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華為,深圳失去吸引力了嗎?

2016-05-23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對于華為,深圳失去吸引力了嗎?

  一則關于深圳龍崗區官方報告中提出的“服務華為”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該報告中提到,“1~2月,華為產值占龍崗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以上,并且產值增速將近40%,比全區水平高出將近25個百分點,若剔除華為,龍崗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則下降14.3%。”行文間透露的是政府對于華為外遷的焦慮和擔心。

  近幾年深圳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都在明顯上漲,特別是去年一年的“一路狂奔”讓不少制造企業感受到了租金費用導致的壓力。很多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將工廠搬回了內地人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的城市,只將研發和銷售部門留在了深圳。

  早在2012年,華為就在東莞松山湖注冊了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這幾年又加大了對松山湖的投資,種種的動作讓“外遷”的可能性增大了許多。

  華為在5月22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應稱,該公司從未有計劃將總部搬離深圳。

  “華為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在中國乃至全球各地設立各類分支機構或研究所,以更好地支撐公司全球化業務開展,在此過程中對部分業務所在地進行調整,屬于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

  但顯然,深圳已經并非華為的唯一選擇。而華為總裁也直言深圳房地產過度發展對工業有擠出效應,“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

  華為搬不搬

  1988年,在雜草叢生的深圳灣畔,兩間簡易房里,43歲的退役部隊團職干部任正非,和其他5個人一起湊了2萬多元錢辦了華為,早期主要業務是代銷香港的一種通訊交換機。如今,已經成長為通信領域世界級的領導者,華為每年的營收達到3950億元人民幣,并且在深圳的納稅大戶中數一數二。

  伴隨著業務的增長,“華為漸進式外遷”的話題近年來不絕于耳。2013年,一名華為的員工曾經在網上曝光了幾張華為在東莞的松山湖基地圖片,歐洲小鎮的建筑風格蘊含在低密的松山湖之中,美不勝收,該名員工表示“里面還有輕軌電力小火車當作穿梭交通工具”,則不由讓人想象一個新的華為王國的誕生。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也在自己的微信上轉發過類似的“規劃藍圖”,同時“吐槽”深圳辦公室附近的交通狀況過于糟糕。“早晨6:45出發,不超過25分鐘可以到公司。但超過7:00之后出發,就會遇到浩浩蕩蕩的公司員工私家車隊伍而大堵車,需要一個小時,尤其是天安云谷那地方,很多人建議消費者BG早上7:30上班,不知道大家意見如何?”

  在華為人輕松的互動中,一種華為“撤離”深圳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大。雖然近幾年頻傳華為在南京、廊坊等地拿地,但是東莞的“總部基地建設”的可能性則顯得更為“靠譜”。

  從2005年的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到2012年的拿地并被要求2015年建成,以及2013年規劃的曝光,華為和松山湖越走越近。在東莞新出爐的2015年的企業納稅排行榜中,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拿下了主營業務收入和納稅兩個第一,外界估算納稅額在20億元左右。

  根據東莞市政府官方提供的消息,松山湖華為終端總部項目主要從事通訊設備行業,總占地面積約1900畝,總投資100億,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投資35億,占地面積約60萬平方米。2014年,松山湖華為終端總部項目完成投資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33.3%,2015年計劃投資5億元。

  目前華為在東莞的業務主要是終端方面的業務,這幾年終端發展也非常快,新增的業務部門在深圳這邊根本坐不下,部分業務放在東莞也是發展的需要。”華為終端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華為官方否認了總部搬遷的傳聞。“華為在各地都有自己的分支機構和研究所,這是業務發展的需要。”華為發言人對記者表示,所謂的搬遷消息不實。在此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也幾次表態稱華為不搬。

  但深圳確實并非華為唯一的重心了。此前,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也表示,無論深圳是否愿意,制造業企業肯定是往成本低和公共服務也不錯的地方跑。

  “深圳房地產太多了”

  雖然在短期內華為并不會“撤離”深圳,但曾經為深圳帶來無限價值的制造業大軍卻著實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民間制造業投資增速僅為5.4%,創下歷史新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發現,廣東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產業為了應對訂單量萎縮的困境,節省投資,亦不再擴大廠房、更新設備;部分企業雖然訂單量有所增長,但也只是購買新設備,致力于提升產品質量。傳統制造業確實遭遇了投資低潮。

  任正非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認為,目前深圳房地產過度發展對工業有擠出效應,“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

  深圳制造業的各項成本居高不下,租金成本是一項重要開支。2015年,深圳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為2030元/月,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8.5元/小時。在租金上,2015年初深圳的廠房類出租屋平均月租金同比上升幅度高達11%,在去年住宅房價高漲的帶動下,租金又上漲了不少。

  很多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將工廠從深圳搬回了內地人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的城市,只將研發和銷售部門留在了深圳。

  任正非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明確表達了對房地產泡沫的厭惡。

  “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而且現在有了高鐵、網絡、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時代已經形成了,但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他表示,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工業現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來換取工業的成長。現在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人才去與留

  深圳的房價上漲,已經令許多外來人才無所適從。

  王俊(化名)家住成都,他自畢業后因為職業需求來到深圳某科技公司工作,他來深圳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歡這座城市的創新精神,但是工作近3年的他卻一直沒有買房,甚至開始準備悄悄離開這座城市,高房價已經成為他難以承受之重。

  根據深圳規劃國土委的數據,深圳2016年3月的新房成交均價高達49989元/平方米,環比上升3.9%。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3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3.7%,同比上漲62.5%,同比漲幅連續第16個月居于全國首位。到了今年4月,深圳房價出現第一次下跌,環比下跌0.4%。即使這樣,深圳的房價依舊很高。《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深圳部分片區和樓盤的價格在過去一年的漲幅超過100%。

  “我打算端午節前回成都給自己買一套房子,說實話我非常喜歡深圳,但是這里的房價真的太高了,我沒有辦法在這里安家,如果這樣我未來可能還是會回到成都。”王俊告訴記者。

  王俊一開始來深圳曾經想過在這里安家,更加發達的經濟和更好的創業氛圍,使得他深深愛上這個城市。但是從去年開始,深圳的房價開始瘋漲,而他的收入并未有房價那么高的增幅,自己在深圳置業的能力開始越來越弱。最終,他決定還是回到成都,先買一套房子,為自己未來的安家做好準備。

  房價的高漲,在華為所在的坂雪崗片區同樣明顯。

  早在2010年,深圳龍崗區就開始在華為所在的坂雪崗片區規劃“華為科技城”,旨在解決華為周邊的配套和環境。但是六年過去,當地擠進來多個地產項目,房產在銷售時也肆意打上了華為的標簽,房價被炒高。

  2015年年初,本報記者在坂雪崗片區走訪當地房價時,周邊矗立著不少小產權房,密密麻麻,擁擠不堪。地產中介指著不遠處的華為信誓旦旦地說,“華為科技城”正在抓緊建設,等明年建成之后,該片區商品房的價格必將從三四萬元一平方米漲到五六萬元。

  這位房產中介的預言成真,該片區商品房的價格的確漲到五六萬元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