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老把戲再度上演 沙特為何又一次臨陣翻臉

2016-11-30
来源:華爾街見聞

  與今年4月的多哈會談如出一轍,在減產即將敲定的最后時刻,沙特再度翻臉。

  今年9月底,OPEC成員國八年來首度達成限產協議,初步確定將OPEC原油總產量限制在3250-3300萬桶/日區間,相比8月產量最高減少逾2%。而OPEC各國如何分配減產份額等關鍵問題,則留到今天的這場石油部長會議來確定。

  但是,在會議即將到來之際,沙特態度的轉變,令協議大有崩潰的可能:

  上周五,沙特表示,即便OPEC不對市場進行任何干預,全球原油需求在2017年也將逐步恢復。

  周末,沙特宣布不會加入原本要在周一舉行的OPEC與非OPEC國家之間的會議,隨后又干脆將會議完全取消。

  周一,沙特石油部長Khalid al-Falih稱,所有OPEC成員國應同意均等承擔減產任務,并以透明和可信的方式執行,這是沙特原計劃產量縮減的前提。而和過去相比,沙特通常都會承擔絕大部分負擔。

  在al-Falih周二抵達維也納之前,媒體報道稱,沙特改變了此前關于伊朗應該在380萬桶/日的水平上限產的要求,轉而提出伊朗應該限產于370.7萬桶/日。

  而在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沙特則再度加碼對伊朗的條件,將限產量降低至369萬桶/日,相當于伊朗10月的原油產量水平。

  為何沙特在最后時刻變本加厲的提出條件?《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這背后其實是沙特副王儲Mohammad bin Salman的意思,這就和4月多哈會談一樣,bin Salman不允許沙特石油部做任何妥協。

  不過福布斯專欄作家Ellen R. Wald則認為,更可能的解釋是,這其實是沙特一貫的談判策略,這種手法在過去屢試不爽:

  在1980年代,當油價崩潰時,沙特自身進行減產以穩定油價,而其他國家則持續增產。對于沙特來說,當時的這種政策帶來災難性后果,沙特阿美被迫在犧牲長期增長的情況下減產。

  最終,在1986年,OPEC國家舉行會談試圖恢復各國配額。據沙特前石油部長Ali al-Naimi,沙特最初并未采取足夠強硬的立場,結果導致Zaki Yamani下臺。從那時起,沙特就開始堅持強硬立場,基本上不再同意獨自承擔減產任務。

  如今大多數OPEC國家都要依靠這次的協議提升油價,以便緩解國內財政壓力。如果沙特放棄了,那么油價的下滑會打擊所有國家,但是面對持續的低油價,沙特能源行業相對來說是運行最好的,且沙特有新的多元化收入來源,同時也有能夠維持五年的現金儲備。

  如果11月30日未能達成協議,那么沙特(以及它們在波斯灣的盟友)將是受到沖擊最小的。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