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官民融洽 社會和諧

2017-02-04
来源:香港商报

  方潤華

  中國經歷數千年封建社會歷史,雖然孟子曾疾呼「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但在史實中,從官場至民間,「官尊民卑」思想根深柢固。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多次強調官員是人民公僕,與人民是魚水情深,但要建立如此融洽關系實非易事。踏入新世紀,中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騰飛了,但以權謀私亦猖獗了,民怨日深。在新的形勢下,習近平主席上任后致力「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貪肅腐,雷厲風行打擊各種官場腐敗沉頑疾,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因而深得國民擁戴,古人智慧「得民心者得天下」確有道理。去年7月,習主席在慶祝建黨95周年講話中十次提到「不忘初心」,除了要「保持奮斗精神」,更要「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其堅持「以民為本」的決心令人赞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此乃執政者的成功之道。

  自古官清民自安

  最近習近平主席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共黨外人士致以新春祝福,并強調:「虛心公聽,言無逆遜,唯是之從。」這是執政黨應有的胸襟。「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這是參政黨應有的擔當。證明中央政府樂意聽到各方面聲音,特別是批評的意見,「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是構建社會誠信的重要基石,真實了解百姓甘苦憂樂,切實把握社會動態,方能改善施政、造福於民。

  有道是:「從來國正天心順,自古官清民自安」。官與民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共同出發點都是要愛自己的國家,大家互為依承,共建和諧社會。官員乃受薪為公眾服務之公務員,只要盡忠職守、廉潔自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必能得到民眾的愛戴與尊敬;歷史上清官千古傳誦、貪官遺臭萬年之事例數不勝數,如貪官當道則民心思變,「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乃千古不變之規律。香港向以廉潔風氣著稱,惟近年亦相繼爆出貪污醜聞,有損聲譽,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廉政,讓香港「廉潔之都」美譽得以固守,此乃全體市民引以自傲之美德。

  上下一心再創輝煌

  一個國家或地區即使經濟實力再強,假如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遵紀守法的國民,仍算不上是真正的文明與強大。故此作為一介公民,亦須積極履行公民責任,尊重國家憲法,遵守法律法規,依法繳納稅務,維護公共道德,親鄰睦友,扶殘助弱,與人為善,通情達理,人人以遵守公德為榮,以自私自利為恥,那麼必將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對比周邊地區,香港無論是營商環境、社會治安都是首屈一指,身為香港市民,實應多加珍惜。當然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的,市民絕對有權利向政府表達不滿,但要以大局為重,切忌過激,破壞社會安寧。一些政黨和社會團體采取激烈言行,實屬不智,何必將官民對立,激化矛盾?楹聯「忠厚留有餘地步,和平養無限天機」含義深刻,香港能否繼續成為一方福地與樂土,決定權在港人自己手中。衷心希望香港政府與廣大市民能上下一心,再創輝煌!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