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專訪:胡偉憶外企闖內地那些年

2016-05-27
来源:香港商報

  百思買前國際商務總監

  胡偉憶外企闖內地那些年

  【香港商報網訊】自2001年內地加入WTO后,便有不少外企涌入內地,想來分享這塊大肥肉。不過,強龍難壓地頭蛇,內地本土企業在面對實力強大的外企時也毫不示弱。今期訪談曾在全球最大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百思買(Best Buy)擔任國際商務總監的胡偉,分享他在外企的管理之道,以及當年百思買進攻內地市場的心得。香港商報記者李映萱

  2006年,百思買控股了內地五星電器,作為打開內地市場的一個開端。

  「百思買營業額最高時有500億至600億美元,當時是以開實體店方向進入內地,實行雙品牌策略,一個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一個是五星的品牌,但主要業務還是在五星。當時五星有一百幾十家門店,百思買當時最多開了8家店,上海有6家,蘇州杭州各有一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胡偉說道。

  競爭:內地企業跑馬圈地

  胡偉回憶當時百思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去整合五星與百思買的業務,從人事到財務,再到供應鏈與運營,整個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

  談及作為國際行業龍頭的百思買如何與內地本土電商競爭,胡偉指,當時電商還沒有興起,電器電子零售行業主要是以實體店形式存在,內地商戶通常以跑馬圈地的形式競爭,不斷開新店,這也對外企造成了一定壓力。

  「百思買的商業模式是,步子慢點,謹慎一點,先把第一、第二家店舖做好,然后再去復制這個模式。相反國內公司動作非常快,對市場的反應也比較快,他們規模小溝通審批比較容易,而大的跨國公司中間有很多考慮因素,所以這一點值得外企學習,我們也要盡可能地簡化我們中間的程序。」他說道。

  另外,價格方面,胡偉指,多數本地商家都有溢價,而外企卻明碼標價,這一點也讓外企有點頭痛。

  時過境遷,2011年,是百思買進入內地市場的第五年,百思買關閉了在華的9間門店,將中國的剩餘業務與資產交給五星,基本不再對華投資。在2014年,百思買宣布出售五星電器,從此退出中國零售市場,轉戰北美業務。而胡偉也早已不在百思買工作,離開百思買后,他曾在ACE公司任職三年半,之后擔任勵展博覽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至今。

  如今,胡偉對百思買充滿回憶與感激:「百思買是我任職最長的公司,任職了10年時間,在那個公司我得到很多機會,10年間我做了十幾個不同的職位,很感謝當時公司給予機會。」

  管理:我是好的聆聽者

  「我一直非常欣賞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Howard Schultz),我很欣賞他對員工的重視,星巴克會給員工提供非常好的福利與待遇,員工的忠誠度也很高。」胡偉說。

  對於管理,胡偉非常注重員工的想法,當筆者讓他總結自己的優點時,他笑言:「我想,我是個good listener(好的聆聽者啀。」

  胡偉分享,自己剛加入勵展博覽時,為了了解員工想法,他曾與80個員工做了一對一交流:「有的員工覺得驚訝,他們說這是他們加入公司以來,第一次和總裁一對一對話。當我聽到這些評價時,很是開心,以前在百思買時我也會與員工有這樣的交流。」

  經商:要找出潛力股

  每一個商人都有自己的風格,胡偉便把「潛力股」看得很重。

  「零售要選好產品,展會要選好行業,無論是曾經做過的零售業,還是現在從事的展覽業,都要為客戶服務,都需要選出『潛力股』。」胡偉總結。

  作為零售商,胡偉認為產品需求與定價是最重要的。「有些產品,如手機、電腦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幾個月就要換,零售商宗旨就是要用有競爭力的價格賣市場領先的產品,所以零售商找出會熱賣的產品是很重要的。」

  此外,對於辦展覽,胡偉指,健康展、醫療展與動漫展,這些都是市場潛力大的「搶手貨」。

  大佬們都是「愛娃狂魔」

  作為一名財經記者,筆者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公司董事長或是CFO,有趣的是,當你問起大佬們,最想多花點時間在什麼地方時,答案通常有兩種:第一,回家帶孩子;第二,修心養性。

  特別是男性大佬們,提到孩子的次數往往多過女性,譬如筆者之前訪問過的國美CFO方巍、基金教父雷賢達,在訪問中都會提到孩子。同樣,此次訪問胡偉,他的答案也是一樣,「我休镕時,基本都是在家帶孩子,因為我出差工作比較忙,我太太覺得我對家庭貢獻不夠,周末我都會帶孩子去踢踢球,或是趴在地上和他們玩玩具。」

  對於大佬們喜歡帶孩子這種現象其實也不難解釋,中國有句俗話「家和萬事興」,大佬們今天成功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個讓他們牽掛的家庭,所以在镕暇的時候陪陪家人,聊聊孩子,何嘗不是一種放松呢?李映萱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