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央行时隔半年重启14天期逆回购 类同加息

2016-08-24
来源:凤凰财经

   鳳凰財經訊 繼23日央行結束連續三天凈回籠,實現200億凈投放后,24日再次進行進行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500億14天期逆回購,上次14天期逆回購是今年2月5日,利率2.4%。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

 
  時隔半年,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引發債市調整,市場關注較大,此行為出于什么目的,分析們卻出現很大分歧,鳳凰財經整理后供大家參考。
 
  【華創債券:金融去杠桿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詢量,此舉無疑是延續了此前MLF的操作思路,即鎖短放長,在維持市場資金面整體平衡的情況下,通過提高資金成本,來達到抑制債市杠桿過度膨脹的目的。
 
  雖然從量上看,央行依然維持了資金面的基本穩定,但從價上來看,無論是此前MLF續作放棄3個月期限品種,還是此次14天逆回購詢量,都反映出央行有意通過回收短期流動性,同時釋放較長期限的流動性,起到提高市場資金成本,控制債市杠桿規模的意圖。這一政策意圖,與近期決策層金融監管趨嚴和降杠桿的防風險基調是一脈相承的。
 
  因此,對于本次14天逆回購詢量重啟,最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舉動背后所反映的央行引導資金成本和金融去杠桿的政策意圖,而不是究竟14天逆回購最終的投放量和利率是多少。
 
  從基本面看,7月數據都將大概率成為年內低點,8月數據將較7月有所改善。而再往后看,CPI四季度將重回“2”時代,通脹預期將再次回升;而隨著財政刺激的加碼和基建的加速,同時考慮到遼寧數據擠水分的效應消失,投資下半年也將企穩,GDP繼續走平的概率較高;M2隨著7月一次性的影響消退,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也較低。
 
  【九州證券:可能與降杠桿目標密切相關 有變相加息效果】
 
  22日國務院發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23日央行時隔逾半年重啟14天逆回購詢量,我們認為政策層在供需兩端對債券市場的調控意圖較為明顯,可能與降杠桿、供給側改革的國家總體政策目標密切相關。
 
  14天回購提高資金成本,可能等于變相加息。23日重啟14天逆回購需求詢量,央行應有意減緩跨月末的資金緊張程度,但8月末并非是6月及9月的季末,更加上上次的14天逆回購的投放時間為2月6日的春節假期前。在一個非節假日的月末重啟14天逆回購需求詢量,存在一定的信號意義。
 
  若14天成為央行操作品種,且利率按照慣例高于7天利率,則有變相加息的效果,與市場預期貨幣寬松完全相反。
 
  我們一直以來就對一個問題存在懷疑:我國的政策目標利率為7天逆回購利率,但隔夜回購卻是主流的交易品種,機構在債券市場加杠桿操作主要選用這一品種。隔夜回購利率一般是在7天逆回購利率上減點操作,其實取決于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場供需兩方面因素,這樣會導致實際上的基準利率不明晰。未來央行有可能進行的操作是仿照美國,將月內或14天以內的利率曲線拉平,從而使得7天利率真正能夠成為基準利率。
 
  從降低杠桿的選擇上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降低企業杠桿,控制企業發行融資,這會進一步導致“資產荒”,另一種是降低債券需求的杠桿,這會導致債市收益率的上行。目前來看,債市供給側去杠桿的政策取向未變,相反債市需求側去杠桿的意圖升溫,債券收益率回調可能性加大。
 
  【中信證券[0.00% 資金 研報]:更多體現為對沖和維穩】
 
  近期資金面呈現出的中性偏緊局面是貨幣政策配合供給側改革去杠桿、控制資產泡沫的結果。在當前資金脫實入虛和金融杠桿高企下,央行監管態度趨嚴,無意引導資金寬松和利率下行,貨幣政策操作更多體現為對沖和維穩,而市場此前又過度透支了寬松預期,從而使得資金面表現出中性趨緊。而23天下午,新聞報道央行半年來首次對14天逆回購需求詢量也再次說明了這一態度。
 
  一方面,14天逆回購的重啟使降準的概率和必要性進一步下降。央行短期操作工具愈加豐富、管理短期流動性缺口的能力愈強。在匯率和國內去杠桿約束下,降準已然不在政策考慮之內,通過7天和14天搭配管理流動性是更有效的政策組合。
 
  另一方面,如果持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那么7天逆回購的頻率和規模必然相應減少,而14天資金成本高,結果就是整個市場的資金成本相應提高,則過去靠滾隔夜加杠桿搏利差的交易策略必然受到很大沖擊。
 
  【徐寒飛:并非去杠桿 很可能正好與市場理解的相反】
 
  考慮到近期資金面偏緊,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低于預期有負面解讀,甚至認為央行有收緊短端流動性來“去杠桿”的意圖,這也許是國債期貨大幅調整重要原因。不過,我們不這么認為:
 
  1、市場此前一直在擔心貨幣政策不會再保持寬松了,而本次“揚長棄短”也被解讀為央行想通過拉高短期資金成本來“去杠桿”,如果真是這樣那確實是超出了市場預期。中期來看,貨幣政策盡管不是“穩增長”的充分條件,但也是“穩增長”的必要條件。一旦貨幣寬松不在持續,那么經濟增長失速的風險將大幅上升,七月份的融資跳水引發的投資跳水,就是非常明顯的證據。
 
  2、依靠公開市場操作“去杠桿”既不現實,也不可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細微調整來釋放“去杠桿”的意圖,或者來邊際收緊流動性,如果引起債券市場“去杠桿”,進一步導致債券融資“凍結”,會加速“融資跳水”和“經濟跳水”,在“去杠桿”的同時放棄了“穩增長”,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3、央行增加14天逆回購操作,顯然是為了更好的平穩機構流動性預期以及增加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避免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被動下調法定準備金率從而釋放政策寬松的信號。持續高漲的房價和地王頻出,商品價格上漲,央行如果釋放出寬松的信號,很可能“火上澆油”。
 
  4、央行的這次操作產生了“蝴蝶效應”了么?改變了什么重要因素沒有?Nothing!除了投資者預期的變化而導致的市場波動以外,其他資產的回報率提高了么?商業銀行的資產配置行為改變了么?實體經濟的增速恢復了么?信貸的“負利率”消失了么?企業違約風險下降了?
 
  【興業宏觀:央行擔憂債市出現類似去年股市動態】
 
  央行給出信號是要把14天的資金價格和隔夜價格區別對待(央行擔心的應該是債市可能會出現類似去年股市的動蕩)。這對配置型(加杠桿型)資金的沖擊較大。交易型資金要出去,配置型資金暫時不進來,所以我們擔心債市調整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
 
  由于經濟下行,利率債長期應該問題不大,但需要觀察的是利率的調整會否傳導到信用債市場。今天來看,信用債調整不大,所以問題暫時不大,但后續仍需密切注視信用債市場情況。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