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联想控股股价下跌过半 柳传志:你们不懂联想控股

2016-07-13
来源:中国企业家

 

   曾經因為股價下跌而感到不安的柳傳志表示,股價下跌與大市有關,另一原因也是聯想控股的問題。

  近日,據大公財經報道,在香港上市剛滿一年的聯想控股(03396),股價已累計下跌超過一半。
 
  董事長柳傳志認為,市場并不理解聯想控股的業務,仍然停留于從事IT業務的聯想集團(00992)。他還強調了聯想控股不會減持聯想集團,將積極布局,加強戰略投資,以平衡發展和減輕聯想集團所產生的影響。
 
  說起聯想,大家耳熟能詳。但提起聯想控股,可能不太了解。那么,聯想控股究竟是什么公司呢?它跟聯想集團有什么區別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買的聯想電腦、手機等產品,其實是聯想集團的產品。此次股價變化的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在聯想控股旗下,不僅有聯想集團,還有神州數碼、聯想投資、融科智地、弘毅投資、君聯資本等幾家公司。
 
  聯想控股在2015年6月底上市,發行價為42.98港幣,一共發售3.52億H股,融資151.7億港幣。但上市當天即告破發,收于42.95港幣。也就是說,24家國際基石投資人和數以萬計的零散股東當天就虧錢。
 
  截至去年8月,上市不到兩個月,聯想控股股價曾暴跌近40%,這用任何標準衡量,都是一個驚人的市值損失。聯想控股并非實體企業,許多人理解為,聯想控股只是聯想集團的影子公司再上市而已,因此估值打了折扣。聯想控股命運直接與聯想集團相連,但集團主營強項的PC市場正在萎靡,而移動端虧損嚴重,除大規模裁員,尚無良策。
 
  如今一年過去了,今年聯想控股的股價依然令人堪憂。截至本月上周五(7月8日),聯想控股收市價以18.02元計算,上市以來股價累跌58%。
 
  曾經因為股價下跌而感到不安的柳傳志表示,股價下跌與大市有關,另一原因也是聯想控股的問題。他說:“我們(聯想控股)以前的股價主要成分是聯想集團,但對于聯想控股其他的業務,股市也不是很了解,我想通過一段時間以后,市場慢慢的就會了解到我們新的支柱是什么來的”。
 
  柳傳志所說的新支柱,包括金融、房地產、現代服務與其他戰略投資,還有以基金平臺發展的財務投資。從事IT業務的聯想,屬于戰略投資的部分,2015年虧損近4.8億人民幣,拖累聯想控股的業績表現,惟仍然貢獻逾90%的營業收入。
 
  柳傳志:不會減持聯想集團
 
  港交所資料顯示,目前聯想控股持有聯想31.47%股權。市場猜測聯想控股或會減持聯想股份,以減輕IT業務帶來的影響,不過,柳傳志回應說,聯想控股不會減持聯想股份。
 
  此外,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寧旻強調,聯想控股是一家多元化的投資控股公司,自去年6月上市后,整個A股及香港資本市場的變化,加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對聯想控股的預期及估值產生變化,拖累股價受壓。
 
  寧旻提到,在聯想控股整個業務布局中,聯想的企業價值已低于財務投資業務的價值,同時,在戰略投資業務上,集團積極布局金融服務、醫療、農業食品、互聯網與創新消費四大板塊,實際上亦降低聯想所占的整體比重,有助平衡發展。他強調,聯想控股堅持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在關注中國的結構調整,以及轉型和消費升級,并留意海外的投資機會,重申打造聯想控股為百年老店的目標不變。
 
  被問到聯想控股和聯想的業務增長前景,寧旻回應說,兩家公司有不同的投資群體,如果是關注科技行業,可購買聯想的股票;如果是看好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便應該選擇聯想控股。
 
  聯想控股究竟怎么了?
 
  要說聯想控股也不是沒有試圖掙扎過。在去年剛剛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截至2015年7月19日的“IPO維穩期”里,公司對超額發售的52,940,000股H股,回購了其中的49,653,100股。相當于最終超額發售了3,286,900股H股。超額發售價為每股H股42.98港幣,超額發售的融資額為22.75億港幣;回購價格為每股H股37.80港幣至42.95港幣,即回購總花費20億港幣至22.74億港幣。
 
  翻譯成人話:幫助聯想控股上市的券商,把超額融資拿到的20多億港幣,全部用于在二級市場對抗拋售股票的股東。用股東們的錢,買股東們的票,死死想撐住股價。
 
  但是很遺憾,沒撐住,股價一直滑到了27.85港幣。那么問題來了,聯想控股究竟怎么了?目前,業內人士的分析有四種看法。
 
  一,面目不清,看不懂公司做什么
 
  作為一個投資公司,聯想控股投了多個公司,許多人表示看不過來。
 
  招股書上列示:控股對聯想集團持股30.55%;對融科持股100%;對正奇持股92%;對漢口銀行持股15.33%;對聯保持股48%;對拉卡拉持股36.44%;對蘇州信托持股10%;對拜博口腔持股54.9%;對增益物流持股94%;對安信頤和持股100%;對神州租車持股23.87%;對佳沃持股92.2%;對豐聯白酒持股93.3%;對聯泓持股90%;對星恒電源持股50.77%等等。
 
  這樣你就大概懂了,聯想控股是個大PE,資金鋪灑在幾十家公司身上,寄希望于這些公司中的某一家(除了聯想集團)或者某幾家,能夠成為超級獨角獸(指估值達到或超過十億美金的未上市公司)。當然,話說回來,如果這個大組合里的公司們表現一般,那么聯想控股日子就很難過,因為手上畢竟是非上市公司股權,公信力不夠,難以估值。即使有所謂公允“市值”,一定會被深深打上折扣。一個道理:這年頭,你拿著流通股去銀行或信托質押借款,頂多給你三成。若是私人企業股權,至多一成,還未必有。
 
  所以,一般人確實看不清聯想控股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這種未來自身發展完全取決于投資組合中未上市股權的“股權集合體”,可謂面目不清。
 
  二,疑與聯想集團重復上市
 
  招股書顯示,聯想控股2014年的總收入為2894.67億元,其中IT業務(即聯想集團)收入為2723.44億元,獨占94.08%,聯想控股用30%左右的股份就將聯想集團給合并報表了。
 
  其余業務中,除了房地產業務以115.15億元占3.98%之外,其他業務的收入占比均低于1%。
 
  給大家更齊全的一些數據,早已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占了聯想控股收入的94%,利潤的69%,資產的60%。也就是說,聯想集團幾乎等同于聯想控股。
 
  三,受聯想集團業績波動影響
 
  對于深受聯想集團業績波動影響的聯想控股,“你好我才好”。
 
  去年,僅看在聯想控股剛上市后的兩個月里,從聯想集團的業績看起來已有所下滑。2015年8月,15-16財年的一季報顯示,聯想集團凈利潤為1.05億美元,同比下降51%;手機部門稅前虧損達2.9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9億元),而其品牌分支摩托羅拉的手機出貨量為590萬部,同比猛烈縮減了31%。
 
  四,投資能力存疑
 
  2008年之后,聯想控股陸續涉足金融、現代服務、農業、酒業、物流、化工、能源礦產等行業,其多元化結構逐漸成型。
 
  這次控股上市的說明書令人不解的是:聯想弘毅等投資機構如此盛名在外,但未見投過一家行業第一,組合里只是一堆零散品牌,如正奇,聯保,漢口銀行,拜博口腔,拉卡拉,還能再列舉出十幾個。
 
  此前有媒體稱,聯想控股一直在金融領域悄悄布局。據說聯想系目前直接、間接持股的金融機構數量多達12家,如蘇州信托,漢口銀行等,總投資超過百億元。看上去,其入股的金融機構數量不少,而且銀行、保險、信托、證券、期貨幾乎每個細分領域都有涉足。不過拼盤雖然豐富,但卻缺乏亮點,無一家實現真正實際控制,全是影響力很限的財務投資人。
 
  不控股而能賺大市值,這是好事情,不過也有個前提,聯想控股必須得有巴菲特的功力。不過,即使是巴菲特也時不常會控股式收購,而市場幾乎從未見過聯想這么做。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