲鋼鐵企業對歐洲議會等機構發起強大游說,認為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的鋼材將會傾銷至歐洲,造成本土企業倒閉和大量失業。
 
  然而事實是,歐洲鋼鐵企業轉型不力、創新不足、運營成本高,在全球來看都缺乏競爭力。2015年,歐盟共進口鋼材3200萬噸,只有約五分之一來自中國,把這種行業整體困難簡單歸咎于中國是說不通的,而將其作為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力證”更是難言公道客觀。對歐洲而言,阻止競爭力下滑的辦法不是走向保守和民粹,而恰恰需要在新的開放合作中尋找市場和機會。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今一些歐洲政客被利益集團所左右,被短期困難所震懾,被細枝末節所蒙蔽,失去了登高望遠的勇氣和動力,不能從長遠和大局著眼中歐經貿關系,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似乎成了他們不能碰觸的“禁區”。
 
  2015年,歐盟已連續11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則連續12年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近幾年,中國資本[0.00%]大量進入歐洲,領域不斷拓寬,創造了大量就業。中國還同英國、歐洲央行等簽署了貨幣互換等金融合作協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歐洲發展戰略、中國國際產能合作設想和歐洲容克投資計劃,都存在大量可以對接的領域。中歐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的今天也尤為必要。
 
  而這一切的實現,無疑需要一個自由平等、互信互利的貿易投資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結束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不僅是歐盟遵守世貿組織條約相關規定的應盡義務,更是順應合作大勢、致力共同繁榮的應有之義。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